APP下载

培养锻造村级组织的领路人

2014-08-13朝阳县委书记李洪存

共产党员(辽宁) 2014年4期
关键词:选派第一书记村级

文/朝阳县委书记 李洪存

选派机关干部到后进村和薄弱村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创举。自2011年年底开始,按照辽宁省委组织部、朝阳市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朝阳县先后两次共选派58名机关干部到后进村和薄弱村党组织任第一书记。3年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第一书记扑下身子接地气,情系基层办实事,34个后进村全部实现了转化升级,实现了由后进到先进的提升;32个薄弱村整顿建设也初见成效,收到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转变机关干部作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效果。这些成绩的取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源于我县突出抓好第一书记的“选、派、管、用”四个关键环节,在做好村第一书记工作上积极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措施,为促进第一书记扎根基层一线、履职尽责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抽硬人、选能人,在“选”上高点起步

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不但承担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任,更代表着机关的形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可以说,能否选好村第一书记,决定着这项工作的成败。为此,朝阳县委着眼于把村第一书记打造成引领村级发展的“领头雁”和“方向标”,把选派后进村和薄弱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作为创先争优、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重要举措,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2012年,把为后进村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作为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多次在书记碰头会和常委会上研究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制定了《朝阳县选派党员干部任后进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自愿择优的原则,在个人报名和组织推荐的基础上,县委组织部认真进行资格审查和从严考核,坚持“抽硬人、选能人”的原则,从机关单位中抽调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扎实的优秀后备干部选派到村级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为让第一书记尽快适应农村工作,县委党校专门利用一周时间对第一书记进行了岗前培训,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涉农和有长期农村工作经验的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给第一书记讲课,通过培训,使第一书记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初步掌握了农村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为他们迅速进入角色提供了素质保障。

察村情、抓特点,在“派”上适岗适位

干部的使用必须适岗适位,对于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选派同样如此。只有选派最合适的人选,才能使干部成长与村的发展进步相得益彰,实现共赢。为此,朝阳县委坚持“因村制宜、因村选派”的原则,根据基层需要,统筹考虑村情与拟任党员干部的个人专业特长,对口派驻不同特点的第一书记。对班子软弱涣散的村,选派党群部门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干部,到村帮助整顿班子;对村情不稳的村,选派政法部门掌握政策准、善于处理复杂难题的干部,到村帮助化解矛盾;对经济发展落后的村,选派经济部门有办法、有能力的干部,到村帮助发展经济;对产业滞后的村,选派涉农部门懂政策、有技术的干部到村,帮助壮大农业经济。国慧敏作为县财政局的干部,主要负责农财管理,把他派到虽有一定经济和产业基础,但缺乏发展资金、没有发展门路的康家屯村任第一书记,可充分发挥其掌握农业相关政策的优势作用,发展壮大以果业为主的村级经济,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得严、抓得紧,在“管”上科学高效

对村第一书记的管理是一门学问,更是能否达成目标的关键所在。为切实加强对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管理,朝阳县委从机制建设入手,专门制定出台了《朝阳县后进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坚持刚性管理与柔性激励相结合,加大对第一书记管理考评力度,提高工作实效。加强履职管理,第一书记与县委组织部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并向所在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实行每月调度和季度集中汇报制度,统一编印“第一书记村情日记”,定期不定期调阅记录情况,记录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加强资金管理,设立第一书记个人争取和派出单位帮扶资金、物资台账,专项用于村级发展,不得截留、挪用;使用情况列入党务、村务公开范围,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加强日常管理,严格落实第一书记驻村驻勤情况随机督查制度,对无故擅离职守的,年度考核时视为不称职。加强考评奖惩,对工作认真、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符合条件的,优先提拔任用,3年来,共有11名第一书记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对工作不得力、群众意见较大的,给予通报批评或及时调整撤换。

解难题、办实事,在“用”上求真务实

对于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用好是根本。特别是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与一般联系群众制度相比,第一书记是带着刚性任务到村任职,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而用好村第一书记,重点是千方百计发挥他们爱村、助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把任职村当做发展的热土、进步的平台,把任职村的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能够心甘情愿、呕心沥血为之奋斗。为此,朝阳县委明确要求,村第一书记要全程带着干部干、做给党员群众看,推动村级组织实现“三个明显”转化目标。

一是强班子带队伍,村级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在两轮的后进村和薄弱村整顿建设中,在第一书记主持下,全县共调整村班子15个,调整村“两委”成员52名,特别是在2013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包括国慧敏所在的康家屯村,共有7个村的党支部成员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较好地解决了后进村党组织活力不足、后继乏人等问题。同时,第一书记还帮助村级组织健全规范“四议一审两公开”等制度,有针对性地解决村“两委”议事、决策和村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立产业谋发展,村级经济实力得到明显提高。第一书记以富民强村为目标,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充分发挥各自在项目建设、资金协调等方面的优势,千方百计帮助村里发展特色产业和致富项目,在34个后进村中,形成设施农业建设专业村23个、畜牧业养殖专业村8个、果木专业村3个,实现村级年人均增收近2000元。县林业局绿化办公室主任赵志华被选派到根德营子乡曹杖子村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带领村民规划建设了一个将近1万亩的精品大枣园,村民亲切地评价他:“原来白净的小伙变黑了”。

三是办实事惠民生,村级服务群众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第一书记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立足自身优势,多方筹集资金,加强农田水利、村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3年来,66个村共投入资金4935万元,新建村部29个,修建公路265公里,打机电井114口,完成护岸工程53公里。同时,一些村第一书记还尝试建立村级扶贫基金,实现服务人民群众和帮助困难群体的实效化、常态化。行路难一直是清风岭镇老窝铺村群众的“心病”,在民政局下派第一书记杨立权的带领下,最终完成了2公里公路建设,圆了老窝铺村群众最大的心愿。

当前,后进村整顿建设工作已经结束,薄弱村整顿建设正在开展。朝阳县将在认真总结借鉴后进村第一书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保薄弱村第一书记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一是抓管理,让村第一书记更接地气。坚持“严”字当头,对第一书记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督促第一书记真正扑下身子、扎下根子完成村级整顿建设任务。二是抓服务,让村第一书记更促发展。2014年,朝阳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指导村第一书记因地制宜选准项目,用好专项资金,特别是要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三是抓队伍,让村第一书记更惠民生。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县推广拓展村第一书记工作,开展300名干部包300个村活动,向全县所有村选派第一书记,建立机关党员干部联村包户平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

猜你喜欢

选派第一书记村级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划分六类重点乡村 因村选派第一书记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