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指导策略及反思
2014-08-12钟桂芳
钟桂芳
《三国演义》篇幅较长,学生要完整阅读整部小说需要一定的兴趣和耐心,很多学生看了几回就不想往下看了。大多数学生看完一遍还记不住故事情节,甚至多遍也未必能将小说中的主要情节记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三国演义》的阅读呢?笔者进行了尝试。
最初,采用极为单一的方式布置学生一个月读三十回的《三国演义》,然后在三地五校联考中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用这种形式来督促学生阅读,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认为阅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平时似乎也挤不出时间来阅读名著,同时觉得看完后还不一定会考,所以采用现成的辅导书,记些情节应对考试。
这样的指导,与其说是指导不如说是检查作业。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不是也需要再次对文本进行阅读呢?教师只有认真对待,亲力亲为,花大量的时间寻找出适合学生阅读的方法才有可能使他们真正去阅读名著。新课标要求教师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教师不应该认为布置阅读任务就完成了教师在名著阅读指导中的作用,剩下的就是依靠学生独立自主。教师若对学生名著阅读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与监督很难让学生进入阅读名著的状态。面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教师应重视自身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只有教师对作品喜爱并熟悉,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必须再次阅读作品,通过自己切身的阅读体验,了解学生在阅读中所遇到的困难,才有可能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他们进行阅读。所以,与学生一起阅读,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环节。
其次,教师必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这种有计划不再是简单布置学生一个月看多少回,而应渗透到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三国演义》是不太可能的,一个学期读完也不容易。欲速则不达,越想让学生快点看完,越容易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反正都来不及看,不如干脆不看。因此,教师可以安排两个学期的时间让学生读完作品,他们每天不用花太多时间,但却能坚持每天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最终完成整部小说的阅读。具体的操作是:按号数轮流讲《三国演义》,每堂课每人讲一回,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内容是对该回的概括,并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鉴赏。为了监督学生是否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当堂提问或者同学之间互问该回中的相关内容来考查。
通过教师的参与及监督,学生每天基本能完成《三国演义》阅读计划。经过两个学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对《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阅读。但是,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还是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演讲的学生对该回内容的概括难以把握重点,概括的随意性比较明显,主要情节无法凸显。其次,对于鉴赏,大部分演讲的学生是从网上查阅,直接照搬,缺乏探究。再次,学生缺少概括故事情节的训练,容易忘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学年时间读完,前面的内容又忘记了,面对考试同样是束手无策。
针对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调整。
一、教给学生情节的概括方法
1.以回目为突破口
《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每一回目实际上都是对本回故事的高度概括,重视回目才能对情节的概要有一个基本的思路。以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为例,回目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通过回目我们就可知几个关键要素:人物是刘、关、张;地点是桃园;事件是结义。在概括故事情节时,一定要时时记住回目,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抓住回目透露的信息,就能对情节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2.梳理起因、经过、结果
还是以《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为例。起因: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宦官专权,导致张角三兄弟举事犯幽州。经过:幽州太守发榜招募义兵,刘备见榜文长叹时遇张飞,二人遂入店饮酒,正饮间,又遇关羽来应募,三人志投意合。结果:三人于次日在张飞的桃园宴饮结为兄弟,同心协力,救困扶危。
二、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与鉴赏的角度
1.将不解之处作为探究点
探究不是强调学生挖掘的深度与广度,而应侧重于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活动。思想上统一认识后,学生不再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被老师、同学认为是肤浅的而担心。所以很多学生都愿意阅读完后提出问题。例如,袁绍怎么能轻易用计谋骗取韩馥交出冀州?董卓为人残暴,人人欲杀之而后快,蔡邕为何还要为他死而哭泣,反送了性命?为什么有人不同意王朗救白虎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提出来的,他们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就能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在演讲时将自己探究的问题与同学分享,这也激发了其他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兴趣。
2.通过归纳总结寻找鉴赏的角度
鉴赏必须建立在对作品熟悉的基础上,才可能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什么是适合自己进行研究的,才可能选取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行鉴赏。教师可以做些提示:(1)归纳总结作品中的计谋。层出不穷的计谋是《三国演义》很突出的特点,有连环计、反间计、疏不间亲计、将计就计、驱虎吞狼之计等。通过归纳总结,然后从计谋的角度进行鉴赏。(2)归纳总结作品中的线索。为了给学生初步的体验,可以前三十回为例给学生讲解,前三十回情节的发展是以讨贼为线索:诛宦官——破黄巾——谋董卓——讨李傕、郭汜——征张绣——谋曹操。整理和归纳线索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对作品的感知不再是零散和混乱的。进而以这一线索去鉴赏作品的主题或是人物。
学生在教师的点拔下,也能有意识、有目标地进行鉴赏,不再局限于名家的鉴赏论断。他们更能从自身的阅读体验中去寻找自己关注的视角。
三、将学生的讲稿编辑成册
新课标提出:“对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所写的读书心得或小论文以及文化专题探究方面的成果,进行展示、比较,做出总体评价。”应重视学生的阅读成果,将每位学生的讲稿汇集成册,放在班级群里,让大家资源共享。这样有利于学生复习时手中有材料。
总的来说,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有许多的感悟和收获。一方面,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阅读的习惯,迷恋上阅读,真正进入阅读的世界。法国作家蒙田曾说过:“我像吝啬鬼对待自己的财宝那样,迷恋着图书。我坚信,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享用它;我为能享有这种权利,而感到心满意足。每当我启程上路,总要书籍陪伴着我。”另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督促自己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