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天文学视角解读菏泽古城空间构成原型

2014-08-11李学强

山西建筑 2014年27期
关键词:乐律天文学菏泽

李学强 赵 静,2

(1.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2.天津大学,天津 300072)

从天文学视角解读菏泽古城空间构成原型

李学强1赵 静1,2

(1.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2.天津大学,天津 300072)

以菏泽古城为例,将菏泽古城放置于以天文学为基础的历法和乐律文化背景中进行了论述和研究,阐述了在古人敬天文化中蕴含的精确的科学理性,为探索古代城市空间的更高参考坐标提供了新思路。

古城,城市空间,敬天文化

菏泽是鲁西南地区历史可溯及金朝的一座古城。翻开历史志书就会发现,中国历代城市和建筑在开工动土之前,无不是在仰观天文考察星象后再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布局,使城市与天体之间形成某种特殊关联,以求得上天的庇护。菏泽这座紧邻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府县城市,是否也像都城那样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的象天法地思想进行的规划布局,下面就从天文学的视角对菏泽城市空间进行探讨。

1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现实应用

中国天文学起源很早,远古时代黄河流域由渔猎进入耕稼,就与星象的认识和历法的制定密切相关。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掌握了通过观察星象来指导农耕的方法。到春秋时代,用土圭测日影以定冬夏至,置闰月以定四时成岁制度逐渐完善[1]。为了便于天文的观测和记录,人们发明了用作测候季节变化的仪器[2]就是“律”。以律管侯气是我们的先民使用的一种古老方法,但这种方法到南北朝时已鲜有人知了[3]。由于天文和气候观测在古代社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律就成为古代中国社会礼制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4]。《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截十二管,以宗八音之上下清浊,谓之律也。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迭相治也。”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晋书四·律历》:“黄钟为万事根本,盖算数之所从出,故班书作《律历志》,《晋书》、《北魏书》、《隋书》皆沿习不改,则迂拘甚矣。《史记》自有《律书》、《历书》,何尝合而为一乎?自新、旧《唐》以来,律吕自归《乐志》,历自为志,是也。”这些文字向我们透露了历法和乐律都起源于天文学和算学,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是古代生产、生活、祭祀等活动的保障和依据,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菏泽古城就是这样一个缩影,在城市的选址和空间布局上遵循着古老的律历传统,蕴含着丰富的天文学和算学意义。

2 古代天文学对菏泽古城空间原型的影响

菏泽地处大汶口文化的辐射地域,是鲁文化的交融之地。鲁文化传承了易经的核心思想,鲁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就为《易》作传。易经是古代天文学的抽象化,也是古代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古代天文学与菏泽古城空间有着直接而广泛的表相关联,下面将一一举例论证说明。

2.1 二至二分晷影的空间意义

立竿测影是中国先民在上古时期就会使用的天文观测方法。远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就学会了确定方位。在磁针发明之前,就只有依靠天象观测才能办到[5]。

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就利用了立竿测影技术观象授时,推算太阳在一年之内的运行规律,从而创制了“四分历”,即以365又1/4日为回归年长度调整年、月、日周期的历法。但是,《周髀算经》出于某种考虑把二分点定在了AC(夏至和冬至晷影)的中间。而《晋书·天文志》的记录更接近现实的太阳运行轨迹(见图1)。

从图1中可知,OC∶AC≈4∶3,AC∶BC≈3∶2。这两个比值就是三分损益法的源起所在。太阳从二分运行到冬至的距离为二至太阳运行全程的2/3,从二分到夏至则为1/3。所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从夏至到秋分为1,从秋分到冬至为2,二者合为3,完成了阴阳损益的一个过程。

2.2 十二律的空间意义

古老的三分损益法发源于古代对黄赤交角和一年四季立竿测影的数据。但是三分损益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误差。“淮南子曰: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三参物,三三如九,故黄钟之律九寸,而宫音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黄钟之数立焉,黄钟为宫,宫者音之君也,故黄钟位子其数八十一(纵黍尺黄钟长九寸,其法本此)[6]”——朱载堉《乐律全书》(卷二十五)。

“外圆象天,内方象地,方圆四九,三十六位,圆周四尺,容方九寸,勾股相求,是为定论[6]”朱载堉《乐律全书》(卷二十五)(见图2)。

在中国古代,音律是和天文、物候挂钩的,可以反映年景的吉凶,因此也会和社会发展的命运相联系。菏泽古城的空间结构与朱载堉在《乐律全书》中的“天圆地方自然真数”图完全吻合(见图3,图4)。朱载堉在《乐律全书》中记录的明代初期数学和乐律的最新研究进展,竟然在始建于明代初期的菏泽城市空间上得到了奇妙的契合。从这一点上,不得不说以天文学为基础的乐律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古人的集体无意识,并且古人敬天文化中蕴含着精确的科学理性。在古代城市空间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敬天文化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不违,而况乎人

乎”《易传·文言传》。这里的“先天”是指自然变化的规律,“后天”是指世上万物的运行。“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是指天人和谐一致。这就是中国古人奉行的天人合一世界观。

古代城市空间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古代丰富哲学思想的物质表现。象天法地是中国古代都城和皇家建筑的选址和建设的主导思想,这一点已获得学界的公认。通过对菏泽古城的分析,我们发现,象天法地的思想不仅是都城和皇家建筑的专享,也在地方府县城市的空间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 王 力.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

[2]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3] 冯 时.中国天文考古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61-263.

[4] 张 杰.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 祖国天文学整理研究小组.中国天文学简史[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6] 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On interpretation of space composition stereotype of Heze Ancient City from astronomy

LI Xue-qiang1ZHAO Jing1,2

(1.ShandongUrbanConstructionVocationalCollege,Jinan250103,China; 2.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

Taking Heze Ancient City as the example, the paper indicates and researches the ancient city by allocating it into the calendar and tonality culture based on astronomy, and illustrates the accurate scientific ration in the heaven worship culture of forefathers, 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 for exploring higher reference coordinate of ancient urban space.

ancient city, urban space, heaven worship

2014-07-14

李学强(1971- ),男,讲师; 赵 静(1983- ),女,在读博士,助教

1009-6825(2014)27-0008-02

TU-024

A

猜你喜欢

乐律天文学菏泽
论曾侯乙甬钟“正声”加“新钟”乐律关系的省略变化与论述特点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乡村振兴的“菏泽路径”
圣斗士与古代天文学
2019年底前山东菏泽境内三条高速可通车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朱载堉乐律学研究综述
对我国乐律学建构相关问题的思考
现代天文学之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