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正交试验优化赛络纺细纱工艺

2014-08-10赖焕标阙佛兰朱祎俊张煌忠兰景升

山东纺织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条干成纱细纱

赖焕标,阙佛兰,朱祎俊,张煌忠,兰景升

(1.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2.沙县嘉宇纺织有限公司,福建 三明 365500)

利用正交试验优化赛络纺细纱工艺

赖焕标1,阙佛兰1,朱祎俊1,张煌忠1,兰景升2

(1.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2.沙县嘉宇纺织有限公司,福建 三明 365500)

为了进一步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对赛络纺细纱工艺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

赛络纺;条干均匀度;正交试验

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公司投入一批效率更高、用工更少的Zinser 360型细纱机,提高了生产效率,成纱各项指标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各项指标中的成纱条干均匀度与我们的预期还有一定距离。成纱条干均匀度是纱线等级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单纱强力及强力变异系数,还影响织部各工序断头和布面外观质量。细纱工序是成纱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对降低纺纱过程中产生的附加不匀更重要、更直接和有效[1]。故本课题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就细纱生产工艺进行正交实验优选,更进一步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

1 试验

1.1 试验及检测条件

机型:Zinser 360型细纱机(欧瑞康赐来福公司)。

试验品种:14.76 tex纯粘胶赛络纱(沙县嘉宇纺织有限公司)。

检测仪器:YGl33B/M型条干均匀度测试仪。

检测条件:参照标准GB/T5453—1997《纺织品 纱条条干不匀试验方法 电容法》进行。

1.2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选取后区牵伸隔距、后区牵伸倍数、浮游区长度、上皮圈架开口高度、锭速、纱线捻系数和粗纱喂入隔距[1]等7个工艺参数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制定总试验次数为 18次的七因子三水平L18(37)拟正交试验,因素水平取实际生产情况下可行的条件,结合经验和理论确定,再考虑试验的可行性,所取参数见表1。每种纱线每个方案纺2个管纱,一共18×2组实验,共计72个管纱。

表1 14.76 tex纯粘胶赛络纺细纱工艺参数因素水平表

1.3 试验结果

按照表1工艺参数进行试验,并且对成纱质量的重要指标条干均匀度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见表2。

1.4 极差分析

计算各因素的极差R,R表示该因素在其取值范围内试验指标变化的幅度,根据各个极差的大小和经验知识来判断各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情况。

表2 14.76 tex纯粘胶赛络纺L18 (37)正交试验表及实验结果

各因素对条干均匀度的影响由表2可知极差大小如表3所示。

表3 各因素的极差

根据极差大小,判断各因素的主次影响顺序。R越大,表示该因素的水平变化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越大,因素越重要[3]。由以上分析可知,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C>D>F>A>E>G>B,C因素影响最大,为主要因素,其次是D因素,其它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根据各因素各水平的平均值确定优水平,进而选出优组合,如表2所示。

1.4 方差分析

极差分析法简单明了,计算量小,但无法估计试验误差的大小。此外,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大小无法给以精确的数量估计[2],不能提出一个标准来判断所考察因素作用是否显著。为此再进行方差分析,影响条干均匀度的方差计算表见表4。

表4 方差计算表

对显著水平从F分布表查出

α=0.05 F0.05(2,2)=19.00

α=0.0l F0.0l(2,2)=99.00

α=0.1 F0.1(2,2)=9.00

取偏差平方和Q最小的一项作为误差项。由方差分析表5可看出,FC=21.667> F0.05,FD=21.381 > F0.05,表明因素C、D对条干均匀度有非常显著影响。FA、FF介于F0.05与F0.1之间,表明因素A、F对条干均匀度有显著影响。而FB、FE、FG均小于F0.1,表明因素B、E、G对条干均匀度有显著影响不显著。这一结果与极差分析结果相一致。

表5 方差分析表(粗纱喂入隔距Q=0.021,α=0.05)

2 工艺选择与试纺

通过正交实验的极差和方差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浮游区长度和上皮圈架开口高度是影响试验成纱条干均匀度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后区牵伸隔距、纱线捻系数,其余影响较小。由此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C1D2A1F2E3B1G1,如表6所示。

表6 14.76 tex纯粘胶赛络纺细纱工艺参数表

以正交试验综合分析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试纺,对成纱各项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成纱条干均匀度CV值由原来的12.8%降到11.9%,纱线的综合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3 结语

利用正交设计助手Ⅱ V3.1软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出合理的细纱工艺参数,对试纺成纱条干均匀度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是成纱条干均匀度CV值由原来的12.8%降到11.9%,成纱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1] 陈少武等.提高CJ 11.7 tex纱条干均匀度的工艺配置[J].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2,41(3):12—14.

[2] 任露泉.试验设计及其优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Optimize Siro Spinning Process with Orthogonal Experiments

LaiHuanbiao1,QueFulan1,ZhuYijun1,ZhangHuangzhong1,LanJingsheng2

(1.Sanm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Sanming 365000,China;2.Shaxian County Jiayu Textile Co.,Ltd.,Sanming 365500,China)

To further improve the yarn evenness,orthogonal experiments were processed on the process of siro spinning yarn.The optimum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siro spinning;yarn evenness;orthogonal experiment

2014-09-18

2013年福建省三明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G-7)作者简介:赖焕标(1965—),男,福建龙岩人,副教授。

TS104.31

B

1009-3028(2014)06-0001-04

猜你喜欢

条干成纱细纱
保证春节后细纱开车质量的几项措施
前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对混纺纱成纱质量的影响
并条工艺参数对纤维取向和条干质量的影响
新型器材专件提高成纱质量的应用体会
棉卷性能与成纱质量关系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PA6 FDY条干不匀率的影响因素探讨
长绒棉纤维性能与成纱质量关系的研究∗
回归统计技术对色纺纱常发性纱疵与条干关系的研究
浅谈对智能型落纱小车的几点认识
基于成纱条干的粗纱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