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在这里延续……

2014-08-11曹爱芹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7期
关键词:皮影戏欣赏课玩具

曹爱芹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儿童的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培养儿童艺术素养的意义上说,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小学生热爱艺术的天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地进行美术欣赏教学,让美术欣赏教学“活”起来。

一、改变传统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中,多数教师常常采用教师讲解、出示图片、板书内容三部曲进行教学,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学生极易产生厌烦情绪。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着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和审美情感去分析优秀的艺术作品、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及相关的美术知识,就能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带了布老虎给学生们观察,为学生讲了很多关于布老虎的相关故事,还布置了回家搜集父母玩具的任务。学生带来了很多的手工作品,这些都是他们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的玩具,学生们各个兴致高涨,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学生通过对民间玩具实物和图片的欣赏,初步了解并搜集了一些民间玩具,激发了孩子们对民间玩具的兴趣以及热爱祖国的感情。以上事例说明,在欣赏课上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去分析优秀的艺术作品,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及相关美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评判能力,开拓美术学习视野。

二、还原作品情境,收获欣赏快乐

把名优美术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使学生认识到美术的具体特征、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美术多样性的认识。相反,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地走进作品,而是死板的依葫芦画瓢,只是应付性的临摹,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不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

例如,学生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中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知之甚少,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正式接触青铜文化,一切都充满着新鲜和好奇。怎样让学生走近青铜时代,感受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呢?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以实现声音、图像和文字的有机结合,营造出悠远的历史氛围和浓厚的人文气息,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分类、纹饰和铭文等知识。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进博物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与艺术作品面对面的交流中真正感受到美的力量,在美术欣赏中内化文化知识,体验情感,发展感知,让学生感受欣赏的快乐,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审美情趣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意识到学美术不是为了培养“大画家”,而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改变静止的、被动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才能体现美术欣赏教学的生命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皮影戏”时,我准备了丰富的图片和影偶实物资料,给学生充足的观看皮影戏的时间,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从而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教学中,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表演和制作。通过自制影偶,共同表演,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索来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还加深了对皮影戏的认识,了解了皮影戏是中国影戏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感受与体会是教师不能替代的。

四、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课堂延伸

学生对美术的欣赏,不能仅局限于对课本中小小的几幅作品的欣赏,还应该渗透音乐、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运用网络、社会等多种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

在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的视听兼备、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还能够实现人机对话,冲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的模式,使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受到审美的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已经越来越成为了小学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例如,我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欣赏、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大量有突出特征的象形字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的主要特征,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领略象形字的妙趣,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的特征,创造出各种具有特色的象形字。

美无处不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就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行创造性的欣赏,既要使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更要有一颗能够欣赏美的心灵。■

(作者单位:江苏灌南县长江路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皮影戏欣赏课玩具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