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不再遥远
2014-08-11郭淑岚
郭淑岚
静谧的夜晚,撩人心绪,听着外面的虫鸣蛙叫,不久便进入了梦乡,仿佛见到一位梳着长辫子的老师,在给不谙世事的我们上课。“一年级语文,二年级数学,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她上课的第一句话总是这样,因为,我们是四个年级的学生在一起上复式课。课上,没有一个同学捣乱,也没有人听其他年级在讲什么。老师,就像一根有磁力的魔棒,她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就连下课晒太阳我们也围在她的身旁。她是我们的偶像,我们是她最忠实的粉丝。那时,我就幻想着,自己长大了,也当老师,像她一样的美丽,像她一样的令人羡慕。
小时候,生长在农村,虽然条件艰苦,却乐在其中。上学,到学校要走三里的路,一路上与同伴嬉戏打闹,不知疲倦;放学,去拔猪草,盼着家里的小猪长得膘肥体壮;夜晚,跳房子、歘石子、踢毽子、捉迷藏,花样繁多,欢声笑语震得整个小村子都动了起来……如今,村还是那个村,只是物是人非:老师不见了,校园荒废了,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到十五里外的乡里上学,家长只好舍弃农田去“陪读”,家不像个家。
早晨六点起床,我收拾好给孩子幼儿园报名的材料,赶往幼儿园。到了幼儿园门口,还不到七点钟,但我傻眼了:等候报名的家长排起了长长的两队,像两条长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一问才知道,有的人从昨天晚上就在这排了,一夜未回。望着这些连夜排队的父母,我禁不住落泪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火热的六月,招生的季节,令人有些窒息。每到这时,不少热门学校校长的电话总是关着,人也躲了起来:横七竖八的关系网,哪个都不能得罪,但学校招生指标有限,只好惹不起躲得起。我理解家长们的苦心:毕竟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努力为他们选择一所好学校,选择一位好老师。
教育公平、就近入学讲了很多年,现实却是,有的学校门庭若市,而有的却是门可罗雀。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学校的师资好不好,学生的成绩好不好,但又怎知成绩背后的辛苦呢?据说,为了取得好成绩,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一晚上要做4张语文卷子。
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9月5日,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中,对小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规范,同时,还对小学规范办学再次提出要求,包括“各地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并实行信息公开;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等等。政策是好的,但只做表面文章,就没用了。如果不从根源上找问题,问题就还会是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爱一个人面对着窗外发呆。看着看着,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梦里总是很美好的……
大学开学之际,带“师”字的大学成了令人羡慕的“香饽饽”,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各地的优秀生。在大学里,他们敬德修业,为的是毕业后能在教育这片沃土里大显身手,哪怕是到最艰苦的农村。走进教师行列,不再为衣食担忧,安心、踏实、敬业、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不再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去“补课”。周末,带着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到野外去踏青,到博物馆去参观,到农田去参加义务劳动,教会孩子认识什么是“玉米”,什么是“辣椒”。
金色的九月,又一批孩子进入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校园。家长不愁孩子入学难,孩子们的脸上漾满了笑容。老师,也不再逼着孩子一定要考到95分以上,因为他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尽其才,人人成材。”教师素质提高了,课堂成了学堂,轻负担高质量。你看:校园中,篱笆下,景点边,师生其乐融融。幸福的老师带领着一群追梦的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尽情地享受教育的美好。
哪里有欢声笑语,哪里就有可爱的孩子们。远离了呵斥,没有了灌输,孩子们健康、阳光,校园成了他们的天堂。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他们不必担心考试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被家长骂;他们不必担心没有时间去干自己想干的事;他们也不必担心周日被家长揪着耳朵去参加所谓的兴趣班。浓厚的学习兴趣植根于每个孩子的心中,他们愿意与书为伴,总之,这是一群充满希望的孩子。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梦想,需要执著的追求与艰苦的跋涉。梦想,相信心的力量。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工业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