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 实施快乐德育
2014-08-11向守万
向守万
我们常用的德育方式很简单,一般有命令教育、知道教育、说服教育、规范教育……这些教育都无法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有效的德育应是触及学生心灵和灵魂的教育,快乐德育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德育新思想——快乐德育
快乐德育是一种符合人本原理,遵循人的心理认知规律,能让学生感到可信、亲切、有用、愉快的德育模式。
快乐的德育,既是德育的本质特点,也是发挥学生德育主体内在积极性的必要形式,更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反观学校德育现状,我们开展了不少的德育活动,如那些告诉式、命令式和说教式,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说已经起不了作用了,有的学生虽然参与了其中,但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自身道德成长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被动的,压抑的,最终的效果是低效或无效的;而那些游戏活动式的,融入竞争机制的、需要主动参与体验的活动,走进孩子心灵的快乐德育,能激活孩子的意识与思维,学生们更喜欢,其德育实效性更强,生命力更强。
二、学校积极推进快乐德育
1.重视快乐德育的基础建设。一是加快快乐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自豪、快乐、美丽、睿智是快乐德育工作者的基本标准,学校根据基本标准,因地制宜加快快乐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二是充分体现快乐德育阵地作用。学校要抓住革命教育红色基地和绿色环保教育基地,让学生在教育基地开展活动,受到感染和教育。同时,学校结合实际,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让墙壁说话,让花草发言,让环境育人。
2.以生为本设计快乐德育活动。一是快乐德育活动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和详细的活动方案。二是能激其学生共鸣的活动是有收获的,有收获就是有快乐。三是快乐德育活动设计的三要素,即:热情度——人人乐于参与;参与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生成性——通过活动,人人都有启发、人人都有思考、人人都有发展。四是快乐德育活动的目标有四点。第一,振奋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他变为他要。第二,树立信心。信心决定幸福。第三,激发兴趣。快乐德育重视学生兴趣,游戏活动、体验活动是有效载体。教师鼓励的目光是学生自信和兴趣的源泉,责怪、漠视、鄙视都容易导致逆反、对抗、冷漠、自私和无所谓。第四,培植信仰。最高信仰:共产主义;最低信仰:良心。
3.让学生自主组织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去体验,去实践,去提高。一是自主德育活动更有效。二是自主德育活动更有创造。三是自主德育活动更有成功感。四是自主德育活动更快乐。
三、教师在教育中实施快乐德育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快乐德育,其主要途径是影响。示范育人、情感育人和活动育人是有效形式。
1.把每个学生当成朋友,让学生懂得与人和睦相处。尊重,是每一个人基本需求。与人关系的融洽是快乐的重要条件,尤其是作为教师,要通过与学生朋友式的关系,引导他们如何与人相处,让学生学会尊重。教师要多与学生一起活动,如一起读书、一起打乒乓球、一起跳绳、一起做游戏等;教师要多与学生谈心,如闲聊,QQ聊天、微信互动等方式最容易打开学生的心扉,实施快乐德育。
2.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促成学生的健康心态。当今社会居住条件的封闭性和独生子女在家庭内部的独处性,使得为学生创造交往的环境和氛围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与学生交往,特别是多与胆小懦弱的学生交往,鼓励他们敢于表现自我,乐于育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相互交往,并注意教育他们在交往中互相尊重,相互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通过交流双方或多方的感情移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同情别人的不幸。同时,体验群体、集体的温暖和真挚友谊,培养其集体主义情感、个人行为的道德感和社会交往的积极态度等。
3.多激励学生。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们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成长的道路犹如赛场,他们希望有人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第一时间得到肯定和表扬,尤其是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表扬。当然,表扬必须有的放矢,赏识教育也不是盲目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针对他们长处进行表扬。如:某学生的某件事做得好,让他感受到你的确对他的小成绩很感兴趣,下次他会更加努力地去做以博取大家的赞扬。
四、实施有效评价
1.评价重过程、重鼓励、重挖掘亮点。快乐德育重视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感受和体验就是收获。过程的力量是无穷的,过程最能让人感受快乐;鼓励的力量是无限的,鼓励最能激发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快乐德育提倡少惩戒,多激励和引导,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体验、反思、提高。
2.评价要多角度、多层次。成绩不等于一切,当兴趣、习惯、责任、爱心被充分培养时,一切都成为可能。评价学生要多角度、多层次。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学生。
3.倡导德育活动的自主评价。快乐德育实际上就是自主德育,学生自己才是德育的主人。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是做通的,而是自己想通的。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是自己实践出来的。
4.开展学期自我评价。一是最喜欢的事情,二是最讨厌的事情,三是最擅长的事情,四是最希望学习的。■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赵家街道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