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文化构建策略初探

2014-08-11刘超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7期
关键词:班训班干部后进生

刘超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它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而班主任作为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的核心人物,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须抓好以下“三种文化”的建设:健康的精神文化,和谐的教室文化,独特的制度文化。

一、构建健康的精神文化

精神引领是营造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精神的表述可以千差万别,但其核心内容是激励全班成员,发挥自觉性与主体性,明确责任感,改变学生的精神品质,再由精神落实到行动上来。

1.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面对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不利因素,班主任要有方法手段,也要有能力引领学生的精神,创设班级相互勉励、和谐竞争的良好氛围。为此,可利用班会课举行多种多样的活动,诸如读书演讲、辩论赛、校园歌曲演唱、手抄报展示等,来调节气氛,丰富学生生活。

2.优化师生关系,追求和谐境界

有教育家说过:“老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从心理上来说更需要爱,对后进生只有诚挚的爱,才能弥补他们学习上的缺陷,消除其心理障碍。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是教育的最高表现。教师应深知后进生不断落伍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他们的“抚爱饥渴”不能得到满足。

3.让故事说话,培养高尚情操

一本好书,是一种好的精神食粮,能够让人得到教育和启发,甚至对一个人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有选择地向学生推介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科普益智书籍、励志故事等。徜徉在故事的海洋里,接受高尚精神的洗礼,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了提升,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亲密了。

二、构建和谐的教室文化

1.巧拟班训

每学期初,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鼓励学生根据班风学情拟定最佳标语口号,评选出精品之作张贴上墙。在拟定班训期间,学生十分踊跃,仿佛在搞一个重大策划。由若干任课教师组成评审团,从字体、内容、装饰等方面进行评比。拟定班训这一活动的开展,真正把学生摆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公位置上,提高了全员参与意识,增强了品味意识,使学生在精神层面上产生认同感。

2.巧写名言

名言警句是浓缩的语言精华,内涵丰富深邃,对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大有裨益。为让学生彼此激励,相互学习,发动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一日一条将名言警句轮流书写在黑板右角,并注上名字,内容最好是自编自创的,抑或是自己最欣赏的。同学们彼此欣赏,彼此激励,于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别人宝贵的实践经验,吸纳了他人丰富的人生历练,在无形中升华了自己的道德境界和人格水准。

3.巧妙布局

为追求教育教学环境的高雅优美、整洁和谐,要特别注重教室的整体布局,以“文化”为主调,以“绿色”为衬托,力争做到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

三、构建独特的制度文化

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的支撑。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展示、锻炼、体验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

1.共同制定,增强自主意识

充分发动学生共同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制定中来。集思广益,使所定制度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周密,更加可行,并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2.竞争上岗,各尽其能

在班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学期初鼓励学生写好自荐书,利用班会时间由学生公开竞职演说,根据演说情况及当选者的个人意愿进行任用。对于竞选产生的班干部,在使用过程中,班主任不应捆其手脚,要放手使用,充分发挥每个班干部的独创性,让他们自主管理,各尽其能、各放异彩。

3.严格管理,赏罚分明

班级管理要“严”字当头,狠抓落实。班级制度一旦形成,人人要受班纪班规的约束,实行量化考核,一周一公布。学期末由班主任、班委及各小组组长组成考核小组,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并写出书面评价,作为教师书写学生操行评语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班级文化建设要从班级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忌现实主义,简单模仿照搬;要选好突破口和切入点,以点带面,不必面面俱到;要动员全员参加,突出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努力构建班级文化建设的“三种文化”。■

(作者单位:山东滕州市滨湖镇滨湖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训班干部后进生
让班训成为学生共同的心想所愿
如何对待后进生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高三班训使用之我见
例谈“班训”的制定
选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