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环跳穴治疗腰腿痛临床疗效观察

2014-08-11刘艳文

关键词:腰腿痛针刺

刘艳文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评价针刺环跳穴在治疗腰腿痛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2月-11月收治的126例腰腿痛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针刺双侧肾俞、秩边、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解溪、昆仑等穴位;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相同穴位的基础上,重点针刺环跳穴。治疗结束后,以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指标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5%,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环跳穴治疗腰腿痛,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环跳穴;腰腿痛;针刺

腰腿痛,顾名思义是以腰部和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多因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属中医“痹证”、“痿证”、“腰痛”、“腿股风”的范畴。腰腿痛可以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往往是一种综合性症候群,多数是由于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腰椎关节增生造成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的临床症状[1]。腧穴者,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之处也,人体的腧穴既可以成为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也是针刺治疗疾病的刺激点。环跳穴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解表散寒、疏利腰腿、祛风胜湿的功效。而且有文献表明[2,3],针刺环跳穴可以刺激到穴位周边走行的神经,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下肢麻痹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笔者通过临床观察环跳穴在治疗腰腿痛中的效果,分析研究结果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将2013年2月-11月收治的腰腿痛患者126例,随机纳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男43例,女20例,年龄在23~81岁,平均年龄(45.8±5.1)岁,其中腰肌劳损1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43例,腰椎间盘突出(膨出)10例;治疗组,男44例,女19例,年龄在25~82岁,平均年龄(46.2±4.9)岁,其中腰肌劳损9例,腰椎推行性病变42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12例。病程均在6个月以内。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情况类似,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根据临床经验,为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制定以下排除以及纳入标准,具体内容如下:⑴纳入标准:①患者有腰部压痛,胀痛或灼痛;②有慢性劳损或者感受寒湿史;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④X线或CT检查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退行性病变、椎间盘突出或膨出。⑵排除标准:①X线或CT检查示骨髓瘤,或其他内脏疾病可导致的腰腿痛;②疼痛部位有溃烂或感染者,如腰大肌脓肿;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GLU>10.0mmol/L;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者;⑥神经官能症及精神病患者[4]。

治疗方法:对照组:首先进行推拿按摩,以揉法,拨法舒缓筋肉5~10分钟,随后用75%酒精进行双手以及穴位消毒,取穴双侧肾俞、秩边、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解溪、昆仑。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40分钟,留针期间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次行2~3分钟,联合提插和捻转手法进行平补平泻,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组:基本诊疗程序同对照组,以按摩手法松解肌肉后,先针刺环跳穴。环跳穴取穴方法遵循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于2006年颁布的《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中的定位标准:使患者侧卧屈股,在股外侧部,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1/3与外1/3交点处取穴。定位之后于臀部用75%酒精进行消毒。用4寸长(直径0.35mm)的毫针,以夹持进针法进针,右手持针柄,左手以棉球夹持针体下部,直刺3~4寸深,注意针刺不宜过深,以免造成骨盆内脏器血管损伤,留针40分钟。每隔10分钟行手法1次,提插捻转,平补平泻2~3分钟,每次使针感向下放射至臀部、大腿、小腿及足背、足指,呈麻胀感,以患者能接受的最大程度进行留针。再针刺其它穴位,其操作同对照组,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

疗效评价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①痊愈:直腿抬高(-),可进行正常体力劳动,腰腿疼痛感完全消失者。②显效:直腿抬高(-),能参加轻体力劳动,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者。有效:直腿抬高(+),能进行日常活动,腰腿疼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者。③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腰腿疼痛无明显缓解者。其中,痊愈、显效、有效均归于总有效率的统计范畴。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若P<0.05,则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现代有研究表明,针刺环跳穴具有较好的针刺麻醉效应,可以使痛阈明显升高,同时使脑啡呔明显增加,可以减轻中央中核(CM)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5]。有文献研究发现[6],深刺环跳穴的确可以改善患者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的情况,是一种安全可靠并可以耐受的治疗方法。我科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表明针刺环跳穴治疗腰腿痛的疗效是可以肯定的,因此,关于环跳穴定位准确性至关重要。清代名医王清任强调“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因此应与解剖学知识结合进行医学研究。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的腧穴,《针灸大成》记载:“主冷风湿痹,不仁,风疹遍身,半身不遂,腰胯痛”。环跳穴的解剖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坐骨神经、方肌。在浅层分布有臀上皮神经,在深层分布有坐骨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和臀下动、静脉等[7]。《灵腧·经络篇》曰“:胆足少阳之脉……绕毛际,横入髀厌中”。此处髀厌即指环跳穴,后世医家均曰此穴在髀枢中,但对环跳穴定位尚不明确。至1961年由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所编写的中医学院得试用教材《针灸学讲义》才正式提出环跳穴取穴方法为: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在大转子与督脉腰俞之直线上近大转子侧1/3处陷中取之,针3~5cm[8]。世界卫生组织于2006年颁布的《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与之一致。《素问·气穴论》王冰注“足少阳、足太阳二脉之会”,此两经与腰腿部关系最为密切。从现代解剖学来看,针刺环跳穴可以刺激闭孔神经、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坐骨神经、马尾神经。因此,针刺此穴治疗腰腿痛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绍雄,胡哲,周方明,梁伟军,叶林景. 腰腿痛的临床治疗现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8):2321-2322.

[2]王漪.深刺环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腿痛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7-9.

[3]周炜.环跳穴的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6):40-41.

[4]蒲红春.扬刺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41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1):87-88.

[5]张吉.针灸镇痛机制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2.

[6]王漪.深刺环跳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腿痛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7]高学全,赵克蕊.环跳穴浅析[J].天津中医药,2010,(2):123-124.

[8]杨凤琼,陈良金.浅谈环跳取穴[J].时珍国医国药,2005,17(6):1068-1069.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评价针刺环跳穴在治疗腰腿痛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2月-11月收治的126例腰腿痛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针刺双侧肾俞、秩边、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解溪、昆仑等穴位;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相同穴位的基础上,重点针刺环跳穴。治疗结束后,以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指标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5%,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环跳穴治疗腰腿痛,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环跳穴;腰腿痛;针刺

腰腿痛,顾名思义是以腰部和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多因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属中医“痹证”、“痿证”、“腰痛”、“腿股风”的范畴。腰腿痛可以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往往是一种综合性症候群,多数是由于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腰椎关节增生造成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的临床症状[1]。腧穴者,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之处也,人体的腧穴既可以成为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也是针刺治疗疾病的刺激点。环跳穴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解表散寒、疏利腰腿、祛风胜湿的功效。而且有文献表明[2,3],针刺环跳穴可以刺激到穴位周边走行的神经,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下肢麻痹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笔者通过临床观察环跳穴在治疗腰腿痛中的效果,分析研究结果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将2013年2月-11月收治的腰腿痛患者126例,随机纳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男43例,女20例,年龄在23~81岁,平均年龄(45.8±5.1)岁,其中腰肌劳损1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43例,腰椎间盘突出(膨出)10例;治疗组,男44例,女19例,年龄在25~82岁,平均年龄(46.2±4.9)岁,其中腰肌劳损9例,腰椎推行性病变42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12例。病程均在6个月以内。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情况类似,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根据临床经验,为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制定以下排除以及纳入标准,具体内容如下:⑴纳入标准:①患者有腰部压痛,胀痛或灼痛;②有慢性劳损或者感受寒湿史;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④X线或CT检查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退行性病变、椎间盘突出或膨出。⑵排除标准:①X线或CT检查示骨髓瘤,或其他内脏疾病可导致的腰腿痛;②疼痛部位有溃烂或感染者,如腰大肌脓肿;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GLU>10.0mmol/L;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者;⑥神经官能症及精神病患者[4]。

治疗方法:对照组:首先进行推拿按摩,以揉法,拨法舒缓筋肉5~10分钟,随后用75%酒精进行双手以及穴位消毒,取穴双侧肾俞、秩边、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解溪、昆仑。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40分钟,留针期间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次行2~3分钟,联合提插和捻转手法进行平补平泻,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组:基本诊疗程序同对照组,以按摩手法松解肌肉后,先针刺环跳穴。环跳穴取穴方法遵循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于2006年颁布的《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中的定位标准:使患者侧卧屈股,在股外侧部,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1/3与外1/3交点处取穴。定位之后于臀部用75%酒精进行消毒。用4寸长(直径0.35mm)的毫针,以夹持进针法进针,右手持针柄,左手以棉球夹持针体下部,直刺3~4寸深,注意针刺不宜过深,以免造成骨盆内脏器血管损伤,留针40分钟。每隔10分钟行手法1次,提插捻转,平补平泻2~3分钟,每次使针感向下放射至臀部、大腿、小腿及足背、足指,呈麻胀感,以患者能接受的最大程度进行留针。再针刺其它穴位,其操作同对照组,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

疗效评价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①痊愈:直腿抬高(-),可进行正常体力劳动,腰腿疼痛感完全消失者。②显效:直腿抬高(-),能参加轻体力劳动,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者。有效:直腿抬高(+),能进行日常活动,腰腿疼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者。③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腰腿疼痛无明显缓解者。其中,痊愈、显效、有效均归于总有效率的统计范畴。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若P<0.05,则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现代有研究表明,针刺环跳穴具有较好的针刺麻醉效应,可以使痛阈明显升高,同时使脑啡呔明显增加,可以减轻中央中核(CM)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5]。有文献研究发现[6],深刺环跳穴的确可以改善患者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的情况,是一种安全可靠并可以耐受的治疗方法。我科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表明针刺环跳穴治疗腰腿痛的疗效是可以肯定的,因此,关于环跳穴定位准确性至关重要。清代名医王清任强调“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因此应与解剖学知识结合进行医学研究。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的腧穴,《针灸大成》记载:“主冷风湿痹,不仁,风疹遍身,半身不遂,腰胯痛”。环跳穴的解剖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坐骨神经、方肌。在浅层分布有臀上皮神经,在深层分布有坐骨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和臀下动、静脉等[7]。《灵腧·经络篇》曰“:胆足少阳之脉……绕毛际,横入髀厌中”。此处髀厌即指环跳穴,后世医家均曰此穴在髀枢中,但对环跳穴定位尚不明确。至1961年由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所编写的中医学院得试用教材《针灸学讲义》才正式提出环跳穴取穴方法为: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在大转子与督脉腰俞之直线上近大转子侧1/3处陷中取之,针3~5cm[8]。世界卫生组织于2006年颁布的《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与之一致。《素问·气穴论》王冰注“足少阳、足太阳二脉之会”,此两经与腰腿部关系最为密切。从现代解剖学来看,针刺环跳穴可以刺激闭孔神经、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坐骨神经、马尾神经。因此,针刺此穴治疗腰腿痛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绍雄,胡哲,周方明,梁伟军,叶林景. 腰腿痛的临床治疗现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8):2321-2322.

[2]王漪.深刺环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腿痛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7-9.

[3]周炜.环跳穴的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6):40-41.

[4]蒲红春.扬刺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41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1):87-88.

[5]张吉.针灸镇痛机制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2.

[6]王漪.深刺环跳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腿痛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7]高学全,赵克蕊.环跳穴浅析[J].天津中医药,2010,(2):123-124.

[8]杨凤琼,陈良金.浅谈环跳取穴[J].时珍国医国药,2005,17(6):1068-1069.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评价针刺环跳穴在治疗腰腿痛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2月-11月收治的126例腰腿痛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针刺双侧肾俞、秩边、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解溪、昆仑等穴位;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相同穴位的基础上,重点针刺环跳穴。治疗结束后,以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指标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5%,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环跳穴治疗腰腿痛,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环跳穴;腰腿痛;针刺

腰腿痛,顾名思义是以腰部和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多因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属中医“痹证”、“痿证”、“腰痛”、“腿股风”的范畴。腰腿痛可以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往往是一种综合性症候群,多数是由于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腰椎关节增生造成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的临床症状[1]。腧穴者,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之处也,人体的腧穴既可以成为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也是针刺治疗疾病的刺激点。环跳穴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解表散寒、疏利腰腿、祛风胜湿的功效。而且有文献表明[2,3],针刺环跳穴可以刺激到穴位周边走行的神经,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下肢麻痹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笔者通过临床观察环跳穴在治疗腰腿痛中的效果,分析研究结果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将2013年2月-11月收治的腰腿痛患者126例,随机纳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男43例,女20例,年龄在23~81岁,平均年龄(45.8±5.1)岁,其中腰肌劳损1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43例,腰椎间盘突出(膨出)10例;治疗组,男44例,女19例,年龄在25~82岁,平均年龄(46.2±4.9)岁,其中腰肌劳损9例,腰椎推行性病变42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12例。病程均在6个月以内。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情况类似,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根据临床经验,为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制定以下排除以及纳入标准,具体内容如下:⑴纳入标准:①患者有腰部压痛,胀痛或灼痛;②有慢性劳损或者感受寒湿史;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④X线或CT检查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退行性病变、椎间盘突出或膨出。⑵排除标准:①X线或CT检查示骨髓瘤,或其他内脏疾病可导致的腰腿痛;②疼痛部位有溃烂或感染者,如腰大肌脓肿;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GLU>10.0mmol/L;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者;⑥神经官能症及精神病患者[4]。

治疗方法:对照组:首先进行推拿按摩,以揉法,拨法舒缓筋肉5~10分钟,随后用75%酒精进行双手以及穴位消毒,取穴双侧肾俞、秩边、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解溪、昆仑。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40分钟,留针期间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次行2~3分钟,联合提插和捻转手法进行平补平泻,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组:基本诊疗程序同对照组,以按摩手法松解肌肉后,先针刺环跳穴。环跳穴取穴方法遵循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于2006年颁布的《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中的定位标准:使患者侧卧屈股,在股外侧部,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1/3与外1/3交点处取穴。定位之后于臀部用75%酒精进行消毒。用4寸长(直径0.35mm)的毫针,以夹持进针法进针,右手持针柄,左手以棉球夹持针体下部,直刺3~4寸深,注意针刺不宜过深,以免造成骨盆内脏器血管损伤,留针40分钟。每隔10分钟行手法1次,提插捻转,平补平泻2~3分钟,每次使针感向下放射至臀部、大腿、小腿及足背、足指,呈麻胀感,以患者能接受的最大程度进行留针。再针刺其它穴位,其操作同对照组,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

疗效评价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①痊愈:直腿抬高(-),可进行正常体力劳动,腰腿疼痛感完全消失者。②显效:直腿抬高(-),能参加轻体力劳动,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者。有效:直腿抬高(+),能进行日常活动,腰腿疼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者。③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腰腿疼痛无明显缓解者。其中,痊愈、显效、有效均归于总有效率的统计范畴。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若P<0.05,则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现代有研究表明,针刺环跳穴具有较好的针刺麻醉效应,可以使痛阈明显升高,同时使脑啡呔明显增加,可以减轻中央中核(CM)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5]。有文献研究发现[6],深刺环跳穴的确可以改善患者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的情况,是一种安全可靠并可以耐受的治疗方法。我科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表明针刺环跳穴治疗腰腿痛的疗效是可以肯定的,因此,关于环跳穴定位准确性至关重要。清代名医王清任强调“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因此应与解剖学知识结合进行医学研究。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的腧穴,《针灸大成》记载:“主冷风湿痹,不仁,风疹遍身,半身不遂,腰胯痛”。环跳穴的解剖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坐骨神经、方肌。在浅层分布有臀上皮神经,在深层分布有坐骨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和臀下动、静脉等[7]。《灵腧·经络篇》曰“:胆足少阳之脉……绕毛际,横入髀厌中”。此处髀厌即指环跳穴,后世医家均曰此穴在髀枢中,但对环跳穴定位尚不明确。至1961年由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所编写的中医学院得试用教材《针灸学讲义》才正式提出环跳穴取穴方法为: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在大转子与督脉腰俞之直线上近大转子侧1/3处陷中取之,针3~5cm[8]。世界卫生组织于2006年颁布的《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与之一致。《素问·气穴论》王冰注“足少阳、足太阳二脉之会”,此两经与腰腿部关系最为密切。从现代解剖学来看,针刺环跳穴可以刺激闭孔神经、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坐骨神经、马尾神经。因此,针刺此穴治疗腰腿痛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绍雄,胡哲,周方明,梁伟军,叶林景. 腰腿痛的临床治疗现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8):2321-2322.

[2]王漪.深刺环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腿痛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7-9.

[3]周炜.环跳穴的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6):40-41.

[4]蒲红春.扬刺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41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1):87-88.

[5]张吉.针灸镇痛机制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2.

[6]王漪.深刺环跳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腿痛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7]高学全,赵克蕊.环跳穴浅析[J].天津中医药,2010,(2):123-124.

[8]杨凤琼,陈良金.浅谈环跳取穴[J].时珍国医国药,2005,17(6):1068-1069.

猜你喜欢

腰腿痛针刺
针刺结合艾灸仪治疗寒湿腰腿痛的临床观察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颈肩腰腿痛独特蜂疗 创造外敷治愈前列腺
易极藏灸——颈肩腰腿痛终极克星 实体诊所见证神奇效果 每天人满为患
腰腿痛方剂联合腰痛宁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