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读”不可缺

2014-08-11陈红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7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领悟课文

陈红

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包括自读、精读、诵读三个渐进的过程,许多老师往往只重视精读,留给学生在自读感知阶段时间比较少,在小学生对整篇文章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分析、段落剖析。同时,缺少诵读表达的过程,学生对课文中老师所理解的观点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不容易形成自己的共识。因此,教师在引领、点拨的同时,应重视多给学生点时间让他们学会自己动手动脑动心。通过熟读、背诵,使课文的书面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用语,拥有自己的理解,从而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

一、在大“量”阅读中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在大量阅读后很多文章的意思自然就显现了,自悟自得的情感印象也非常深刻。然而现在的教师不想充分放时间给孩子,认为一节课就40分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还是老师自己讲吧。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把文章大卸八块,字斟句酌条分缕析,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学生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他们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都是老师自己的感悟,把所有学生头脑化为一个教师头脑思考,化零为整。因此教师要学会抽身出来,让学生阅读实践,让他们多读多思,让学生通过眼前所看到的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老师自己做回引路人的角色,省心省力。

在教授新课文,首先,让学生仔细认真地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中仔细思考这篇课文主体讲的什么,深刻表达的含义如何。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来阅读课文,教学的时候在把学生不懂的地方画出来,问一问学生还有那些地方不是很懂,对这些不懂的地方细致的讲解,其次,让学生阅读课文,想一想不懂的地方第一次为什么不懂,再次,联系整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来把不懂的地方解决掉。要给足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他们能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时间和机会,最后,让学生组成小组讨论,这样学生的气氛甚是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己读,自己思考的时间,因此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做这样的老师很轻松但是做到很不轻松。

二、“巧”引学生精读领悟

阅读完全依靠学生自己也是不够的,毕竟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叶老先生曾经教导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课文内容及其思想是学生自己以心去领悟,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但是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学生是艘小船,老师就是船的坨,起点开拨,负责大方向的掌控。

如在实践课上让学生“寻找春天的美丽”。学生对春天的理解是花,温暖的太阳,如果这时教师对他们进行点拨启发,学生也能理解,但这种理解是普遍的,缺乏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为此让学生在课外走上一圈,让学生找找春天的美,最后回到课堂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带有春天特征的文章微风、迎春花,并展开想象,想象微风、迎春花之间发生的童话,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无处不在,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三、富含感情大声诵读

真正的阅读,是能洞悉原作者的内心,与他们产生心与心的沟通,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交流,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在空间上与时空上的历史会话。但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分析与体验情感的共鸣传达到学生那还剩多少,即使听进了有多少会被学生理解吸收。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深刻领会没有捷径——只能放手让学生诵读,理解,大声诵读并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朗读,让听觉、视觉、嗅觉感官三管齐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亲生体会了才能有感而发,感悟文章的真谛,与作者心有灵犀,情感自然而然激发出来。

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学的文章是作者描写现实、反映生活、抒发感情、寄托理想的物质载体。因此,在作者的匠心妙笔之下,无不饱蘸着酣畅淋漓、强烈鲜明的爱憎感情。给足时间让学生朗读是一种感化、熏陶,读好一篇文章会心荡神驰,情思横溢,如饮甘露,浑身清新豪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小学生,从朗读活动中得到的教益,对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对生活的理解,对知识的汲取,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东海县黄川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领悟课文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多么痛的领悟
背课文的小偷
人们在圣诞节乐善好施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分析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