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主张

2014-08-11王婧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7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高中历史

王婧

当今的各国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在世界发展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高,纷纷进行教育改革,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内外教育学者均为寻找符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所需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自2001年正式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已有十三年,在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教育的质量有了大的提升。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实践工作中,《纲要》为教育教学活动指明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即在基础教育活动中,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高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导学案”是由浙江金华一中的孙小明老师于1997年提出的,至今虽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却已经成为研究学者的热点。

崔光秀老师较早地在《“学案”导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了学案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其理论依据是:依据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借鉴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张熊飞的诱思理论,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智能的开发熔为一炉。迁移理论认为:认知过程中,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于新学习的知识,可以发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学习新课时,可利用已有知识为基础,大胆尝试,去分析、探索新知识。并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吴殿更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中指出:导学案的应用源于“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生命主体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而提出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导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

赵亚夫在《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中引述说,英国历史教学研究专家汤普森说:“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可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历史教学的真正魅力所在。如何有效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让史料告诉我们真相。所以,导学案的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它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史料,课上没时间阅读可以课下阅读。

詹明静老师在《整理、探究与建构——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导学学案”问题的设计》中着重指出了设计导学案的问题类型,即1.设计基础性问题,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思路的整理;2.设置材料分析性问题,丰富新课程学习资源,开拓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3.设置合作学习型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与和谐学习;4.设置引导创新型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品质和探究思维能力。

衣明霞在《高中历史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研究》中以文登新一中为案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所在学校历史导学案设计与使用现状,引出对导学案模式的指导理念、格式项目、常规要求和操作流程;具体分析文登新一中学校历史学科但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指出导学案设计的原则、导学案设计的策略和建议以及学生使用历史导学案应该注意的问题。

总之,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中,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已经引起了很多地区学校的重视,我们要学习借鉴,找到适合本校的导学案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

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高中历史
乡愁导学案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比例尺(一)”导学案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