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河家风为何有口皆碑?
2014-08-11隗延丰
隗延丰
近半年来,于海河的事迹在龙江大地广为传颂。在“远学焦裕禄,近学于海河”的活动中,人们从这个榜样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力量——党性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官德的力量。七一前夕,于海河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于海河去世后,很多熟悉他的人在发自内心的感念中,不仅叹服他的敬业精神、他的爱民之心、他的个人修养,还叹服他的良好家风。5月中旬,全国“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落幕,于海河、毛淑香家庭高票当选。宝清人说,家风楷模,实至名归。
于海河家风为何在当地有口皆碑?带着这个问号,记者走进宝清。
于海河1990年走上基层领导岗位,在乡镇和县直部门担任“一把手”的时间就有11年,最后当选县政协副主席。照常理说,在一个县里,这个级别的干部已经不小了,可接触过于海河的人有个共同的感受:“他一点儿也不像个‘官。”
不像“官”,是因为他心里从来没把自己当成“官”。
2012年,于海河生前唯一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发自肺腑地说了一番话:“我的父母含辛茹苦,为子女付出得太多,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念中学时就暗下决心,等我有点儿权力时,一定要给农民多办点实事儿。无论我在哪个岗位上,都不能忘了农民。否则,对不起生我养我的双亲。这个信念,始终贯穿在我的人生旅途中。”
从于海河诚恳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其品格修养受父母的影响至深。
在做人原则上,于海河的父母教会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待人要谦和、平等,对有权势的人不高看,对穷人也别小瞧。
在于海河成长的云山村,邵金成家当时是村里最穷的一户,很多人瞧不上他,而于海河的父母对邵金成从不怠慢。每次邵金成登门,如果赶上饭口,父母都吩咐儿子:“快给你大叔打酒去。”不仅安排他吃好喝好,临走时还让儿子们恭敬地送他出门。
内心不势利,于海河才成了一个没架子的“官”——对群众不盛气凌人,对权贵不趋炎附势。就拿帮助徐长友、盖东飞等农民打假种子官司这件事来说,一边是无亲无故的普通农民,一边是以利相诱的种子公司,但他把农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面对利诱决不动摇。
他从父母那里学到的第二条做人准则是不占便宜、肯吃亏——家里揭不开锅时,母亲从邻居家借来一平盆面,还回去时一定要冒尖,因为她担心平盆不实诚,怕占人家的便宜;与别人合伙种地,都是共用牲口,父母总是可着人家先种;儿子和儿媳妇闹矛盾,母亲不论谁对谁错,上前先给儿子一巴掌,儿媳妇有多大的火气也就消了……
于海河的父母是农民,他们的做人准则体现在农村生活之中,但对于儿子们日后的生活、工作,同样适用。“肯吃亏”的家训,在于海河的二哥于海春身上就有着生动的延续。
于海春的四弟去世早,弟妹领着三个孩子在云山村过活,孤儿寡母的极度艰难。可在村里办低保时,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于海春却把有限的名额给了别人,他劝弟妹:“咱家人多,再怎么着也能帮衬一把,先可着更困难的村民吧。”
在接触于海河家人的过程中,我们不单对于海河产生深深的敬意,也包括他可敬的妻子毛淑香。
5月15日,全国“最美家庭”授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讲话中谈到“以德相夫”的内容时,特别提到了于海河、毛淑香家庭。
李源潮说:“男同志凡是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家里必定都有个明事理的女人。毛淑香的丈夫于海河,生前任黑龙江省宝清县政协副主席,是全国选树的‘最美基层干部典型。毛淑香从未要求丈夫利用乡长、局长的职权为自己找一份稳定工作,一直靠种地、卖菜赚钱养家。对当公务员的党政干部来说,家有贤妻第一宝,妻明夫廉祸害少。妻子勤俭持家、不攀不比,对丈夫是最好的保护、最大的支持。希望做干部之妻的女同志见贤思齐,以德修身、以德立家、以德相夫,吹好耳边风,当好贤内助。”
毛淑香正是这样一个贤内助、廉内助。她善良、本分、隐忍、坚强,心里装着的只有养育女儿、照顾丈夫、孝顺老人的事儿,没有一点儿“官太太”的习气,遇事从来不懂“找关系”,都是自己想办法。
从村里搬到县城之后,没有工作的毛淑香开过小卖部、小吃部,推着“倒骑驴”卖过水果、蔬菜,但她从来没抱怨过、没要求过。
于海河在七星泡镇当镇长的时候,六弟于海利见嫂子整天风吹雨淋的太辛苦,就试探着问五哥:“正儿八经的工作不好办,在镇上整个环卫工的活总还可以吧?”
“让人说咱以权谋私,有意思吗?我不愿意让人背后戳脊梁骨!”打这往后,于海利再没跟五哥提过一次徇私的事。
采访中,记者听到好几个干部说:“单冲不给自己家属办工作这事儿,就让人服气!”
于海河的一个朋友发自肺腑地对记者感慨:“媳妇没工作,而自己有权、有关系却不去办,换了我,我做不到。”
正因为很多人做不到,正因为有时下一些“吃空饷”的干部家属做比较,才更能看出于海河人格的可贵,毛淑香明理的可贵,这个家家风的可贵。
于海河常对妻子说:“和过去比,现在的日子好太多了。”
毛淑香说:“我知足。”
于海河在QQ日志里这样记录自己的感受:“只要保证一日三餐能吃饱,有衣穿,有房住,还图什么呢?想一想过去,已经太幸福了!” “常言说得好,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一个人的欲望不能太高……做到干干净净来,清清白白去。人到无欲品自高。”
在教育子女方面,于海河是有智慧的,他那两个单纯善良的女儿便是明证。
因为家教严格,姐姐于立雪和妹妹于清云从小到大不会说一句脏话。一次,有人在网上对于清云出言不逊,“气急败坏”的她想“骂人”,于是在聊天对话框里愤怒地敲了“猪头”两个字——这是她能想到的最“恶毒”的脏话了。可想来想去,终觉得难以启齿,最后只发了一个“猪头”的动画表情以示愤怒。
奢侈源于财大,张狂源于溺爱,嚣张因有特权,骄横因有靠山,而于海河从没有让女儿感受过任何特殊权力,甚至她们连镇长、局长是个多大的官都不知道。她们只知道,爸爸是个大忙人。
“爹有妈有不如亲手获。”这是于海河父母的嘴边话。于海河也把自立自强的信念传给了女儿、子侄等后辈。他教育孩子,自力更生是一种志气。
大女儿于立雪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省城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有份不错的工作。宝清县引进高学历人才,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了回去。二女儿于清云也是通过公开考试进入一个镇的经管站工作。
于清鑫是于海河六弟于海利的儿子,从小学六年级起就吃住在于海河家里。于海河常常教育他:“你可以不成才,但一定要成人。就算种地,也一定要有德行,种出个样来!”
2013年,于清鑫大学毕业后回到宝清,报考县里正在招聘的教师岗位,遗憾的是没考上。2014年,于清鑫再次报考,本来已经进入面试的他却因岗位取消而再次与工作失之交臂。有人对他说:“就凭你五大爷的影响,打个招呼、安排点儿活还算个事儿吗?”
“不找关系可耻吗?”于清鑫不解地反问。他选择自食其力——上学时学到的做寿司的手艺派上了用场,如今,他正紧锣密鼓地张罗着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
2013年3月,二女婿寇建鹏被提拔为宝清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中队长。提职前,他没有告诉岳父。他知道,即便说了,岳父也不会去打招呼。而且作为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他更想像岳父那样凭自己的本事开创未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从这点看,于海河是懂得如何去真正爱自己的子女的。显然,他的女儿和子侄没给他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