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时代学校德育教育浅议

2014-08-12谢奇贤

考试周刊 2014年44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时代德育教育

谢奇贤

摘 要: 如何在信息时代做好学生信息素养及德育工作,关系信息技术教育效果,关系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育实践,试从信息技术层面出发,从四个方面论述信息时代德育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 信息时代 信息素养 德育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传播活动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活动之一。信息时代创造了巨大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计算机犯罪、危害信息安全、信息污染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信息时代道德沦丧的严重现实。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阶段,好奇心、逆反心理很强,容易出现信息行为道德失范的问题,而中学阶段是道德培养最容易取得效果的时期,所以在中学教育管理中应将信息时代德育教育作为重点加以关注。

一、信息时代与德育教育的涵义

信息改变了时空,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和逐步普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在增长。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人们的学习速度不断加快,也就是说从数字处理时代到微机时代到网络化时代,学习速度越来越快,这种日新月异快速变化的时代就是信息时代。

当今学校的德育教育和以往相比复杂得多,因为影响教育的因素增加了。信息技术是众多因素中比较重要的。但是在德育层面上,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愉快、勇敢地度过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学校德育教育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其次,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对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是德育的基础工作。

二、信息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规范、信息技能和信息安全,这是新时代对人才信息能力的要求,是新形势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形势下,德育教育工作发生了一些变化,诸如对使用网络的要求等,但本质上还有一定的阶级性。无论怎样,信息时代的德育工作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信息时代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聚焦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一般做法是教育者把社会要求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的学校德育工作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一)德育教育重政治而轻道德。

长期以来,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完全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而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德育工作主要是驱使青少年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社会政治活动,忽视对青少年的国民基础文明教育、行为习惯训练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学校德育工作习惯以政治立场和尺度认识道德问题,把一些本来属于道德教育与评价的问题,当做政治问题解决。如把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当做政治上是否可靠的依据,使一些本来属于道德范围内的问题政治化;或者学校把德育只理解为道德教育或道德品质教育,忽视“大德”,使人迷失政治方向,改变政治立场。因此,德育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义语”,更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1]。

(二)忽视德育的价值。

长期以来,谈到德育的意义和功效时,通常从社会需求角度说明德育的必要价值,如德育要为发展生产力服务,提出所谓德育价值的生产力标准,从而规范、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样虽然有其合理性、现实性,但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片面性:忽视德育的价值“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在于人活得更有意义,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创造才能,使人更有尊严,人格更高尚,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德育的最高价值应使人内心达到‘至善”。现在的学校教育由于价值导向、认识问题等一系列因素并没有达到上述要求,或者说朝这个方向努力,因此,学校的德育价值观发生偏移。

(三)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信息时代,科技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事物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受网络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相应发生变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料,扩大知识面。网络上有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诱惑力相当大,造成的后果是一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整天沉迷网络游戏,意志消沉,精神涣散,这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信息时代学校德育教育途径

(一)加强良好信息素养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利刃,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同时,带来了巨大的信息安全问题。技术是最直接的保证信息安全的手段,需要道德和法律约束机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这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而新的矛盾不断产生的阶段。科学、良好、可操作性强的信息素养培养是德育教育要刻意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教学与教育管理中,从新课程改革理念出发,一方面培养学生推崇信息、追求信息、掌握信息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信息意识的引导下,产生强烈的发现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生自觉地获取良好信息,才能增强良好信息的感染力和德育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和使用道德规范教育,优化学生的信息道德,引导学生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良信息和“黑客”、“毒枭”,加入相关道德教育内容,有意识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教育学生正确的网络应用行为,做对信息时代有益的人。

(二)准确定位德育目标和方法。

在学校教育中要树立一种有分有合的整体观,改变传统的功利思想,不将道德教育看做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要将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混同一体。现实关系中政治和道德整合一体,并不妨碍在思维方式或具体处理中,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适当区分,在对事物分析处理中应尽可能全面把握。因为这种区分不否认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作用,而为了改变浑然一体的状态,更快、更有效地处理目前信息时代学校德育中出现的问题。德育教育者根据实际情况,形成分合相间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独特能力。在强调道德的社会性本质和整体性价值意义的同时,注重道德的个体性、内在主体性。

对于目前信息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效果,有的人认为是低效的,有的人认为是无效的。就目标而言,学校目标定得太高,甚至有不科学的东西,认为其无所不能。要摆脱“只讲理想,不讲功利;只讲超越,不讲现实”的局面,目标不要太高,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否则会出现名义上“加强”,实际上“淡化”,名义上“落实”,实际上“落虚”的现象。在内容方法上,不要单纯认为德育是一种社会意志,而要认识到德育的本质:“潜在课程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2]

(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扰,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信息道德在人的信息素养中具有定向、助力、支配与调控的作用,主要包括人生观、信息观、道德情操、情商等,信息道德的高低好坏,决定其是否有利于社会向前发展。在信息时代,学校的德育工作由于受外部环境经济浪潮中不良风气的冲击,加上一些影视作品、大众媒体的不正确价值导向、舆论等造成当前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不高,人们的价值观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发生变化。当前现代社会群体的社会实践经验,目前大多有一种功利思想,特别注重追逐物质利益,对精神理想持一种冷漠或嘲弄的态度,这将影响德育工作功能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消极影响。信息时代的学校德育教育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合理的价值观:“社会现实中的人对自己本质的认识和实现的程度,人对德的追求是对人本质的追逐,有了德就有了本质。”[3]

(四)从传统文化方面进行信息时代的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教育还要根据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据自己传承文化的特点,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比如:在对国内传统儒家、道家、理学和现代教育思想及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处理上,采取“中西结合,相互借鉴,吸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坚决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网络资源的侵扰,建立健全为人类服务的价值体系,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4],在学校教育方面培养出杰出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优秀人才,更进一步推动信息社会朝健康有序、和谐向上、高尚文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逢贤.德育原理纲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6:1.

[2]金亮贤,付丽珍.论潜在课程的德育价值.中学政治教学参,2001(4).

[3]王立仁.博士论文.德育价值论.东北师范大学,2004,6.

[4]杨积军,李全林.信息时代学校德育教育策略谈.考试周刊,2009(32).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信息时代德育教育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信息时代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