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功缘于“糊涂”

2014-08-11柯玉升

知识窗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盛集团苏打高盛

柯玉升

13岁时,贝兰克梵开始在一些篮球赛场卖苏打饮料。和别的孩子不同,他很会“钻空子”。这个空子,其实就是其他人不愿做而“留”给他的机会。观众席的最边上,客人挥挥手,说:“嘿,这里要一杯苏打!”那时的托盘非常重,他托着托盘从人堆中钻进钻出,走好长一段路就是为赚一瓶饮料的2美元75美分。困苦的生活,使得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如此的辛苦,还是无法改变生活的窘境。但贝兰克梵很会找乐子,往往在一些客人用来垫屁股的杂志中品尝到乐趣。慢慢地,他喜欢上了阅读,读历史,尤其是人物传记,他总会被书中一些名人的成长经历深深地吸引住。

就在不断的阅读中,他长了见识——既然疲于奔命的辛苦劳作,也无法改变生活,那唯一的办法就是设法走出布鲁克林。就是凭着这么一个简单而幼稚的想法的支撑,他不知天高地厚地参加了大学入学考试。那年,贝兰克梵只有16岁,而且还是个初中肄业多年的孩子,竟奇迹般地考上了人们翘首以盼的哈佛,并成功申请到了哈佛的奖学金。

贝兰克梵选择哈佛,仅仅是因为在他简陋闭塞的生活中,只听说过有所大学叫哈佛,压根不知道这所大学是多么的令人神往。

1978年,贝兰克梵取得了哈佛法学博士学位,成为纽约一家大律师事务所的税务律师。可这份工作并没能满足贝兰克梵的好奇心,他觉得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最适宜做销售,所以他向高盛递交了简历并参加了面试。

待在家中,贝兰克梵苦苦地等待着。半个月后,等到的却是没通过招聘的通知。哈佛,一个世人仰慕的大学,不知不觉地考上了,而一个高盛招聘却把他拒之门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苦苦地思索。

高盛集团的知名度,贝兰克梵早已了然于胸。他想,是不是因为自己过于了解高盛,因此,在心理上无形中把它当作一道门槛,以致于面试时过于谨慎而没有能正常发挥?

但不管怎样,贝兰克梵还是喜欢做销售。1981年,他离开律师事务所,进入了大宗商品交易公司J.Aron做销售员。进不了高盛,但也要做销售,这是贝兰克梵的选择。

果不其然,干起销售来如鱼得水的贝兰克梵,更是意气风发,以帮助过一位穆斯林客户做1亿美元的债券组合的业绩,而成功地晋升为“金牌销售”。就是这一辉煌的成绩,高盛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高盛一直以来总是给外界一个毫不留情的印象,它以惊人的速度将精英吸纳进来,又会以惊人的速度将不合格者扫地出门。进入高盛后,极具危机意识的贝兰克梵意识到,要想在这个国际著名投行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来。

2002年,贝兰克梵掌管的高盛支柱部门——固定收益商品部创造了高达1270万美元的收益,而当时高盛董事长兼CEO亨利·鲍尔森所负责部门的收益也不过960万美元。

凭着一连串赫赫战绩,贝兰克梵打败了两个“土生土长”的接班人,2003年12月成为高盛总裁兼首席运营官。2006年,鲍尔森被布什任命为美国财政部部长,贝兰克梵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高盛集团的最高位置,并被誉为“华尔街最聪明的CEO”。

从“廉租房少年”到高盛帝国舵手!贝兰克梵的成长经历太值得人们去解读了。在2013年拉瓜迪亚社区大学毕业典礼上,贝兰克梵意味深长地说:“成功缘于‘糊涂!不要把目标设置得那么具体,具体的目标反倒容易成为行进中的一道门槛,但心里要明白,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朝最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高盛集团苏打高盛
高盛集团投行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盛权力帮
这个世界大概有这样一种感情
高盛累计套现工行8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