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问题大智慧

2014-08-11黄贤梅

新教师 2014年7期
关键词:大公鸡美术课课堂教学

黄贤梅

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柳暗花明;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的效果,往往影响到教学的成功与否,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在课堂提问时,尽可能为学生量身打造。

一、激趣引思——采拟人化之问

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是一堂美术课成功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要富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思维。

例如,上湖南美术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11课《数字变变变》这一课时,教师先卖关子: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它是谁呢?(出示数字“8”)小“8”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它还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你们看,它变成了舒适的太阳镜,好吃的糖葫芦。你们也来变一变,看小“8”还能变成什么呢?生:漂亮的花瓶,自由自在的小鱼,跳舞的小人……师:其他数字小伙伴们一看小“8”这么得意,一个个都跑了出来,它们也想像小“8”那样成为神奇的魔术师,你们能帮一帮它们吗?问题一抛出,孩子们个个都兴趣高涨,跃跃欲试。

由此可见,课堂提问、设疑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情趣,发人深省,教师要增强提问巧妙的意识。

二、遵循认知——用通俗化之问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难以回答,就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反之,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依据教材特点,合理设疑,使思考成为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上一年级美术课《有趣的脸》时,教师出示面具提问:你觉得这些面具有什么特点?(学生面面相觑,教室一阵沉默)学生处于低年级,对于一些专业术语还是不太理解,概括能力不强。教师将问题的高度拔高,缺乏知识连接性,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如果将问题改成这样的提问:这些面具和我们的脸长得一样吗?为什么?用浅显的语言将一个专业的问题简化成两个问题。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纷纷说面具的五官比较有趣、好笑……随后,教师可以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学生就能够简单有效地理解脸谱的特点了。

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概括的智力活动过程,其目的是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降低难度处理,深题浅问,化难为易,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三、突破难点——抓关键句之问

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学内容,抓住突破口,把握重难点,精心设计关键性的问题。

例如,教学《地底下的故事》一课时,教师这样提问:你觉得这三幅构图哪幅最好?若是这样提问,对于低年级刚接触构图的学生来说就会蒙了,不知道该选哪幅。一示范课上的教师这样提问:你们看,这三幅画,你们觉得哪幅一看就是画地下的故事的?为什么?学生马上就理解了:地平线上画有一点,应该是画地下的故事。继而,教师再提出构图的专业名词。这样,不仅捏住了重点,也把难点给扫除了。

为此,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熟知学生特点、明确教学目标、抓准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产生迁移。

四、探索思考——以留白式之问

教师提问后,亦可适度留白,给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每一节美术课都会欣赏到不同形式的优秀作品,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在美术教学上尤为重要。出示图片以后,教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因为,欣赏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以一句简单的“好看吗?”或“以讲代思”,把答案告诉学生。多预留点时间,让学生充分观察、理解、感悟、梳理,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审美情趣。

提问的总量要适量。连续的提问会使学生接受混乱,需要问则问,不需要问则不问。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反应和思考,不能期待提问与解答只在瞬间完成,要给学生留有余地。

五、依据生成——取引导性之问

课堂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上,有时学生的回答是根本无法预料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因势利导,设置疏导性问题,帮助学生真正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例如,教学《神气的大公鸡》一课时,当欣赏大师毕加索作品《大公鸡》时,有个孩子提出,这只大公鸡好难看,随后,更多的孩子也附和着说这只大公鸡一点都不好看,怎么会是大画家画的呢?前一个孩子有可能是捣乱,但是这么多孩子……于是,我马上反问道:孩子们,这只大公鸡难看在什么地方啊?学生异口同声道:这公鸡一点都不像,侧着身子却还有两只眼睛,是怪物。明白了原因,我追问道:除了长得奇怪以外,这画有没有你认为好看的地方?你看大公鸡头仰得 ?它身上 ?我边说边指,引导孩子继续仔细观赏大公鸡。这时,学生慢慢地被引到了“正路”。有的说:老师,他画的大公鸡头仰得高高的,嘴巴张得大大的,把公鸡的神态都画出来了;有的说:它身上的色彩也很漂亮,五颜六色的;有的说:他画的鸡很特别,和其他画家都不一样。我接着说道:毕加索是位艺术天才,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敢于“异想天开”,画出与众不同的画。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也动动脑筋和大师比比,画出一只又神气又特别的大公鸡呢?学生听后跃跃欲试,试与大师比高低。可见,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为学生解惑,才能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着实下一番工夫,切不可把提问当做课堂教学的点缀,只求表面轰轰烈烈,而不讲实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沙县凤岗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大公鸡美术课课堂教学
大公鸡
我家有只“大公鸡”
美术课
大公鸡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怎样让美术课更生动有趣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漂亮的大公鸡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