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性孩子的教育研究
2014-08-12陈德镖
陈德镖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家庭教育面临巨大挑战。绝大多数家长由于自己所学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可以说,任性是现在很多独生子女的通病。
一、孩子为什么会任性
任性,就是孩子凭着主观性情和喜好做事,或对个人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任性的孩子不是天生的,往往是我们在后天环境中慢慢“培养”的。
(一)家庭过于娇宠
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祖辈溺爱孙子,父母对孩子呵护倍至,对孩子的要求诚惶诚恐。无节制、无原则地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孩子自然会得寸进尺。
(二)父母缺乏教育的耐心和技巧
父母缺乏耐心,孩子一不听话,爸妈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爸妈觉得烦,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而不再坚持。这些父母其实不知道,孩子的自制力还没有觉醒,大多希望他人照着自己的意思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简单: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时候不尽教导的责任而是一味妥协,就不要期待孩子将来会自动“变”好。
(三)孩子自制能力差
孩子自制能力差,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和刻板性。父母用训斥、打骂等方式回应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对抗父母,反过来助长孩子的任性行为。
二、怎样让孩子不再任性
(一)明确告诉孩子做什么
一些家长总以为孩子还小,不用跟他讲,讲了他也听不懂。这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孩子只有不知道的,没有学不会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孩子会很讲事理。
当然,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很重要,用儿童语言和童话语言和孩子交流会让他们乐于接受。有一次,儿子把弄门口瓜架上的一个小南瓜,他爷爷看见了,当场斥责他不许再碰那个南瓜。儿子停止了行为,可不一会儿,他又故伎重施,我走过去,轻轻告诉他:“小南瓜现在很疼,而且正在哭,如果你继续把弄下去,小南瓜就长不大了,而且可能会死掉。”从此,儿子不再把弄那些南瓜,还经常留心观察南瓜长大了多少。教育学家告诉我们,蹲下去和孩子说话,孩子和我们心灵的距离就会拉近很多。
(二)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因此,爸爸妈妈如果能抓住宝宝的这一心理特点,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就能够让自己脱离困境。例如,4岁的晓杰有一次看上了妈妈的手机,非要拿来玩。妈妈说小孩子不许动大人的东西,晓杰就又哭又闹。这时,爸爸对晓杰说:“儿子,我们一起打电话给奶奶吧,奶奶想晓杰了。”晓杰马上停止了哭闹,跑去和爸爸玩了。
大些的孩子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使性子时,爸爸妈妈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让孩子自讨没趣。当孩子做出让步之后,爸爸妈妈就可以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让孩子明白他的不合理要求是不会被爸爸妈妈接受的。
(三)营造积极的环境
孩子的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任性的孩子往往与生活在不良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迅速改变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环境,培养新的兴趣和兴奋点,以取代不良兴趣和兴奋点,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如孩子胆小怕羞、不愿交往,就要带孩子常到儿童乐园与同龄人玩,常锻炼身体。等他慢慢适应,玩得痛快了,喜笑颜开了,自然就勇敢了,胆子变大了,学会交往了。
(四)奖惩结合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饭,很多父母费尽心思、磨破唇舌。我的一个同学在教育孩子吃饭问题上很成功。平时她的儿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不好好吃饭,每餐靠大人喂。后来,她想了一个办法,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他已经是大孩子了,已经学会自己吃饭了,从这一餐开始,必须自己吃饭,大人不会再喂他。开始时孩子不以为然,照样等着别人喂他,结果发现家人把饭菜一扫而空,根本没人理他,而且不给任何零食,第二餐也是。到晚饭时,孩子早早地拿着自己的碗和汤匙坐在餐桌上等开饭,从此,父母不再需要对孩子的吃饭操心。同学告诉我,其实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但让他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会让他受益终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的经典名言:“爱是教育的真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论什么样任性的孩子,总能找出成长环境中任性的根源。父母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定位在“朋友”的位置上,给孩子多一些爱和尊重,少一些溺爱,对其施予快乐、细心、理智的关爱,就是给孩子优质的精神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