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服职业倦怠 促进专业发展

2014-08-11罗先德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7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职业

罗先德

在一次教育干部座谈会上,大家的焦点集中于农村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笔者深有同感,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职业倦怠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和专业发展,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一、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第一,待遇偏低。曾经有一个调查数据表明,有71.1%的公众认为,教师是一个很累并且没有成就感的职业,仅有13.2%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较高。另一项统计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少一个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像这样高强度的劳动,得到的报酬却没法成正比。以某县为例,一个工作20年左右的教师,月工资仅2000余元。教师工作是一项无法量化的工作,能量化的都是表面的东西,而真正起作用的是敬业精神,当教师发现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是如此之低的时候,很难想象他们还会有很高的敬业精神。没有了敬业精神,随之的是失去工作热情,情绪厌倦,行为懒散,对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提不起兴趣,时间一长,职业倦怠感越来越强。

第二,压力偏大。教师的压力一方面来自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工作。现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都在45岁以上,而压在他们肩头的家庭担子很重,上有老下有小,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去张罗,孩子读书、就业,自身健康、家中老人赡养、经济压力等问题都时时在折腾着他们。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却很苛刻,待遇上低人一等,要求上要高人一筹,恨不得教师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可是,教师是人不是神,当他们的生存出现问题的时候,会马上放弃自己“神”的荣誉而去解决温饱问题。加上各方面的检查越来越多,教师经常疲于应付,题海、分数像压在教师头上的一座大山。师道尊严的扭曲、个性特长的泯灭、人际关系的异化,使得教师压力剧增,其幸福感越来越弱。

第三,成就感缺失。曾听到不止一位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面对工作,面对学生,我根本体验不到一点儿成就感。”如果一个人在教育岗位上没有对人的价值的认知,没有对人的成长、发展、未来的关注,自己的工作只是为了谋生、获利,他就没有教育情怀,又何谈教育的“成就感”?导致农村教师成就感缺失有多方面原因,如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认识不到自己工作的责任感;各种各样的检查、评优、评先的机制:小学教师在30岁左右就评上了小高职称,对于他们而言,职称已经到顶了,以后,评优评先也没什么作用,加上一些学校为了让更多的教师评职称,在“优”的指标上基本上靠“让”,谁用得着,就给谁,像这样“排队轮流坐庄”的办法怎么能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呢?

二、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教师一旦出现职业倦怠,那将对教师个体、学生和学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第一,对教师自身的影响。职业倦怠不仅会导致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极度疲劳,并很容易诱发其他心理问题,而且不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方面的发展,甚至会严重影响教师的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教师职业倦怠易导致家庭冲突发生,容易激化人际矛盾。教育的成功是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失去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便没有教育。职业倦怠者一般兴趣寡然,害怕与他人交流;在面对朋友的时候,他们总是烦躁易怒,甚至把怨气发到别人身上;对待学生,他们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失去学生的信任。

第二,对学生和教学工作的影响。倦怠的教师职业道德缺乏,对学生缺少起码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工作投入和参与少,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没有耐心,课堂准备不充分,教学效果差,学生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最终牺牲者。

第三,对学校发展的影响。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消极、懒散的情绪容易影响学校里的教师群体,一个学校如果以“倦怠”为特点的人多了,这个学校必然缺乏生机与活力,致使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成长缓慢,从而影响学校的发展。

三、农村教师走出职业倦怠、促进专业发展的对策

农村教师怎样才能摆脱职业倦怠而重新追求专业发展?需要从社会层面、行业层面、学校层面和教师自身等方面寻找出路。

社会层面:提高农村教师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提升教师的经济地位,它是教师安心从教、尊严从教、积极从教的物质基础;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教师安心从教、尊严从教、积极从教的精神保障。物质与精神水乳交融,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相辅相成。收入低已经影响到教师的公众形象。因为收入低,每一块钱对教师来说都很重要,花钱时就“潇洒”不起来。这不但没有得到公众的同情,反而成为讥笑的对象。在人们的价值观逐渐物化的今天,经济地位甚低的教师社会地位也随之大幅降低,当教师光荣已经变成当教师“无能”。这是农村教师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真实写照。只有改变这种现状,再大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行业层面:促进农村教师适当流动。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因由之一还在于他们长期固守一所学校,甚至有的教师一辈子就在同一所学校任教。周而复始、单调的环境使教师失去新鲜感,更不要说创新了,久而久之,倦怠感不断加深。因此,教师队伍建设应遵循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尊重个体职业流动的客观需求。也就是说教师管理办法与政策的制定,应该设身处地地为教师成长着想,为他们营造愉悦、有新鲜感的工作环境。事实上,教师流动是国际通行做法(比如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教师流动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其实这一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恰好是教师本人。

学校层面:合理引导。一是引导农村教师个人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只有发自内心地“乐而为之”,才会挚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才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气馁,才会不由自主地热爱学生,并从这种爱中得到极大的职业享受。学校要引导教师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认定,最大限度地避免职业倦怠,尽量让每一位教师“乐而为之”。二是引导教师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许多农村教师长期重复相同年级的教学,久而久之滋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情绪,工作无方向,事业无目标,职业倦怠随之产生。因此,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教师确定恰当的目标,并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在工作中尽可能获得成功。三是引导教师注意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做好工作,热爱工作,以及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由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影响而成的,学校领导要以良好形象为教师树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榜样,同时对教师付出同志式的爱心、诚心、细心与耐心,及时解决教师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积极分担教师生活中的忧虑与艰辛,分享教师成功与快乐。

教师自身: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学习与发展。教师要想体验到工作的成就感,就必须具有教育情怀,认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承担的重大使命,能面对教育的现实与困境,对教育的未来和发展倾注真挚的爱。职业倦怠感一旦产生,对于教师本人来说,要学会自我调节,要正确认识并接纳现实,改变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寻找教师工作的乐趣。要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专业不断发展,将自己的价值、追求融化在学生成长的喜悦中,并使之转化为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要躬于实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树立起教学探索的新理念,把每堂课都上成一节崭新的课。要勤于读书,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制定读书计划,既要读职业用书(教科书),也要读一些专业性的学术期刊和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专著。要善于写作,常写教学随笔,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经常性地进行反思,写小论文,总结教育教学成果,积累教育智慧。要乐于交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时和同事多交流一些教学体会,消除自己在专业探讨方面的孤独和无助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增强专业自信。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危害,更重要的是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和困境,激发教师重新追求专业发展的热情。■

(作者单位:湖北房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职业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