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度修剪对杧果畸形病的防控研究

2014-08-11李桂珍朱俐遐尧美英甲卡拉铁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李桂珍++朱俐遐++尧美英++甲卡拉铁

摘 要 杧果畸形病是国际上为害杧果生产的一种严重病害,无有效化学药剂可以控制,也未发现抗病品种。目前,此病在攀枝花市零星种植或失管的杧果园发病较为严重,成片的杧果基地也有零星发生,且呈蔓延扩展趋势。国内有关杧果畸形病病原鉴定方面的报道较多,但无田间防治研究的报道。本文采取重度回缩修剪、结合其他措施对杧果畸形病进行防控研究。结果表明,与修剪处理前相比,处理1第1年发病率降低64.4%,单株产量增加10.28 kg;第2年发病率降低60.1%,单株产量增加36.31 kg;第3年发病率降低79.2%,单株产量增加28.79 kg。处理2第1年发病率降低71.6%,单株产量增加6.89 kg;第2年发病率降低62.8%,单株产量增加29.94 kg;第3年发病率降低84.5%,单株产量增加25.17kg。

关键词 杧果 ;畸形病 ;重度修剪 ;防控研究

分类号 S667.7

Severe Pruning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ngo Malformation Disease

LI Guizheng ZHU Lixia YAO Meiying JIAKA Latie

(Panzhihu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Panzhihua, Sichuan 617061)

Abstract Mango malformation disease is a serious disease in mango production on international, no effective chemicals can control, also the disease resistant varieties didn't discover. At present, the disease in Panzhihua City is more serious in scattered planting areas or loss of control of mango orchards, even sliced mango base is sporadic and wide spread. The reports on mango malformation disease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are plentiful; however, prevention research report is none. Therefore, the author takes heavy retractive pruning, combined with other measures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ngo malformation dise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pruning ago, for treatment 1,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rate decreased by 64.4%, the yield increased 10.28 kg; in the second year, the incidence rate decreased by 60.1%, the yield increased 36.31 kg; in the third year, the incidence rate decreased by 79.2%, the yield increased by 28.79 kg. For treatment 2,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rate decreased by 71.6%, the yield increased 6.89 kg; in the second year, the incidence rate decreased by 62.8%, the yield increased 29.94 kg; in the third year, the incidence rate decreased by 84.5%, the yield increased by 25.17 kg.

Keywords mango ; malformation disease ; severe pruning ;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杧果畸形病(Mango malformation disease)是国际上为害杧果生产的一种严重病害,1891年,印度首次发现杧果畸形病[1]。目前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埃及、南非、巴西、以色列、中美洲、墨西哥、美国、澳大利亚、孟加拉国、阿联酋,几乎在世界各杧果产区均有发生。印度的一个杧果园内,连续3年调查杧果畸形病,发现因花序畸形导致的产量损失高达86%;南非(圣安地列斯)73%的农场被感染,发病率1%~70%[2];同时它也威胁埃及杧果产业[3]。在巴西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一带,一些果园此病害的发病率甚至高达100% ,导致杧果树无法结果,经济损失巨大[4]。目前无有效化学药剂可以控制杧果畸形病,也未发现抗病品种。国内近几年在云南、四川发现该病。在攀枝花市的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东区、西区均有发生,其中以仁和区仁和镇的沙沟、渡仁西线、干坝塘村及总发乡立新村、米易县的丙谷镇、西区的格里坪镇、东区的银江镇等路边绿化树,田边地角零星种植或失管的杧果园发病较为严重,严重发病果园产量损失高达90%。攀枝花市的混撒拉村、普达村、金河村杧果基地均有杧果畸形病零星发生,且呈蔓延扩展趋势。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菌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地理分布、流行学和病原菌侵染寄主过程等方面。尽管经多年研究,世界各国研究者对此病的了解还十分有限,致病的镰刀菌也不只1种,各杧果种植区的病原关系复杂,且病菌的致病机理还不明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危害率[5]。中国对杧果畸形病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有关杧果畸形病病原鉴定方面的报道较多[6-10],但无杧果畸形病田间防治研究的报道,鉴于此,本文采取重度回缩修剪、结合其它措施对杧果畸形病进行防控研究。endprint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品种

凯特芒(1999年进行高接)。

1.1.2 试验地点

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沙沟中试基地一杧果畸形病重症园。

1.2 方式

1.2.1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2个处理,每个处理6株树,不设重复,以修剪处理前作为对照。

处理1(树体编号为1、2、3、4、6、7):将感病植株重缩到树体的一级分枝处(修剪病枝连同35~40 cm的健康部分);处理2(树体编号为5、8、9、10、11、12):将感病植株重缩到树体的二级分枝处(修剪病枝连同15~20 cm的健康部分)。

1.2.2 田间管理

选择果园内感病较重、结果极少、连成片的12株杧果树为试验树。处理时间为2010年3月31日。于处理前调查12株树的感病情况及挂幼果数。调查完毕后按试验设计进行相应的重度回缩,并对重缩修剪后的12株杧果树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a、重缩后当天对树体喷施1 500倍液的苯醚甲环唑杀菌剂,并用塑料薄膜包裹切口,防止病菌感染;b、及时清除病枝落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用生石灰对杧果园表层土壤(厚度15~20 cm)进行消毒处理,每平方米用1 kg生石灰;c、及时对树体覆盖遮阳网,防止树体因太阳暴晒导致裂皮或高温蒸腾过大而导致死亡;d、根据树体生长及营养情况适时进行配方施肥(土施或叶面喷施氮、磷、钾、钙、镁、锌肥等);e、待树体抽出新枝后适时进行修枝、喷杀虫杀菌剂、施肥、灌水等常规管理,保证植株具有良好的生长势;f、对重缩处理植株的整个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记录;g、重缩后抽出的枝条若有畸形症状,待调查完试验数据后随即从枝条基部删除病枝。

1.2.3 病情调查

于2010年5月28日枝条抽出一台梢老熟后调查发病情况及所结幼果量;2011年3月18日杧果盛花期调查发病情况,8月19日杧果采收期测定产量;2012年2月20日杧果盛花期调查发病情况,7月31日杧果采收期测定产量;2013年3月12日杧果盛花期调查发病情况,8月22日杧果采收期测定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处理前的发病及结果情况

从表1可知,12株树修剪处理前均感染畸形病,其花序发病率在95%以上,其中3株高达100%;在未经处理前,处理1的平均发病率为97.7%,处理2的平均发病率为98.6%;12株树的幼果量均在10个以下,结果最多的9个,最少的2个。假设所结幼果均全部长大,按单果重为0.855 kg计算,处理1理论产量为31.64 kg,平均单株产量为5.27 kg;处理2理论产量为27.36 kg,平均单株产量为4.56 kg。

2.2 处理后的发病及结果情况

2.2.1 处理后当年(2010年)的发病情况

由表2可知,2个处理各调查到2株发病株,处理1的枝条平均发病率为1.2%,比修剪处理前降低96.5%;处理2的枝条平均发病率为1.9%,比修剪处理前降低96.7%。

2.2.2 处理后第1年(2011年)的发病及结果情况

处理后第1年,2个处理树体的枝条均未表现出畸形,抽出的花序11株表现畸形,1株未表现畸形。由表3可知,处理1的花序发病率最高为38.2%,最低为0,平均为33.3%,比修剪处理前低64.4%;共挂果105个,总产量为93.31 kg,平均单株产量比修剪处理前增加10.28 kg。处理2的花序发病率最高为50.0%,最低为16.7%,平均为27.0%,比修剪处理前低71.6%;共挂果78个,总产量为68.72 kg,平均单株产量比处理前增加6.89 kg。

2.2.3 处理后第2年(2012年)的发病及结果情况

处理后第2年,2个处理树体的枝条没有表现畸形,抽出的花序均表现出畸形。由表4可知,处理1的花序发病率最高为60.5%,最低为15.6%,平均为37.6%,比修剪处理前低60.1%;共挂果310个,总产量为249.48 kg,平均单株产量比修剪处理前增加36.31 kg。处理2的花序发病率最高为55.2%,最低为25.4%,平均为35.8%,比修剪处理前低62.8%;共挂果222个,总产量为207.74 kg,平均单株产量比修剪处理前增加29.94 kg。

2.2.4 处理后第3年(2013年)的发病及结果情况

处理后第3年,2个处理树体的枝条均未表现畸形,抽出的花序11株表现畸形,1株未表现畸形。由表5可知,处理1的花序发病率最高为30.3%,最低为11.0%,平均发病率为18.5%,比修剪处理前低79.2%;共挂果246个,总产量为204.37 kg,平均单株产量比修剪处理前增加28.79 kg。处理2的花序发病率最高为20.5%,最低为0,平均发病率为14.1%,比修剪处理前低84.5%;共挂果220个,总产量为178.35 kg,平均单株产量比修剪处理前增加25.17 kg。

3 结论与讨论

对发生畸形病严重的植株采取重度修剪、结合喷药防治等其它措施,能从一定程度上控制畸形病的发生,增加杧果产量,而产量增加并非一直呈上升趋势,年度间有所波动。将感病枝条不同程度的重剪后,可使新发枝条表现正常,而部分外观表现正常的枝条上抽出的花序依然表现出畸形病症,但其发病率均显著低于重剪前,且发病率并非呈逐年上升趋势。

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杧果种植从无到有,目前已成为全国晚熟杧果的主产区,随着种植面积日趋扩大和新品种的引进,该区杧果的病虫害发生日趋加重,新的病虫害不断滋生,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杧果畸形病、严重威胁着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乃至全国杧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endprint

杧果畸形病防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无有效化学药剂可以控制,也未发现抗病品种。本次试验主要是从重度回缩修剪感病枝条这一物理防治方法,并结合农业、化学等防治措施进行防治研究。要想根治畸形病,还有待于进一步弄清其致病机理、发生流行规律及传播模式等。

在本次试验中,由于感病树体间的差异较大,树势不整齐,所以并未对两种处理间的发病情况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

将感病枝条不同程度的重剪后,新发枝条表现正常,但部分外观表现正常的枝条上抽出的花序依然表现出畸形病症,因此该病害的侵染模式可能为系统性侵染,但需进一步研究得到证实。

气候条件与杧果畸形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开花前环境温度较低,则发病率较高;开花前环境温度较高,则发病率较低。2011年开花前(2月份)的环境平均最高气温26℃,平均最低气温10℃,极端低温6℃;2012年开花偏早,开花前(1月份)的环境平均最高气温23℃,平均最低气温8℃,极端低温4℃;2013年开花前(2月份)环境平均最高气温29℃,平均最低气温12℃,极端低温8℃。这与Noriega-Canto D H等报道的“在印度,气候显著影响病害的发生,在气候较温暖的南部地区,病害发病率低,而开花前环境温度较低的地区,病害最为严重”的结论[11]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Watt G.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 Products of lndia[M]. Calcutta IndialGov. Printing Press, 1891: 14.

[2] J Kumar, U S Singh, SP SBeniwak Mangorealfor-ma rion: one hundred years of research[J]. Anna. Rev.Phytopathol, 1993, 31: 217-32.

[3] Ploetz R, Zheng Q I, Vazquez A, et a1. Cat status and impact of mango malformation in Egypt[J]. Int. J. Pest Ma nage, 2002, 48: 279-285.

[4] C S Lin, LHPferming, SSCosta, et a1. A newFusarium lineage within the Gibberella fuiikumi speciesendprint

杧果畸形病防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无有效化学药剂可以控制,也未发现抗病品种。本次试验主要是从重度回缩修剪感病枝条这一物理防治方法,并结合农业、化学等防治措施进行防治研究。要想根治畸形病,还有待于进一步弄清其致病机理、发生流行规律及传播模式等。

在本次试验中,由于感病树体间的差异较大,树势不整齐,所以并未对两种处理间的发病情况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

将感病枝条不同程度的重剪后,新发枝条表现正常,但部分外观表现正常的枝条上抽出的花序依然表现出畸形病症,因此该病害的侵染模式可能为系统性侵染,但需进一步研究得到证实。

气候条件与杧果畸形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开花前环境温度较低,则发病率较高;开花前环境温度较高,则发病率较低。2011年开花前(2月份)的环境平均最高气温26℃,平均最低气温10℃,极端低温6℃;2012年开花偏早,开花前(1月份)的环境平均最高气温23℃,平均最低气温8℃,极端低温4℃;2013年开花前(2月份)环境平均最高气温29℃,平均最低气温12℃,极端低温8℃。这与Noriega-Canto D H等报道的“在印度,气候显著影响病害的发生,在气候较温暖的南部地区,病害发病率低,而开花前环境温度较低的地区,病害最为严重”的结论[11]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Watt G.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 Products of lndia[M]. Calcutta IndialGov. Printing Press, 1891: 14.

[2] J Kumar, U S Singh, SP SBeniwak Mangorealfor-ma rion: one hundred years of research[J]. Anna. Rev.Phytopathol, 1993, 31: 217-32.

[3] Ploetz R, Zheng Q I, Vazquez A, et a1. Cat status and impact of mango malformation in Egypt[J]. Int. J. Pest Ma nage, 2002, 48: 279-285.

[4] C S Lin, LHPferming, SSCosta, et a1. A newFusarium lineage within the Gibberella fuiikumi speciesendprint

杧果畸形病防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无有效化学药剂可以控制,也未发现抗病品种。本次试验主要是从重度回缩修剪感病枝条这一物理防治方法,并结合农业、化学等防治措施进行防治研究。要想根治畸形病,还有待于进一步弄清其致病机理、发生流行规律及传播模式等。

在本次试验中,由于感病树体间的差异较大,树势不整齐,所以并未对两种处理间的发病情况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

将感病枝条不同程度的重剪后,新发枝条表现正常,但部分外观表现正常的枝条上抽出的花序依然表现出畸形病症,因此该病害的侵染模式可能为系统性侵染,但需进一步研究得到证实。

气候条件与杧果畸形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开花前环境温度较低,则发病率较高;开花前环境温度较高,则发病率较低。2011年开花前(2月份)的环境平均最高气温26℃,平均最低气温10℃,极端低温6℃;2012年开花偏早,开花前(1月份)的环境平均最高气温23℃,平均最低气温8℃,极端低温4℃;2013年开花前(2月份)环境平均最高气温29℃,平均最低气温12℃,极端低温8℃。这与Noriega-Canto D H等报道的“在印度,气候显著影响病害的发生,在气候较温暖的南部地区,病害发病率低,而开花前环境温度较低的地区,病害最为严重”的结论[11]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Watt G.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 Products of lndia[M]. Calcutta IndialGov. Printing Press, 1891: 14.

[2] J Kumar, U S Singh, SP SBeniwak Mangorealfor-ma rion: one hundred years of research[J]. Anna. Rev.Phytopathol, 1993, 31: 217-32.

[3] Ploetz R, Zheng Q I, Vazquez A, et a1. Cat status and impact of mango malformation in Egypt[J]. Int. J. Pest Ma nage, 2002, 48: 279-285.

[4] C S Lin, LHPferming, SSCosta, et a1. A newFusarium lineage within the Gibberella fuiikumi specie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