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学生成绩及评教结果
2014-08-10任永泰邓华玲傅丽芳
成 琨,任永泰,邓华玲,傅丽芳
(东北农业大学 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高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学生成绩及评教结果
成 琨,任永泰,邓华玲,傅丽芳
(东北农业大学 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依据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导向性和可接受性等原则分析与设计学生的评教系统。通过统计分析学生期末成绩与教师的评教得分,研究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成绩与评教结果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对经济专业教师,应依据学生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对工科专业教师,应增强责任心,并适时的讲授一些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同时加强对课堂教学氛围的调解,均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以期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评教;学生成绩
一切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课堂教学活动的最终受益人无疑也是学生。目前,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改革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已有研究多是从教师或学生角度单独考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1-3]。将两者相结合并综合考虑课堂教学整体过程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容易导致教师或学生超负荷运行,不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协调发展。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在教与学实施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依据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具体内容[4-6],分析设计学生评教的指标,教师教的程度由学生评教的结果体现,教的效果由学生成绩表征,通过对比学生成绩与评教结果的关系,分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评教表的建立
课堂教学涉及诸多环节,以整体性、导向性和可接受性性为原则,确定反映教师教学能力的12个评价指标(见表1),并对各指标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确定权重。
表1 学生评教
(二) 数据来源
选取东北农业大学2012级新生为研究对象,学生人数总计4 174人,其中工科专业2 132人,经济专业2 042人。教师由所有学生的高等数学授课教师组成,共22名。学生高等数学课取得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其中,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并按照优、良、中与及格人数占全班学生的百分比进行统计。在学期末规定时间内,每位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所有学生打分后求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之和确定为任课教师的最后得分。
二、研究结果
(一)学生成绩与教师评教得分的关系
避免学生层次不同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选择高考分数在428到514之间、数学基础相对较强的工科学生进行研究。利用学生成绩与任课教师评教得分做散点图(见图1)。
图1 学生成绩与教师评教得分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无论学生成绩如何,都在教师得分为97.5的附近出现最大值,表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对学生采用较严厉的教学手段或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会使学生对自己的教学不满意;另一方面,教师如果担心自己对学生严格要求而被学生误解进而遭到学生报复性评价,因此不敢对学生严格要求,一味的迎合,取悦于学生以求得学生的好评,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7],以上两方面都将导致学生成绩的下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有自己的原则立场,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把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合理性。
(二)学生成绩与评教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对教师的12个指标得分与所教学生期末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等级相关系数临界值表查得:γ(12)0.01=0.712 时影响极显著;γ(12)0.05=0.506时影响显著,通过此值分析评价指标与学生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数据统计年经济专业学生和工科专业学生的任课教师人数同为11名,可以避免教师数量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1.经济专业的学生。选取经济专业全体学生成绩与评教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成绩的学生对各项指标的评分差别较小。对各指标与学生成绩相关性来说:学生认为指标1和3对自己的成绩具有极显著性影响,指标2、4和6对成绩有显著性影响,指标5和8对成绩影响最小,其他指标对成绩有一般性影响。也就是说,数学课程进度安排是否合理与教师备课是否充分对学生成绩影响极显著,教学内容是否理论联系实际与教学方法是否有启发性对学生成绩影响显著,而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调解课堂气氛以及授课情绪等对学生成绩影响不显著。因此,在农业院校中的教师给经济专业学生讲授数学课程时,按照学生能力的不同合理有效的安排教学进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显得尤其重要。
图2 经济专业学生成绩与评教结果的相关性
2.工科专业的学生。选取某专业的全体学生进行研究,虽然可以保证数据获得的全面性,但是不同基础的学生对评教结果可能会产生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工科专业学生选取高考分数在428到514之间的学生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工科专业学生是因为工科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其他专业学生较高(见图3)。
图3 工科专业学生成绩与评教结果的相关性
从图3中可以看出,优秀学生对教师的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其他成绩学生的评分结果。对各指标与学生成绩相关性来说:学生认为指标7和9对自己的成绩具有极显著性影响,指标1、3和10对成绩有显著性影响,指标8对成绩影响最低,其他指标对成绩有一般性影响。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以及教师的责任心对学生成绩影响极显著,课程安排、教师备课以及能否给学生有效的帮助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显著,而对课堂气氛和教师的情绪对学习成绩影响不显著。因此,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授课中应增强自己的责任心,对学生严格要求,并讲授一些对学生有利的学习方法以及研究方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高等教育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教师的评教结果存在明显不同。工科专业学生对各项指标的评分比较均衡,只有指标8相对其他指标偏差较大,而经济专业学生对各项指标的评分普遍存在较大差别。这说明不同专业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不同,教师若能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必然可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评教结果中,不同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课堂教学的氛围与教师情绪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较小。这可能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本身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听课状态;另一方面传授知识的教师对课堂教学氛围与授课情绪不够重视,觉得授课对象都是大学生,不用为课堂教学氛围分散自己的精力。但是,目前研究成果表明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初等教育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以及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教学效果都存在显著影响[8-9]。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丰富讲课情绪、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通过对学生成绩与教师评教得分、评教结果的相关研究,笔者总结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些途径。
(一)教师应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
笔者在学生成绩与教师评教得分关系的研究中得知,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这需要教师真心地对待每位学生,与学生坦诚相待,把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技巧。教师只有积极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地充实完善自我,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事半功倍的改善课堂教学。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又要有自己的原则立场,努力建立一种健康的、富有创建性的、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又能体现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仅要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更要懂得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制约和影响着学生。教师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德不仅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人格。
(二) 教师应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总是喜欢知识渊博的老师,教师可以在专业知识与新兴事物方面扩大知识面,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这些渊博的知识会散发出无尽魅力,吸引着学生。另外,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也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而且还会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敬佩,使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条件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如果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将新兴事物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努力找到适合现代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总之,教师对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具有一定的责任与义务。
(三)教师应增强自己的责任心
在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成绩与评教结果相关性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学生认为课堂教学的进度以及学习方法对自己的成绩影响极显著。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地控制好教学进度,督促学生及时改变中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学习节奏,这都需要教师增强自己的责任心,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鼓励、欣赏和支持。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所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多给学生爱与鼓励,这不仅可以给学生无穷的精神动力,还可以让学生重拾自信,更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积累经验,勤于观察学生,通过学生的表情、动作、姿态等度测学生的学习情绪,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措施和方法。总之,教师的责任心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莘莘学子所必不可少的。
四、 结束语
在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学校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本文通过分析学生成绩与评教得分之间的关系,得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教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评教结果,得出教师的责任心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这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新世纪创新性人才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廖明,姜峰,朱蕾,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6):61-65.
[2] 陈瑞生.学生发展视角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J].教育探索,2009(8):55-57.
[3] 罗生全,程芳芳.大学教师有效教学特质及其养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6):12-15.
[4] 戴天娇,陆涓.学生评教失真及矫正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3):127-130.
[5] 刘树仁,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其实施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6(7):55-57.
[6] 宗锦莲.有效教学:目标、要素及理想模型—— 一种教育社会学的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1(4):33-38.
[7] 孙亚玲.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41-43.
[8] 徐丹,任永泰,邓华玲.高等农业院校“线性代数”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6):81-84.
[9] 任永泰,汤岩,焦扬.高等农业院校提高公共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42-46.
(编辑:刘伟霄)
2014-10-23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等院校公共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编号:JG2013010136);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农林院校公共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方法研究”(编号:GBB1212011);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面向创新教育的农业院校研究生数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编号:JGXM_HLJ_2013018)。
成 琨(1978-),女,内蒙古通辽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学与数学教育。
任永泰(1973-),男,黑龙江省安达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统计系系主任,研究方向:数学与数学教育。
G642
A
1008-6927(2014)06-0042-04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4.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