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文本留白,释放课堂活力

2014-08-11张继领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7期
关键词:妙用苏教版课题

张继领

文本留白以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手法给了读者遐想的空间,许多文质兼美的文本往往有着空白点,这些空白点是学生深入文本的关键点,它有助于学生在“补白”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如何妙用文本留白,挖掘文本内涵,唤醒蕴藏着学生心中丰富的情感,从而让阅读课堂释放出活力?

一、妙用课题留白,激活思维

好的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它能让读者回味无穷。课文均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它们凝聚了作者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而新颖别致的课题也非常多,教师要巧妙利用课题,注意留有余地,从而让学生在遐想中激活思维。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说勤奋》,它作为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议论文之一,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领略课文生动的论证和朴实平白的语言?上课开始,教师妙用课题留白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先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个说理类的文章,面对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它是如何将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学生心中的疑问恰是直入文本的关键,而文章开篇既以自问自答,开门见山,一下子把论点鲜明、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但如何让四年级的学生深刻理解议论文这样的文本,从而深刻感受议论文强有力论证的重要性?教师以课题留白让学生直面文体,然后通过“如何论证?”引发学生产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于是,文章的两个例证为学生深刻感受到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

二、妙用动情处留白,丰富情感

经典作品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它融入了作者或喜或悲、或爱或恨的情感,通过细细品读它,能激起学生心中的那份情感。不同的作品在融入情感时手法不一样,有些平铺直叙、有些委婉含蓄,教师在教学时要准确把握,预留出情感体验留白,让学生细细品味。要让学生的情感有效融入作品,文本动情处的留白就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关键点。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文章的情感基调是悲痛、低沉的。如何让学生透过文本语言,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完美融合?要课堂教学时,教师紧扣“情感”主线,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精读细悟,层层铺开,步步深入。在细读文本第二段时,学生的情绪在第一段的渲染下已融入课文,第二段的最后一句: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学生的情绪再次被渲染,教师及时抓住此动情点进行文本留白拓展,在涛声中你是否听到大海在哭诉些什么呢?然后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就会根据邓小平生前的事迹,并结合上下文理解、想象,从而感受伟人离去的痛心。文本巧妙地留白,让学生的情感在想象中再次得到了激发。学生的情感在留白处的渲染下和文本融合在一起了,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情感得到熏陶。

三、妙用结尾处留白,无穷回味

在“曲”终之时,如果能根据文本的主题合理设置留白,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将文本的蕴味进一步推理延伸,课虽然结束,但学生的思维却还在持续,正如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文本结尾处大有玄机,要巧妙利用。

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的壮歌》一课时,当文本学习完之后,学生的内心肯定是颤抖、不平衡、震撼的。文本结束了,但学生的思维、理解却不能戛然而止,只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不断地潜心阅读、回味、思考,学生的思想才能受到启迪。为此,如何抓住结尾处的留白,让学生真正感受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课堂结束时,我让学生课后去查找资料,让孩子通过“蚂蚁专家”和“羚羊的故事”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搜索,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报道,让学生对同是生活在蓝天下的一切生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在课堂汇报时,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呐喊:“平等不仅存在于人和人之间,还存在于人和非人类的动物和植物等之间。”

留白让文本的功能得到了拓展,用好“文本留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拓展思维模式。当然,文本留白的使用要建立在教材之上,做到适度。如果课堂上一味的挖掘“留白”点,学生的思维就容易限入“无底洞”,只有做到精心预设、合理运用,才能让学生深入文本、超越文本,主动建构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响水县老舍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妙用苏教版课题
余数的妙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即兴写作的妙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