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有效英语课堂的思考和建议

2014-08-12许振红

考试周刊 2014年44期
关键词:课后反思思考建议教学设计

许振红

摘 要: 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良田,还是现代课改理念播撒和深入的沃土。追求和构建有效英语课堂是既好又快地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途径。本文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课后反思三方面阐述了对构建有效英语课堂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有效英语课堂 思考建议 课堂实施 教学设计 课后反思

英语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主要场所,还是青年教师锻炼和成长的重要阵地。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和纷繁的教育手段不断渗入课堂。这固然会给课堂带来一些生机和活力,但也会让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太适应。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其教学行为的盲从,常常一节课上的花样百出,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而,思考如何构建有效英语课堂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笔者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课后反思三方面阐述了对构建有效英语课堂的思考和建议。

一、教学设计

1.树立正确理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名言,说的是不论做什么事情,要事先有准备、有计划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失败。放到教学活动中,这种准备和计划就是指教学设计。笔者认为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已有经验和理论,将教师自身和学生放在一定的预设情境中进行互动性学习的编排性行为。教学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目的,首先就要看设计者的理念是否正确。当前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发展[1]。为了少走弯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贴近当前课改的基本理念。

2.遵循科学规律

语言学习是输入—输出的过程,必然遵循语言的习得规律。相关理论中,Krashen(1982)的可理解输入理论在外语教学界的影响最深。他认为,如果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为i,1代表按自然顺序下应该学会的语言形式,那么教学中应该提供的输入为i+1,即可理解的输入稍微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2]。学习者通过不断吸收这种可理解的输入来提高自身语言技能。为了能更好地吻合和发挥该规律,教师不仅需要注意输入的容量、难度和方式,还要关注输出的对象、目的和方式等。

3.创设情境主链

每一篇小说、每一台话剧都有一条线索,英语课也不例外。英语课堂是学习语言的场所,具有很强的交际特征,特别对于阅读课,更需要不断创设交流和应用的情境。在常态教学中,教师通常比较重视导入部分的情境创设,却常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充分利用所创设的情境,甚至把前面的情境搁置一边,不再提及;有的教师是在最后的产出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该场景中对语言进行巩固和输出。很少有教师能将创设的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创设多个相关的具有生动形象的情境使之形成情境链[3],使学生在有一定联系的情境中学习。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一定的热度。

二、课堂实施

科学详尽的教学设计能确保教师授课时思路清晰,在大方向上少走弯路。但英语课堂是一个多方参与的、以交际和应用为目的的动态课堂,一切因素既在规划之内又在变化之中。若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设计中的预设目标,则必须在实施过程中加以细化和变通。这正是课堂教学的魅力之处,也是锻炼和考验教师课堂机智能力的一种途径。笔者认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和研究。

1.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一节课而言,自然新颖的导入能激发并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进入新的教学情境[4]。这吻合当前英语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和要求。课堂导入的方法通常有以扫清学习障碍为目的的复习导入、背景知识导入和图表导入,以激活学生思维为目的的问题导入、故事导入和影视导入等。这里特别提醒的是不要走入另一个极端,就是为了导入而导入,那样做只会浪费教学时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如此教学效果就会与预期相反。导入方法繁多,没有固定套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具体教学情境,遵循简洁高效的原则,顺应学生的认知特征,加以适度的创新和变化。

2.活动组织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式学习,具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加以实现。该活动通常以几人小组为组织单位,以讨论或编排教师布置的问题或任务为对象,以各小组最终汇报成果为输出形式。这种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激情,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为将来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

关于课堂活动的组织,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要什么问题都拿来讨论,简单而乏味的问题讨论只会消减学生的学习热情,浪费师生的宝贵时间。参与讨论的问题本身,其深度和宽度既要符合可输入理论,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二是不要急于让学生立即“热烈”地讨论,也不要急于让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适当给出相关的知识背景或者研究方法。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学生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会大打折扣,最终只会成为毫无意义的走过场。这个问题在许多公开课中非常突出,一线教师尤其要克制表演的冲动。

3.教师语言

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是调动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的手段,同时是一种重要的输入资源。为了使教师的课堂语言更好地发挥作用,笔者建议:首先是坚持用英语教学,这样做能使学生整节课都始终处于英语的语言氛围中,弥补其日常生活中英语情境的缺乏。其次是优化课堂语言,因为精练的教师语言能更有效地发挥功效。主要途径就是尽可能挖掘课文中的思维激发点和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用恰当的语言启发思考、引发讨论和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

4.课堂导出

课堂导出从形式上看是一节课的收官,但从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看,该过程仍然处于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互动阶段。通常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注意点,以达到将知识系统条理化和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总结的形式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板书形式。笔者认为板书形式的总结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整体印象,因为有研究表明,在总结阶段,视觉信息的输入效果会远远强于语言信息的输入效果。其次是应用巩固阶段,这是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阶段。教师在该阶段应该和学生一起,在总结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或活动,对所学重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加工。

三、课后反思

下课铃响起,表示课堂授课已经结束,但不代表教师的工作就可以停止。我们接下来还有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课后反思。

为什么要反思?曾子在《论语·学而》中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就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课后反思不仅能检查出一节课的具体得失,而且能在接下来的授课中趋利避害,使课堂教学尽善尽美,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反思得失原因和相应对策的过程中,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

反思什么?宏观上要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是否体现课改理念的要求、是否吻合语言习得规律,以及主要情境线索是否清晰。微观上要反思的就更多了,如情境导入是否自然新颖、活动组织是否科学有序、教师语言是否简捷有效、师生互动是否良好热烈等课上的每一个细微环节。

怎样反思?笔者认为,反思的过程一般分为四步走。一是回顾,就是将一节课的主要片段和环节,通过脑海中过电影的方式进行复播,让自己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二是核对,对这些主要片段和环节与事先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校验,找出缺失或需要改进之处。三是探因,从教学观和方法论的层次深挖缺失或不妥的原因,这对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会有很大帮助。比如课堂上常会出现一些空白时间段,即老师在准备下一环节的内容时,学生却没什么事可做。这不仅使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受到破坏,更是对课堂时间的一种浪费。此时教师要查明原因,多数是因为在教学设计时没有注意到师生在各自活动上的时间错位。四是对策,即在前三步的基础上,想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比如,有时教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后,在较长时间内,学生都毫无反应或不明就里。课后反思时,该教师查出了原来是这个问题的背景有些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在寻找对策时,就应该从如何使提出的问题既能涵盖某知识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

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良田,还是现代课改理念播撒和深入的沃土。追求和构建有效英语课堂是既好又快地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途径。以上仅是笔者的一方之言,真诚希望各位同行都关心和研究构建有效英语课堂这一永恒不衰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agamon Press,1982.

[3]丁宁.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情境和情境链的创设.英语教师,2010(10).

[4]季红斌,杨宇学.与青年教师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7).

猜你喜欢

课后反思思考建议教学设计
对山东高考改革的几点见解
立足新课改,教好高中数学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设计·教学·反思——唱好主问题教学“三部曲”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