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思辨“離補法案”遊行事件

2014-08-11

澳门月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議員民眾讀者

一口氣看完貴刊6月號文章《覺醒中的世代,崛起中的澳門》,個人認為該文廣度、深度、理性兼具,是篇好文章。

文中作者以“五·二五”萬人大遊行,“五·二七”千人包圍立法會為主軸,輔之於高官如何“自肥”,議員何以“自廢”,澳門經濟數字亮眼,民眾連續七年分享福利,以及澳門“小確幸”世代的網絡能量,但卻有別於港臺抗爭運動的“族群對立”。此為文章所涉獵的廣度,用事實、數據、比較手法,進行說理分析,幫助讀者瞭解事發背景,認清事件真相。深度在於高官自肥,民選議員監督角色失利,自廢武功,令民眾大失所望,逼得民眾自我救贖,上街抗爭,看似事發直接因素,實則背後深層積怨。十多年來,澳門依靠博彩單一經濟發展,GDP於今位居全球第四,卻也同時帶來城市承載力暴棚問題,儘管政府每年都向民眾派錢,民眾收入、福利隨著經濟增長而大幅增長與改善,但仍跟不上高通脹,高樓價的步伐,掩飾不了生活困頓,分配不公的本質。一句話,經濟發展衍生的各項政治,民生問題遲遲未能解決,且越積越多,而今借“離補法案”爆發,並迅速蔓延成社會事件,這是作者所要真正揭示的內在東西,不然,兩萬多人參與,激情何來?怒從何起?

然此“憤怒”有別於臺灣的“反中”情緒,港人的“抗陸”心a態。澳門民眾不甘逆來順受,做羔羊沉默,民主意識覺醒,卻也很理性,這點反映在80、90後身上尤其難能可貴。作為是次遊行的主角與主力,發出公平正義,民主法治呐喊之時,更有自己的理性訴求特色,以彰顯捍衛的正當性,讓外界看來,澳門公民社會的成熟不可小覷,公民文明質素,比之周遭近鄰,高下立判。

理性於作者怒其不平的深入揭示中,肯定政府認真對待民眾呼聲,以及最後選擇順乎主流民意的表現。不似港臺政府進退維谷,體現本澳政府妥協藝術,與得失把控的智慧。全篇無半句謾駡,抨擊之能事,重事實,講道理,籲請政府吸取教訓,施政合乎法制理性,照顧全民。對是次上街抗爭,作者也不無提醒民眾,“不要去貪圖享受街頭抗爭的快感與錯覺”,指出街頭抗爭讓人看到努力成果的同時也有惡果——倘若日後對任何政策不滿都動輒遊行示威,陷於街頭決策陷阱,“我們將不復有理性與思辨空間。”

“街頭怒吼之後的民眾,需要理性的進行政策辯論與廣泛的獻策納言,讓施政更完美,生活更美好才是我們走上街頭的目標。”此番警言、肺腑之語,無異給那些熱衷街頭運動的人,打了一針鎮靜劑,其作用醍醐灌頂。

貴刊給讀者正是這樣的理性引導,體現“還時政以理性價值,推思想於資訊前沿”的月刊理念,為讀者所喜聞樂見。(澳門/潘世喜)

猜你喜欢

議員民眾讀者
读者反馈卡
读者反馈
读者反馈
胡釋之 市場理念成為共識 政府才能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