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8-12管莹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想获得一席之地,必须要不断创新,尤其要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各大高校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沃土,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了各大高校急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字:大学生 创新 培养
一、创新的内涵
创新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主要有创造、更新、改变三层含义。国内学者在对创新能力的研究上主要有三种观点:(1)张宝臣[1]等人认为创新能力是运用原有的物质或条件,包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等,创造出从未有过的、新颖的,并且具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主要包括意识的创新、思维的创新和科技的创新三个部分。(2)田慧云[2]等认为,创新一方面是对已经成熟的、充分掌握的知识的重组与运用,另一方面是对未知领域的新创造与新发明。(3)黄春林[3]等认为创新能力的发展至少要具备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四种知识结构。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教学目标之一
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新时期接班人的重任,在创新能力占主导地位的今天,没有创新能力的接班人是不合格的接班人,因此,高等院校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体。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高等院校的教学目标之一。
2. 创新能力培养是获取知识的关键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迭越来越快,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被动的接受书本上的知识并不能灵活的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就需要大学生们根据已经学到的“核心”知识通过自己的整合、转换等再创造活动,创造出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知识,因此,大学生们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新能力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获取知识的必要途径。
3. 创新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学生竞争力的提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识陈旧周期不断缩短的当下,学生的社会职业越发的不稳定,因此,学生必须具备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对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4. 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跨国公司与外国资本大量涌入,这些外资企业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而我国高校在教育体制上只注重传统的、单一的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能满足外资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我国高层次尖端人才的质量。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1. 注重大学生创新观念的培养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观念导致正确的行动。因此,培养创新能力应先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观念。
创新观念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一个人坚强意志的体现,它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力量。学校要让每个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从而不断激发自身的潜能,做出有作为的创新。(2)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传统的应试教育已不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学校必须推进全面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3)树立创造性思维可培养的观念。高校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创新思维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要树立创新观念的先进典型,树立创新观念的氛围,使学生们树立起创造性思维可培养的观念。
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推进教学创新
高校应当培养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教师们应根据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把最科学、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创新,对于学生提出的新点子要给于积极的指导和肯定,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具体表现为:(1)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学生们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接受者,更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来,同时,专业知识也不再是课堂上的主角,教师们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经济、社会等现实问题的关注,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素质。(2)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新方法的应用,将图像、动画甚至视频等方式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且也让学生体验教学方法创新带来的优越性,进而使学生对知识创新更感兴趣。(3)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运用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来转化已有的研究成果,探索未知问题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
3. 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发展交叉学科
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调整现阶段的学科设置,创新学科专业,大力发展交叉学科,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同学科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跳跃性思维、交叉性思维以及创造性灵感的产生,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学校也应当设立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室及实训基地,为学生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教师们也应当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并积极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健立全新的教育管理体制
学校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点设置相应的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同时,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应鼓励学生参与学术论文的撰写,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其研究能力。在知识的创新运用上,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创新教育的实现,也关系到全球化高层次人才竞争战略。因此,高校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教育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宝臣.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0.[4]
[2]安江英,田慧云.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6,(1):29-32
[3]黄春林.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12
作者简介:管莹,女,汉族,辽宁省阜新市,本科,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讲师,计算机信息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