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至善教育让学生体验到爱

2014-08-11肖全胜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7期
关键词:指人理念小学生

肖全胜

教育无一例外是追求育人的教育,无论教育的过程是多么的复杂多变,但教育“尊重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活,追求人的自由”的宗旨却始终不变,这是一种爱的教育,也是奉行“行知兼善,爱满天下”的至善教育的价值取向,从这个角度讲,至善教育是让小学生体验到爱的教育。

一、“至善”教育的内涵

“善”有三层涵义:一是善良,指人的品德;二是美好,指人的状态;三是善于,指人的能力。“至善”的“至”有“到”和“极、最”的意思,而产生了“追求善、达成善”以及“善的极致”两个内涵,至善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能力。至善教育要求教育要对学生呈现出内心的善良,要尊重、理解、关爱、宽容学生,要对教育奉献,对学生负责,而这个要求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爱和快乐,并能将这种爱传递到日常生活中,让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本原得到弘扬。至善教育的理念既契合了陶行知先生“行以求知知更行”的知行合一学说,又是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相融,是求善与至善的交相辉映。因此,“至善教育”就是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养育善心,崇尚美好,追求卓越的教育。

二、至善教育让学生体验到爱

让小学生体验到爱是小学教育的根本,也是至善教育的根本。结合至善的内涵,至善教育理念关注人的品德、关怀人的生活、尊重人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也只有这种教育,才能让小学生体验到爱,因此,我们可以说,至善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如何让小学生体验到爱呢?

1.对学校来说,要推崇爱的教育理念。学校层面,无论是校长还是其他教育管理者,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中重视并积极推崇爱的教育理念,要贯彻对小学生付出真情、真心的教育思想,关注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习惯教育和自我能力的教育,这种对小学生的爱既可以唤醒一个幼小心灵迅速成长,又可以让孩子们相信学校、相信教育,并愿意走进学校,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爱校如家,营造和谐教育。

2.对教师来说,爱学生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高尔基曾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联接师生之间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在教育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与学生公平交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平等的交流会使学生敞开心扉,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开展教学。二是教师要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而不是打击,当学生因为优秀的表现而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赞扬时,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提升了自我的价值感;当学生因为做得不好而愧疚时,教师要用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

3.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爱学生就要引导其发展,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至善教育的价值追求。一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好一些,有的学生成绩差一些,有的学生乖巧听话,也有的学生比较淘气。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差距,因材施教,从每个学生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对于好学生要挖掘潜力,促进学生更大的发展,对于后进生,也不要打入“冷宫”,要在等待和帮助中让学生成长。二是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没有尊重就没有爱,尊重是爱的前提。学生个性、品质、习惯的不同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以满腔的热情迎接那些淘气的学生,相信对学生的真爱一定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推行至善教育的两点注意事项

1.至善教育不是“溺爱”,应当宽严相济。把对学生的温情和严格相结合,要爱中见严、严中有爱,在批评中有表扬,在表扬中有批评。教师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以诚相待,和学生打成一片,使学生感到老师亲切可敬。但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不能一味面慈心软,应及时加以指正,更不能对学生一味纵容,疏于管理,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无所顾忌。教师要因事而别,因人而异,在是非面前不糊涂,原则问题不让步。

2.至善教育中的“爱”不是单方面的教师爱学生。小学生不仅要接受别人的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至善教育不仅仅是把爱给予学生,让学生随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爱,更要求小学生将爱传递出去,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爱学校、爱祖国,让爱充满校园、充满社会。在爱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总之,在小学教育中推行至善教育的理念,爱学生并让学生体会到爱,建立信任的基础,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爱学生并关注学生的成长,进行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爱的能力。至善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人理念小学生
报复性熬夜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螳螂捕蝉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岳西话指人“底”字短语的情感表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