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议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

2014-08-12张文达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课语文课程

张文达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它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新世纪发展需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四有”新人。在教学理念的设计上,新课改体现了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发展;以“师”为本,强调教师成长;以“学”为本,重视以学定教的三大特点。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课堂观、知识观、教材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作业观、目标观、方法观和发展观,并且在阶段设置上针对小学和中学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别设计,各有所强调,有所侧重。

一、新课改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进入新世纪后,社会变革剧烈,身处其中的青少年难免受到一定的影响。作为语文课的重要教育对象,教育主体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如果语文课本身仍然一成不变,势必失去教育的鲜活性,难以吸引新时代的青少年走进课堂,感受语文学科的内在魅力。因此,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必要的改良和革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语文课是一门强调工具性、艺术性和审美性的高度统一的学科。因此,新课改的推进将会对提高语文课这三方面的特性带来深远的影响。它要求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实施评价等多方面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改良和创新,这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挑战、新任务,必然要求语文学科授课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更新观念,并在新环境下重新雕塑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而言,新课改对于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业务水平,锻造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也是十分重要的。

再次,新课改的核心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等很多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尤其是在评价目标上,要求最终目标是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课程的评价目标。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传统的将标准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作为考核重点的评价观将有所改变,替代它的是一种更加多维立体的复合式评价观。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法,从各个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地观察和评价教学对象。换言之,在新课改体系中,对于学生的考核和评价将从以往静态、单一、阶段和终结性的评价模式主动转变为动态、多维、发展和激励性的评价模式;从注重智力的评价转为注重多元能力的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探索、体验的过程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进而促进学生自觉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对生活充满乐趣,对学习充满兴趣。从这一点来解读,新课改是极具创新意义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面向的是所有的基础课程,语文课由于具有母语教育的功能,其新一轮的改革更是备受人们关注。这门学科本身就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身,因此,新课改的实施意味着在教材选用上和教法运用上都有着较大的改良:一方面,要求授课教师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主动适应教学的变化,积极拓展学习的领域和思维的空间,提升学习的实效。

在新课改过程中,《语文课程标准》在给语文学科定性时,一方面承袭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内容,即继续强调突出语文的工具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将语文课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两相比较,不难发现新课改实施之后,语文学科由过去注重工具性质转向更为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新课改非常注重时代性。简而言之,语文学科在新课改进程中将更加注重体现时代特征,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将更为贴合时代精神,展现时代发展进程。所以在新课改体系下编撰的语文课程教材将会以更大篇幅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以关注人类自身发展、关注自然和谐共存和关注世界的多样性文化。

新课改还特别强调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主张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社会、生活、学习等客观环境的感悟能力。新课改认为语文学科不仅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能力,更应该教会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重点。同时,还应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诉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课改认为语文课程中学生学习的不应该仅仅只是语文的能力,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如何求知、生活、做人和审美,既要智育,更要德育,要做到求知、练能、启智、传情、审美等多重功能相结合。具体而言,即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适应新课改要求,改良中学语文教学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新课改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如果要积极适应新课改的节奏,就要求授课教师和教学对象,也就是师生双方都进行必要的自我调整。

对教师而言,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要提高学生求学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加强教学互动。要求教师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互动”,并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进程设计、多载体的灵活考核方式、多平台的课后教学社会实践等手段,切实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进程当中,做到以“生”为本。

对学生而言,新课改要求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综合的素质,不再只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进行有选择性的知识学习和背诵。要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要具备更强的批判精神和钻研探索精神,要以创新的思维关注语文课程学习,并从中获得更为真切的学习体验。同时,还要掌握现代化的学习方法,能够做到自我学习、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督促,进一步促进自身的主体性发展,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总之,新课改的推进为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同时也给每一位语文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面对新课标的教学改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认真学习、思考、研究,最终在改革发展中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优异的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语文课语文课程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