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2014-08-11徐四英
徐四英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新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文篇目数量增多,难度增大,在高考试卷中文言文占的比重也较大。可以说学好文言文,是提高语文能力获得语文高分的关键因素之一。近些年来,笔者在吸收许多文言文优秀教研成果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认识到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动机,培养积极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以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内部学习动机是因好奇心、求知欲、自尊心、责任感、学习兴趣和成功感等内部因素所引发的学习动机。
一、重视“读”
文言文字少意深,音单义广,一字多音,一字多义,所以文言文语感需要长期练习,不能急于求成。读是开启文言语感大门的钥匙,不读,学习文言文就等于在空中建楼阁。为了使读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每篇文言文都要认真设计课堂朗读程序,每次都提出要求,让学生把读和理解联系起来。另外,坚持对文言诵读进行指导,在课堂上作示范朗读或找音频材料,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拨。
学习文言文的预习作业就是读,要求学生读5遍以上,一个月下来学生也基本养成了读的习惯。在课堂上检查预习就是比读,谁读得流畅读的快;谁的语气语调把握得准确;比谁读得更有感情。大声齐读、分小组读、个人读、配乐读等交替进行,所以学生喜欢读愿意读,背诵的文言文读的滚瓜烂熟,不要求背的也能朗朗上口。在长期的读中,学生逐渐体悟进而掌握文言的特点,对文言感受力逐渐增强,学生的文言语感也就自然形成。另外因为要读好,就一定要读出感情,而要入情入境地读,就必须对课文的每词每句透彻理解,对文中的情感因素要深切感悟。
二、强调“查”
经常性的“查”有利于学生调动原有认知,结合阅读策略,读解文言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文言学习兴趣。
1.查《古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文言学习过程中最需要积累的是实词,而实词最大的特点是一词多义。我们要教给学生总结一词多义的规律,这样就记得牢记的多记得有意思。比如通过查,把文言实词和现代成语的意思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即能牢固地掌握这个实词,又能复习成语,一举两得。比如,管仲正衿再拜曰(正襟危坐);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若即若离)等。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文言阅读的基础。而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文言字词进行归纳和积累,学生兴趣大,效果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查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并进行疏理。文言文教学更要善于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比如,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之前,学生课前查找,了解了李陵事件,了解司马迁为完成《史记》而忍辱负重苟且偷生。了解鲁迅对他的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对课文兴致浓厚,能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鉴赏。
另外对课文相关资料的了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预习《苏武传》时有学生找到歌曲《苏武牧羊》,歌词和曲调都受到学生喜欢。学生把它拿到班上反复放,对苏武其人产生了极大地兴趣,自然在学习课文时兴致高昂,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尝试“写”
每年高考都有一部分学生凭借文言句法,作文得了高分,有的甚至被评为高考“最牛满分作文”。我并不提倡学生写作以文言训练为主,但是偶尔为之,或文章里有几个文言句式的句子,往往会使文章语言别有一番风味,而且文言写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文言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这样说,一个能用文言语句准确表达情感的学生,他的文言阅读鉴赏能力一定是很高的。
我经常训练学生用文言文表达,学生也是很有兴趣的对待“文言创作”。比如,在学习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后,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15分钟为裴秀才写封回信,可欣然同意前往,或者委婉拒绝。学生认真撰写完后,小组交流,并推荐几篇好的展示出来。
几次训练下来,学生对文言写作还蛮有积极性,文言写作水平也有提高。许多学生反映写时要调动脑子里储存的文言词汇并组成句子,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等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而更为重要的是写文言文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文言学习的兴趣,最后达到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论文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学习结果类型的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YQJK067)初期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