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探索
2014-08-12于瑞
于瑞
【摘 要】细节决定成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求。本文对高职学生行为习惯的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习惯;养成;措施
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养成教育,从狭义的角度分析,是指人良好道德品行和规范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广义的角度分析,是指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涉及知识结构、思维方法、生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养成教育着眼于人的基本素质,通过外在教育的教化和自我内化,经过内化、外化形成完善的系统教育。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1 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1.1 大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由于在上大学以前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习考试升学上,学习以外的事情基本都由家长和老师代替包办,学校和家长也主要看学习成绩,对他们在行为上出现的小问题多是采取宽容、忍让的态度,没有严加管教,孩子觉得我的行为习惯一切都很正常,因为我从来没有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到了大学以后,学生要独立生活、学习,离开了父母与老师的全程包办,外在的学习压力降低,许多同学在生活、学习、行为、交际和消费等方面的不良习惯开始显现,抽烟、喝酒、着异服、爆粗口、迟到、早退、作弊在大学司空见惯,60分万岁、临考试前抱佛、饮食习惯欠佳、暴饮暴食等现象屡见不鲜。学生认为大家都是这样做,没有伤害到别人,这都是小事,有的同学甚至会认为连礼仪礼貌都是一种做作的行为,无拘无束是个性自我的展示方式,没有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成人、成才的重要性。
1.2 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双重作用
许多理论研究都突出强调内因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但这需要看被作用的对象性质,作为在校大学生,他们还是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他们的“三观”还在不断的完善与坚定。大学生生活在社会与校园中,时刻受到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小环境的影响,在积极的正面影响与消极的负面影响碰撞中成长。
1.2.1 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社会作为大学生最终走向的对象,他们对社会极其关注,广播、电视以及网络源源不断地向他们传递着及时的信息,学生最关心的是自己即将面临的就业、生存、社会公平公正的现象,然而现行社会中功利主义、合理利己主义、“金钱万能”论的思想大肆宣扬,在民间甚至有被合理化的趋势,这些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也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效应,如“重享受、高消费”、“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等,“我爸是李刚”、“李双江儿子开豪车撞人”事件发生后,使部分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这些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混”的思想,造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丧失。
1.2.2 学校小环境的负面影响
首先,单一刻板的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传统的单一说教式教育已经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但有些院校的思想教育课程依然采用千篇一律、公式化、简单化、生硬化的思想教育方式,有些学生说我们喜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的思想教育方式,直接的说教我们不愿意信服。其次,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不尽合理,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高职院校的显著特征应该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但目前许多院校办学理念先进性不足,教学基础设施薄弱,开设的课程不能与社会需求同步,甚至有的课程依然是理论多,实践少,这使许多学生觉得学不到真正的技能,得不到实际的锻炼,因而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开始无事生非,出现不良行为习惯。再次,缺乏规范,或规范执行力度不足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有些学校在对学生管理时,缺乏一套科学的、全面的管理制度;或者有的学校虽然有制度,但基于各种原因却不能严格按章循事,往往一个学校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大面积泛滥时,究其原因是学校没有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2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措施
1)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围绕个人的人生目标,明确人生阶段的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高职生入学开始,就要抓住时机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明白专业培养目标,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2)通过“两课”教学培养职业素养。为适应高职培养目标,两课教学的内容、方法在不断改革,组织学生学习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意义和内容,掌握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爱岗敬业服务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观念。
3)通过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考试培养职业素养。技能训练的各项要求无疑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职业准入的标准,它反映了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内容全面、训练科学且具有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必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聘用越来越多的企业优秀人才为学生上课,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同样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
4)通过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职业素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要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开展向雷锋、李素丽、邓建军、洪战辉等先进人物事迹学习活动,举办体育竞赛、演讲比赛、技能展示、科技制作、知识竞赛,报告讲座等,让职业素养培养无处不在。
5)通过就业和创业教育培养职业素养。就业和创业教育就是要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根据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进行全面权衡,在科学的职业理想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正确地职业态度。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明白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来体现,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积累,只有这样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才能迈向更高的目标。
3 新媒体形势下的素质养成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教育者应高度重视,积极开展一些媒介素养课程,创设媒介学习环境,才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提高高职课堂项目化教学的效果,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当前高职院校正处在高职教育转型探索的关键时期,在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面前,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将对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继续进行探索与创新,解决教育改革和学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使素质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陈维忠.高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2,05.
[2]蒋双庆,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的研究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2).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