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作用

2014-08-11康娟宗雪莲陈延

关键词:睡眠障碍住院患者内科

康娟++宗雪莲++陈延

【摘要】目的:对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甲组30例患者,给予薰衣草温水擦浴的干预护理方法;乙组30例患者,给予心理、行为、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方法;丙组3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比较3组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方法后的睡眠情况。结果:在睡眠各项因子的比较上,甲乙两组护理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丙组护理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丙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的睡眠障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在干预1周后的比较上,甲组患者较乙组患者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但是在干预2周后的比较上,乙组患者较甲组患者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患者睡眠障碍上均有一定的效果,且干预时间不同,干预效果不同,应给予患者合理护理的干预方法,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不同护理方法;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作用

如何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等问题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对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文选取的90例内科患者均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甲组30例患者,其中男15例,占50%,女15例,占50%,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3.8±2.0)岁,病程0.5~21年,平均病程(6.8±2.0)年,其中10例为慢性肝病患者,4例为慢性胰腺炎患者,6例为高血压患者,5例胃溃疡患者,5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乙组30例患者,其中男18例,占60%,女12例,占40%,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4.8±1.5)岁,病程1.5~20年,平均病程(5.5±1.5)年,其中12例为慢性肝病患者,8例为慢性胰腺炎患者,5例为高血压患者,3例胃溃疡患者,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丙组30例患者,其中男21例,占70%,女9例,占30%,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54.8±1.5)岁,病程2.0~20年,平均病程(5.9±1.5)年,其中8例为慢性肝病患者,5例为慢性胰腺炎患者,7例为高血压患者,7例胃溃疡患者,3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对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进行分析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

护理方法:甲组30例患者,给予薰衣草温水擦浴的干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在患者每日入睡之前,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对患者进行虚拟草擦浴或足浴护理,可以将购买后的熏衣草用纱布包裹,在开水中浸泡5分钟,再兑入温水,给患者进行全身擦浴和足浴。切记在擦浴时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对每一部位擦洗3分钟当皮肤有潮热感时停止擦浴;在进行足浴时可以对患者的足部进行轻轻搓揉;丙组3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乙组30例患者,给予心理、行为、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如下:①构建良好的睡眠环境:首先对内科患者居住的病房加强管理,确保病房内处于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1-2];其次严格控制患者家属的探视次数和人数,通过减少陪护的方法给予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此外,将对患者进行的各种护理治疗尽量集中在日间,以便于患者在夜间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合理安排患者的床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将睡眠差的患者与打鼾的患者分离开等[3-4];最后,护理人员在给患者用药时应注意用药时间,如在使用利尿剂时应避免睡前使用,以尽量减少患者在夜间的排尿次数。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绪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深入了解患者心理情绪的基础上,主动关心患者,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在保证睡眠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治疗。③行为护理:患者在入院后应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改变以往的不良情绪,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如可以建议患者在非睡觉时间参加体育运动,使患者在睡觉时间处于最佳的睡眠状态。④减轻疾病引起不适的护理:疾病本身引起睡眠障碍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不应该忽视因疾病本身不适而引起的睡眠障碍。护理人员应主动倾听患者的倾述,及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与医生积极交流,必要时给予患者服用合适的药物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但一定注意用药的安全性。

观察指标:对3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及催眠药物应用和日间功能障碍等通过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分,同时对3组患者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干预前进行睡眠障碍的PQSI进行评分比较。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讨论

本文所选的3种干预方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甲组患者采用的方法可以对患者起到镇静、催眠、放松的作用;乙组患者通过一定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丙组患者未进行任何干预,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睡眠质量也会改善。综上所述,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患者睡眠障碍上均有一定的效果,且干预时间不同,干预效果不同,应给予患者合理护理的干预方法,是提高患者 睡眠质量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王萍.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32):131-132.

[2]苑敏.护理干预对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11):117-118.

[3]陈芳,朱丽丽.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28):124-127.

[4]顾红蕾.护理干预在改善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515-516.endprint

【摘要】目的:对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甲组30例患者,给予薰衣草温水擦浴的干预护理方法;乙组30例患者,给予心理、行为、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方法;丙组3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比较3组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方法后的睡眠情况。结果:在睡眠各项因子的比较上,甲乙两组护理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丙组护理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丙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的睡眠障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在干预1周后的比较上,甲组患者较乙组患者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但是在干预2周后的比较上,乙组患者较甲组患者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患者睡眠障碍上均有一定的效果,且干预时间不同,干预效果不同,应给予患者合理护理的干预方法,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不同护理方法;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作用

如何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等问题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对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文选取的90例内科患者均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甲组30例患者,其中男15例,占50%,女15例,占50%,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3.8±2.0)岁,病程0.5~21年,平均病程(6.8±2.0)年,其中10例为慢性肝病患者,4例为慢性胰腺炎患者,6例为高血压患者,5例胃溃疡患者,5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乙组30例患者,其中男18例,占60%,女12例,占40%,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4.8±1.5)岁,病程1.5~20年,平均病程(5.5±1.5)年,其中12例为慢性肝病患者,8例为慢性胰腺炎患者,5例为高血压患者,3例胃溃疡患者,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丙组30例患者,其中男21例,占70%,女9例,占30%,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54.8±1.5)岁,病程2.0~20年,平均病程(5.9±1.5)年,其中8例为慢性肝病患者,5例为慢性胰腺炎患者,7例为高血压患者,7例胃溃疡患者,3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对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进行分析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

护理方法:甲组30例患者,给予薰衣草温水擦浴的干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在患者每日入睡之前,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对患者进行虚拟草擦浴或足浴护理,可以将购买后的熏衣草用纱布包裹,在开水中浸泡5分钟,再兑入温水,给患者进行全身擦浴和足浴。切记在擦浴时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对每一部位擦洗3分钟当皮肤有潮热感时停止擦浴;在进行足浴时可以对患者的足部进行轻轻搓揉;丙组3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乙组30例患者,给予心理、行为、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如下:①构建良好的睡眠环境:首先对内科患者居住的病房加强管理,确保病房内处于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1-2];其次严格控制患者家属的探视次数和人数,通过减少陪护的方法给予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此外,将对患者进行的各种护理治疗尽量集中在日间,以便于患者在夜间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合理安排患者的床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将睡眠差的患者与打鼾的患者分离开等[3-4];最后,护理人员在给患者用药时应注意用药时间,如在使用利尿剂时应避免睡前使用,以尽量减少患者在夜间的排尿次数。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绪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深入了解患者心理情绪的基础上,主动关心患者,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在保证睡眠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治疗。③行为护理:患者在入院后应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改变以往的不良情绪,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如可以建议患者在非睡觉时间参加体育运动,使患者在睡觉时间处于最佳的睡眠状态。④减轻疾病引起不适的护理:疾病本身引起睡眠障碍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不应该忽视因疾病本身不适而引起的睡眠障碍。护理人员应主动倾听患者的倾述,及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与医生积极交流,必要时给予患者服用合适的药物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但一定注意用药的安全性。

观察指标:对3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及催眠药物应用和日间功能障碍等通过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分,同时对3组患者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干预前进行睡眠障碍的PQSI进行评分比较。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讨论

本文所选的3种干预方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甲组患者采用的方法可以对患者起到镇静、催眠、放松的作用;乙组患者通过一定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丙组患者未进行任何干预,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睡眠质量也会改善。综上所述,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患者睡眠障碍上均有一定的效果,且干预时间不同,干预效果不同,应给予患者合理护理的干预方法,是提高患者 睡眠质量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王萍.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32):131-132.

[2]苑敏.护理干预对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11):117-118.

[3]陈芳,朱丽丽.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28):124-127.

[4]顾红蕾.护理干预在改善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515-516.endprint

【摘要】目的:对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甲组30例患者,给予薰衣草温水擦浴的干预护理方法;乙组30例患者,给予心理、行为、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方法;丙组3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比较3组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方法后的睡眠情况。结果:在睡眠各项因子的比较上,甲乙两组护理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丙组护理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丙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的睡眠障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在干预1周后的比较上,甲组患者较乙组患者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但是在干预2周后的比较上,乙组患者较甲组患者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患者睡眠障碍上均有一定的效果,且干预时间不同,干预效果不同,应给予患者合理护理的干预方法,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不同护理方法;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作用

如何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等问题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对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文选取的90例内科患者均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甲组30例患者,其中男15例,占50%,女15例,占50%,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3.8±2.0)岁,病程0.5~21年,平均病程(6.8±2.0)年,其中10例为慢性肝病患者,4例为慢性胰腺炎患者,6例为高血压患者,5例胃溃疡患者,5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乙组30例患者,其中男18例,占60%,女12例,占40%,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4.8±1.5)岁,病程1.5~20年,平均病程(5.5±1.5)年,其中12例为慢性肝病患者,8例为慢性胰腺炎患者,5例为高血压患者,3例胃溃疡患者,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丙组30例患者,其中男21例,占70%,女9例,占30%,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54.8±1.5)岁,病程2.0~20年,平均病程(5.9±1.5)年,其中8例为慢性肝病患者,5例为慢性胰腺炎患者,7例为高血压患者,7例胃溃疡患者,3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对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进行分析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

护理方法:甲组30例患者,给予薰衣草温水擦浴的干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在患者每日入睡之前,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对患者进行虚拟草擦浴或足浴护理,可以将购买后的熏衣草用纱布包裹,在开水中浸泡5分钟,再兑入温水,给患者进行全身擦浴和足浴。切记在擦浴时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对每一部位擦洗3分钟当皮肤有潮热感时停止擦浴;在进行足浴时可以对患者的足部进行轻轻搓揉;丙组3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乙组30例患者,给予心理、行为、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如下:①构建良好的睡眠环境:首先对内科患者居住的病房加强管理,确保病房内处于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1-2];其次严格控制患者家属的探视次数和人数,通过减少陪护的方法给予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此外,将对患者进行的各种护理治疗尽量集中在日间,以便于患者在夜间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合理安排患者的床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将睡眠差的患者与打鼾的患者分离开等[3-4];最后,护理人员在给患者用药时应注意用药时间,如在使用利尿剂时应避免睡前使用,以尽量减少患者在夜间的排尿次数。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绪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深入了解患者心理情绪的基础上,主动关心患者,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在保证睡眠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治疗。③行为护理:患者在入院后应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改变以往的不良情绪,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如可以建议患者在非睡觉时间参加体育运动,使患者在睡觉时间处于最佳的睡眠状态。④减轻疾病引起不适的护理:疾病本身引起睡眠障碍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不应该忽视因疾病本身不适而引起的睡眠障碍。护理人员应主动倾听患者的倾述,及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与医生积极交流,必要时给予患者服用合适的药物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但一定注意用药的安全性。

观察指标:对3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及催眠药物应用和日间功能障碍等通过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分,同时对3组患者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干预前进行睡眠障碍的PQSI进行评分比较。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讨论

本文所选的3种干预方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甲组患者采用的方法可以对患者起到镇静、催眠、放松的作用;乙组患者通过一定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丙组患者未进行任何干预,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睡眠质量也会改善。综上所述,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患者睡眠障碍上均有一定的效果,且干预时间不同,干预效果不同,应给予患者合理护理的干预方法,是提高患者 睡眠质量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王萍.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32):131-132.

[2]苑敏.护理干预对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11):117-118.

[3]陈芳,朱丽丽.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28):124-127.

[4]顾红蕾.护理干预在改善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515-516.endprint

猜你喜欢

睡眠障碍住院患者内科
非运动性症状对帕金森病的影响探讨
某综合医院18例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特征分析
老年住院患者口腔护理技巧分析
乡镇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