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试题特点和分析
2014-08-12李军祥
李军祥
摘 要: 本文解析新课程标准高考试题的特点,明确高考考查的核心,即能力的考查。
关键词: 新课标 试题特点 分析说明
高考试题的核心是能力,故高考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获取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反映学生多方面的问题。下面以几道高考新课程标准试题的特点加以分析说明。
【例1】物体A、B、C均静止在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m 、m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 、μ 、μ ,用平行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物体A、B、C。所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A、B两直线平行,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A.m C.μ =μ =μ D.μ <μ =μ 解析:对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解得:a=F/m-μg,在a-F图像中,图线的斜率等于质量的倒数,由图得出图线A、B的斜率相同,大于图线C的斜率,即:m 【点评】这道试题从知识点的角度讲,意在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根据一次函数分析图像的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例2】如图所示,与水平面成θ=37°的光滑斜面与一光滑圆轨道相切于A点,斜面AB的长度s=2.3 m。让物体(可视为质点)从B点由静止释放,恰能沿轨道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C,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取sin 37°=0.6,cos 37°=0.8)。 (1)求圆轨道的半径R; (2)设物体从C点落回斜面AB上的P点,试通过计算判断P位置比圆心O高还是低。 解析:(1)物体在最高点C时只受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v /R,物体从B到C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ssinθ+(R-Rcosθ)-2R]=mv /2 代入数据解得R=0.6m (2)设物体一直平抛至与O点等高处,则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R=gt ,x=v t,联立解得x=R,又由图可知O点到斜面的水平距离为x′=R,显然x′>x,故物体的落点位置P低于O点。 【点评】这是一道关于平抛运动和机械能守恒的综合性问题,此类问题的切入点往往是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要求学生依据平抛规律找到最高点的速度,然后根据全过程或各阶段遵从的物理规律进行分析。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 【例3】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期间,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出新型节能环保电动车,在检测某款电动车性能的实验中,质量为8×10 kg的电动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5 m/s,利用传感器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电动车的牵引力F与对应的速度v,并描绘出F图像(图中AB、BO均为直线),假设电动车行驶中所受的阻力恒定,求此过程: (1)电动车的额定功率; (2)电动车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多长时间,速度达到2m/s。 解析:(1)由题图可知AB段表示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额定功率(B点),BC段表示车做变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C点)做匀速运动。 当v =15m/s时,F=400N,则恒定的阻力f=F=400 N,额定功率P=Fv=6kW。 (2)在AB段:F=2000N,由P=Fv得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v=3m/s 又F-f=ma 加速度a=2m/s 由v′=at得 所求运动时间t=1s。 【点评】这是一道机动车辆的启动问题的动态分析,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动力学关系,更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贯穿在图像的理解上。 【例4】现需要测量某一电压表的内阻,给定的器材有: A.待测电压表 V (量程2V,内阻约为4KΩ); B.电流表 A (量程1.2mA,内阻约为500Ω); C.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为2.4V,内阻不计); D.定值电阻3个:R =4000Ω R =10000Ω R =15000Ω; E.开关S及导线若干。 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1)试从3个定值电阻中选一个,与其他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以下空白处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要求电路中个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2)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的读数为U,电流表的读数为I,则电压表的内阻R = 。 解析:(1)如图所示 (2) 选择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应与电压表的阻值差不多,这样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且都在两表的量程之内,读数的精确性比较高,因此选择R .由欧姆定律可得, I=U,解得R = . 【点评】这道电学实验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于伏安法测电阻熟练程度,但更注重变通。 从以上几道例题中不难看出,新课标高考试题中,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更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获取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查。故在高考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 要: 本文解析新课程标准高考试题的特点,明确高考考查的核心,即能力的考查。
关键词: 新课标 试题特点 分析说明
高考试题的核心是能力,故高考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获取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反映学生多方面的问题。下面以几道高考新课程标准试题的特点加以分析说明。
【例1】物体A、B、C均静止在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m 、m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 、μ 、μ ,用平行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物体A、B、C。所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A、B两直线平行,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A.m C.μ =μ =μ D.μ <μ =μ 解析:对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解得:a=F/m-μg,在a-F图像中,图线的斜率等于质量的倒数,由图得出图线A、B的斜率相同,大于图线C的斜率,即:m 【点评】这道试题从知识点的角度讲,意在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根据一次函数分析图像的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例2】如图所示,与水平面成θ=37°的光滑斜面与一光滑圆轨道相切于A点,斜面AB的长度s=2.3 m。让物体(可视为质点)从B点由静止释放,恰能沿轨道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C,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取sin 37°=0.6,cos 37°=0.8)。 (1)求圆轨道的半径R; (2)设物体从C点落回斜面AB上的P点,试通过计算判断P位置比圆心O高还是低。 解析:(1)物体在最高点C时只受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v /R,物体从B到C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ssinθ+(R-Rcosθ)-2R]=mv /2 代入数据解得R=0.6m (2)设物体一直平抛至与O点等高处,则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R=gt ,x=v t,联立解得x=R,又由图可知O点到斜面的水平距离为x′=R,显然x′>x,故物体的落点位置P低于O点。 【点评】这是一道关于平抛运动和机械能守恒的综合性问题,此类问题的切入点往往是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要求学生依据平抛规律找到最高点的速度,然后根据全过程或各阶段遵从的物理规律进行分析。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 【例3】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期间,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出新型节能环保电动车,在检测某款电动车性能的实验中,质量为8×10 kg的电动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5 m/s,利用传感器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电动车的牵引力F与对应的速度v,并描绘出F图像(图中AB、BO均为直线),假设电动车行驶中所受的阻力恒定,求此过程: (1)电动车的额定功率; (2)电动车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多长时间,速度达到2m/s。 解析:(1)由题图可知AB段表示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额定功率(B点),BC段表示车做变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C点)做匀速运动。 当v =15m/s时,F=400N,则恒定的阻力f=F=400 N,额定功率P=Fv=6kW。 (2)在AB段:F=2000N,由P=Fv得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v=3m/s 又F-f=ma 加速度a=2m/s 由v′=at得 所求运动时间t=1s。 【点评】这是一道机动车辆的启动问题的动态分析,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动力学关系,更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贯穿在图像的理解上。 【例4】现需要测量某一电压表的内阻,给定的器材有: A.待测电压表 V (量程2V,内阻约为4KΩ); B.电流表 A (量程1.2mA,内阻约为500Ω); C.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为2.4V,内阻不计); D.定值电阻3个:R =4000Ω R =10000Ω R =15000Ω; E.开关S及导线若干。 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1)试从3个定值电阻中选一个,与其他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以下空白处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要求电路中个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2)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的读数为U,电流表的读数为I,则电压表的内阻R = 。 解析:(1)如图所示 (2) 选择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应与电压表的阻值差不多,这样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且都在两表的量程之内,读数的精确性比较高,因此选择R .由欧姆定律可得, I=U,解得R = . 【点评】这道电学实验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于伏安法测电阻熟练程度,但更注重变通。 从以上几道例题中不难看出,新课标高考试题中,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更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获取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查。故在高考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 要: 本文解析新课程标准高考试题的特点,明确高考考查的核心,即能力的考查。
关键词: 新课标 试题特点 分析说明
高考试题的核心是能力,故高考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获取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反映学生多方面的问题。下面以几道高考新课程标准试题的特点加以分析说明。
【例1】物体A、B、C均静止在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m 、m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 、μ 、μ ,用平行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物体A、B、C。所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A、B两直线平行,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A.m C.μ =μ =μ D.μ <μ =μ 解析:对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解得:a=F/m-μg,在a-F图像中,图线的斜率等于质量的倒数,由图得出图线A、B的斜率相同,大于图线C的斜率,即:m 【点评】这道试题从知识点的角度讲,意在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根据一次函数分析图像的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例2】如图所示,与水平面成θ=37°的光滑斜面与一光滑圆轨道相切于A点,斜面AB的长度s=2.3 m。让物体(可视为质点)从B点由静止释放,恰能沿轨道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C,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取sin 37°=0.6,cos 37°=0.8)。 (1)求圆轨道的半径R; (2)设物体从C点落回斜面AB上的P点,试通过计算判断P位置比圆心O高还是低。 解析:(1)物体在最高点C时只受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v /R,物体从B到C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ssinθ+(R-Rcosθ)-2R]=mv /2 代入数据解得R=0.6m (2)设物体一直平抛至与O点等高处,则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R=gt ,x=v t,联立解得x=R,又由图可知O点到斜面的水平距离为x′=R,显然x′>x,故物体的落点位置P低于O点。 【点评】这是一道关于平抛运动和机械能守恒的综合性问题,此类问题的切入点往往是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要求学生依据平抛规律找到最高点的速度,然后根据全过程或各阶段遵从的物理规律进行分析。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 【例3】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期间,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出新型节能环保电动车,在检测某款电动车性能的实验中,质量为8×10 kg的电动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5 m/s,利用传感器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电动车的牵引力F与对应的速度v,并描绘出F图像(图中AB、BO均为直线),假设电动车行驶中所受的阻力恒定,求此过程: (1)电动车的额定功率; (2)电动车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多长时间,速度达到2m/s。 解析:(1)由题图可知AB段表示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额定功率(B点),BC段表示车做变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C点)做匀速运动。 当v =15m/s时,F=400N,则恒定的阻力f=F=400 N,额定功率P=Fv=6kW。 (2)在AB段:F=2000N,由P=Fv得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v=3m/s 又F-f=ma 加速度a=2m/s 由v′=at得 所求运动时间t=1s。 【点评】这是一道机动车辆的启动问题的动态分析,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动力学关系,更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贯穿在图像的理解上。 【例4】现需要测量某一电压表的内阻,给定的器材有: A.待测电压表 V (量程2V,内阻约为4KΩ); B.电流表 A (量程1.2mA,内阻约为500Ω); C.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为2.4V,内阻不计); D.定值电阻3个:R =4000Ω R =10000Ω R =15000Ω; E.开关S及导线若干。 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1)试从3个定值电阻中选一个,与其他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以下空白处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要求电路中个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2)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的读数为U,电流表的读数为I,则电压表的内阻R = 。 解析:(1)如图所示 (2) 选择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应与电压表的阻值差不多,这样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且都在两表的量程之内,读数的精确性比较高,因此选择R .由欧姆定律可得, I=U,解得R = . 【点评】这道电学实验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于伏安法测电阻熟练程度,但更注重变通。 从以上几道例题中不难看出,新课标高考试题中,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更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获取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查。故在高考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