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和谐教学氛围的创建策略
2014-08-12王艳君
王艳君
摘 要: 和谐教学是当代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和谐教学要求教育具有民主、平等、协作等特点。本文主要从细节上分析当前中学语文和谐教学创建的策略。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和谐教学 创建策略
长期以来,我国在中学语文教育方面,传统和开放的矛盾甚是激烈。几百年来,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等级分明,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在教学管理上,以考试为中心,教师和学生都成了分数的奴隶,忽略人文精神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将中学语文教育视为语言的技术化训练和语言文字训练。再加上个别学校领导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导致教师和学生受专制的管理,升学压力巨大,学科教学中很少能有和谐教育的氛围。为此,有必要对和谐教育进行研究。
一、和谐教学的现实意义
1.和谐教育是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理念。
中学语文新课程设置立足于以学生为主的思想,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理论。在课程内容上,关注学生的亲身实践,努力增强所学课程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尽力选择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知识,这些不仅体现了中学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和时代性,更强调了其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尤其注意学生的学习进程,鼓励学生在感兴趣的方向上选择更多的课程,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在课程评价上,采用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使他们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下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2.和谐教育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在一定意义上摆脱了原来教学大纲的束缚,在许多方面显示了和谐教学思想。例如新课程标准力图将素质教育的思想切实贯彻于新课标的各个部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的重要地位,重点强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积极发挥推动学生发展的功能,努力实现学生的多向全面发展等。
3.实现和谐教学有助于实现知识的创新。
拥有足够的知识是实现创新的前提。教育学生要全力把握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且以此为基础,树立科学的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创新的意识。要求创新的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要摆脱已有知识的束缚,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帮助学生巧妙地运用已有知识,发挥创造力。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1.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互助互评的师生关系。
和谐教学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使他们更活跃地加入语文教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平等地加入到学校的评教活动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课程安排和成绩评定拥有决定权,而学生却不能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作为学习的接受者,学生的处境始终未得到改变,而且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未得到发展。在和谐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权力交到学生手上。同时让学生客观地参与评教,使师生更全面地感知教学的状况,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可以每学期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评教活动,请学生发表自己对班级语文教学状况的建设性的意见。
2.在学习中尽力营造师生平等的民主氛围。
初级阶段,可在学校的宣传媒介上广泛传播和谐的格言,如“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等,使学生置身于真诚亲切的良好氛围中,让敢想敢说的健康心态和良好品格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在道德和纪律上,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制度化、训斥化的不健康的管理方式,寻找新的管理办法。教师应既感受到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又与学生朋友般的交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学生共同探求真理。教学管理者应当努力尝试实施民主管理模式,比如班级管理制度由师生共同讨论而决定,使每一名学生在健康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到作为教育主体的愉悦感。
3.加强师生交流。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表达自己,并且努力创造平等交流、民主对话的氛围,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的耐心往往就是对学生敢于表达的最大激励。除了要求有耐心外,教师还要做到细心,发现学生情感上存在的问题,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引导他们敢于倾诉,排解烦恼。
三、语文课堂和谐教学的构建
1.语文课堂上应允许学生出错。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出错。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性错误,教师应该在肯定其勇气的同时进行点拨、诱导;如果属于对传统见解的合理反叛,教师则应辩证地允许学生保留观点,允许大家一起讨论,也可以自行搜集证据。出错也能促进教师的成长,虽然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课堂上有相对的权威性,但是在讲述丰富的社会生活的语文课堂中,几乎没有语文教师不出错。因此,教学和谐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积累和学习,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需求。
2.将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向生活贴近。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改变,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日常生活,力图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生活,加强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强调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把教学看成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意义。经验表明,教师的教学内容越符合学生的实践经验,越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教学功效就会越突出。因此,课堂教学生活化需要密切关注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对学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大力提倡对话式教学方式。
尊重是和谐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不同需求,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思想上的沟通,使学生敞开心扉和老师交流。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沟通唤醒学生的心灵,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沟通式教学是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的重要前提。只有交流,才能消除障碍;只有通过讨论,才能实现情感上的交融。教师不仅要结合课本固有特点和课堂情境,用具有艺术特点的语言引导学生自发地加入对话中,还要善于鼓动学生,尽力向学生传送积极的情绪,为对话进程深入发展提供动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推动教学的开展。
总之,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长远的眼光投身到中学语文和谐教育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力图借鉴世界各地语文和谐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推进语文教育教学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01.
[2]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