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民族发展与福祉的民本路径

2014-08-12车文斌

当代县域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藏区四川意见

车文斌

2013年11月6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意见”的第四章,提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5点指导意见,紧扣四川民族地区51县的实际,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案,着眼其未来发展和民生福祉,可谓字字珠玑。

培育藏区战略支柱产业

指导意见一: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这是四川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意见,摆在极为突出的位置。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黄河大草原马背文化旅游区建设,大草原和泸沽湖生态旅游等精品旅游区建设,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解读:

四川藏区包括横断山脉及其以西的广大高原地区,风光独特,旅游资源富聚,藏族风情文化引人入胜。同时,又因片区内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发展工业和农业均有着难以克服的不利因素。如果大力开辟空中走廊,发展便利的空中旅游航线,四川藏区将有着独特的旅游优势。

目前,四川正全力推进藏区旅游行动计划,“十二五规划”提出打造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环贡嘎生态旅游区和亚丁香格里拉旅游区。今年4月26日,四川又推出《四川藏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主推8条精品旅游环线,以九黄、康定、稻城亚丁、红原4个机场为核心,整合空中旅游通道,全力做强藏区旅游产业。再加上成兰铁路和川藏铁路,以及雅康高速公路和汶马高速公路建设的推进,四川藏区旅游业即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期。

继续做强农牧业

指导意见二: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这是四川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要发挥高原自然优势,加快发展马铃薯、优质蔬菜、特色水果、酿酒葡萄、青稞荞麦、道地中药材、牦牛、藏羊等特色产业。引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家庭农(牧)场和专业大户,积极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解读:

横断山脉以西的川西高原,自然条件险恶,地广人稀,但分布着广袤的天然牧场,如甘孜州石渠县,是四川最西的县,距康定696公里,距成都1070公里,可利用草地面积3317.13万亩,面积约占90%,有“四川省第一畜牧业大县”之称,仅牦牛就达45万头。类似的县在四川民族地区占据很大比重。长期以来,农牧业是这个区域内的支柱性产业,是民生之本。可是,因管理粗放,产业化程度不足,又制约着区域的发展。因而,今后一段时期内,在继续发展农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家庭农(牧)场和专业大户走精深加工之路便是其发展方向。目前,红原县、小金县正积极进行探索,已取得很好的成效。

精深加工科学开发矿产资源

指导意见三: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冶炼加工、有色金属加工、稀土冶炼加工及载能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促进资源就地转化。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在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中,探索实行当地享受优惠价格政策,通过合理参股、资源就地转化、企业就地注册等方式,支持当地发展。

解读:

“带走资源,留下污染”,这是矿产资源粗挖滥采中形成的痼疾。中国稀土开发中引发的问题已引起深刻的反思,此种模式难以为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设立,正是要打破此种模式。横断山脉资源带是国家的天然宝库,试验区正是要通过优惠政策及多种创新模式,将深加工企业引入区域内,引进工业,留下人才、资金和技术,从而为民族地区的发展聚力,并最终建设资源型的攀西城市群,打造真正的中国西部硅谷。目前,试验区已设立一周年,正全力谋求政策资源优势,攀钢集团、江西铜业等大量企业已涌入攀西。

生态环境保护是未来着力点

指导意见四:着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大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生态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强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省级资金统筹力度,支持草原环境保护。推进标准化草场和现代家庭牧场建设,大力推进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天然草原保护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耕地保护、水土保持、牧区湿地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建设。

解读:

川西高原,是我国多条河流的发源地,草原湿地和林地为河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乳液。可是,生态环境保护不容乐观,如地处长江、黄河源头生态屏障建设圈的石渠县,四川省遥感中心2001年调查显示,其草地沙化面积严重,目前有草地“三化”面积占幅员面积的72.95%,沙尘暴每年呈递增趋势,生态保护已刻不容缓。但因当地政府财力薄弱,保护难以有效进行。国家还需提供大量的资源支持,推进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天然草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

连片扶贫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民生之本

指导意见五:强力推进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确保完成“彝家新寨”建设工程,集中推进高原藏区全面扶贫,加快建设一批“藏区新居”建设工程。扎实做好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促进我省民族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快电力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民生用能条件。加快实施安全饮水和牧区水利工程。

解读:

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这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一切发展均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近年来,四川全力推进“彝家新寨”和“藏区新居”建设,“新-甘-石”电力天路工程将电力送到千家万户,未来,这些工程还将加强。“牧民定居计划”解决住有所居,电力、水源解决生活之本,交通、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大力推进,四川民族地区的小康梦已越来越真切,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藏区四川意见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评“小创”,送好礼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