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价值分析
2014-08-11周富强贾保霞刘滨月刘宇清
周富强++贾保霞++刘滨月++刘宇清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人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动脉硬化发生率高达93.75%;观察组患者的血流速度、下肢动脉内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管腔内膜增厚、闭塞、狭窄的发生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进行检查,简单易行,可准确反映患者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主要有下肢疼痛、发凉、麻木及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完全闭塞会产生坏疽,则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是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1]。因此,通过安全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及早发现病变,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我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下肢动脉检查,以探究其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人作为观察组,男47例,女33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56.4±12.1岁;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疼痛、麻木及运动障碍等症状,出现下肢坏疽8例、足部溃疡6例。同时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53.6±13.2岁,均排除糖尿病及严重心血管疾病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仪(PHILIPS公司生产)行下肢动脉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7~12MHz,受检者分别取仰卧位、俯卧位及坐位,从踝关节下方的股动脉开始,自上而下依次追踪两侧下动脉,超声束与血流束夹角≤60?,先采用二维超声对内膜光滑程度、斑块大小、管腔狭窄程度及管壁回声强度进行观察,并对内中膜厚度和血管内径进行测量[2]。然后再用彩色多普勒对腔内血流情况进行观察,用脉冲多普勒对频谱形态进行观察,测量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检查,观察组80例患者中7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高达93.75%;观察组患者的血流速度及下肢动脉内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管腔内膜增厚、闭塞、狭窄的发生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股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最高。
讨论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壁上的蛋白质、氨基酸发生非酶糖化,而糖化生成的产物会使血管壁的结构蛋白发生变化,致使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管腔变狭窄[3]。同时糖尿病脂肪代谢紊乱及血管内膜脂质的沉积,都会导致粥样斑块、管腔狭窄,进而发展成为血栓、管腔闭塞[4],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坏疽,最终只能实行截肢,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由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该病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以往采用血管造影对血管疾病进行检查,准确率高,但该法具有创伤性,且费用昂贵,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彩色多普勒超声适用范围广,无创无痛,简便易操作,可以准确反应血管解剖及血液流动学等信息,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评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农丽录,邢晨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7):660-663.
[2]千小川,陈克非.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12):985-987.
[3]张天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3):105-106.
[4]张丽,张守林.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