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价格构成角度看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

2014-08-08刘涛刘小雪马璐峰

金融经济 2014年4期

刘涛 刘小雪 马璐峰

摘要:针对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现象,以武汉市为例,选取一种农产品价格构成为主要分析对象,以经济学为分析工具,对农产品价格的构成、各个部分的价格变化原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 价格构成 市场规模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我们选取了武汉市的一些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我们以西红柿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农产品价格波动进行了深入研究,下面以一车西红柿(10吨)为例来具体分析价格构成和市场主体规模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不同影响。

—— 数据来源:武汉市物价局

我们从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这三个角度来逐一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可能性原因。

一、从生产领域角度

1.生产者生产成本高。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西红柿最初的生产成本为0.85元/500克,最终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84元/500克,生产成本在最终价格构成中所占比例约为46.2%;而作为生产者的农民出售西红柿的产地价格为1.35元/500克,收获利润为0.5元/500克,总利润为1.22元/500克,生产者利润在总利润中所占比例仅约为41%。另外,生产者出售的价格1.35元/500克对西红柿的单价影响为1.01元/500克,对西红柿最终的价格形成1.84元/500克的影响程度高达约54.9%。也就是说,生产者的出售价格即产地价理论上应对农产品的价格形成决定性影响,然而实际上,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只是处于市场销售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产品生产者生产成本过高,相应地就会减少农民享受价格提高带来的利润空间,造成农民“高成本,低收益”的生产模式,这会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减少农产生产,造成农产品价格继续上升。

生产成本主要由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力成本以及生产资料的成本构成,所以我们选择从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这两个方面分析农产品生产价格提高的原因。

第一,劳动力的价格由劳动力市场决定,即一个农业劳动力所要求的报酬取决于他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由于见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壮大,这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得农村劳动力有了流动性加大,提高了生产者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最后通过价格传导到农产品供给市场上,造成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波动上涨。

第二,农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产品生产价格彼此反应灵敏度不一致。农业生产资料主体是企业,价格对农产品生产价格变化反应很灵敏;农产品生产主体是政府和农民,价格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反应迟钝缓慢,政府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所制定的政策具有滞后性,农民自身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所做出的“预期迟”和“反应慢”。

近年来农民为了实现增产增收,盲目增加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量,致使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升,很多甚至超过同期部分农产品价格上升比例,农民的单位生产成本提高,很多农民增产不增收。

再加上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并不完善,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严重。西红柿等蔬菜农产品属于小宗农作物,生产规模较小,科技力量薄弱,社会服务体系还处于萌芽状态,农民不了解农产品生产信息而模仿其他农民的决策,这就容易造成一些盲目跟风或者哄抬价格行为,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

2. 生产者生产规模小。

在一定条件下,农产品的成本会随着生产规模特别是土地使用规模的扩大而降低。但是,在我国的大部分农产品产地,人们普遍采用的是以户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经营模式,绝大多数农民所拥有的土地相对分散且面积较小,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从而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条件下较低的长期平均成本。

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化生产实际上是缩小了农民的话语权,放大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地较为集中,但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交流沟通很少,生产者与市场联动也较小。他们在市场交易竞争中除了能够提供农产品的生产以外,对农产品的其他信息了解知之甚少,所以生产者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只能处于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一旦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发生面临气候异常等自然灾害时,农业减产,单个生产者势必很难承担所有的经济损失,必然面临着破产的威胁。

二、从流通领域角度

流通成本是指农产品从生产环节流转到最终销售环节所形成的成本,包括一系列流通环节。从表中我们可以把农产品市场交易的中间商主要分为收购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三类。西红柿的最终价格形成是2.07元/500克,所获利润为0.72元/500克 ,在总利润中所占比例约为59%。所以从表面上看, 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对西红柿单价的影响仅为0.48元/500克,影响比例仅仅约为26.1% ,远远低于生产者54.9%的影响比例。 然而实际市场交易中,中间商才是农产品价格形成体系中的最终决定者,农民只是这个体系中的既定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流通环节过多、交易市场信息物流不完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农产品储蓄不足是造成中间商能够推动价格波动,从而攫取巨额利润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剖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相关原因。

1.流通环节冗杂,交易成本高。

环节太多,而流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增加成本。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会带来附加成本是不可避免的。中间商为了获得利润,会增加产品价格。此外,很过农产品有易变质、存储周期短、对运输条件要求高等特点,而当前中国生鲜蔬菜的冷链运输并不发达,流通过程损耗很大,这自然增加了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所以近几年经常出现农产品“买难卖难”“卖贱买贵”等现象。

2.交易市场不完善,信息传递速度慢,资源共享程度低。

在目前农产品交易和流通市场化的进程中,由于交易流通市场的不完全市场结构特征,农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波动乃至大幅度涨跌,与农产品的初始销售价格即产地价不一定一致。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形成体系中的控制主体,即中间商会利用市场机会,凭借市场势力,制造虚假的农产品需求,造成价格虚涨,致使农产品最终销售价格上涨,而农产品的初始销售价格却不一定上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市场价格信号是扭曲的,会影响甚至误导生产者(农民)的市场预期和生产决策。

3.市场价格监管力度不够,农产品储备不足,中间商投机取巧行为泛滥。

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根源主要是投机行为、供应不足。西红柿等蔬菜小宗农产品由于市场容量有限、容易被操控等特点极其适合炒作,容易受资本、游资的关注和追逐。

政府相关部门对市场价格监管力度不够,农产品储备不足是导致投机行为泛滥的重要原因。

从农产品供应角度看,由于被炒作的农产品一般难以短期内通过生产或贸易,实现市场供给,如果此时政府具有足够的农产品储蓄,利用农产品储备调节市场供求,会起到稳定价格的作用。

三、从消费领域角度

生产出来的商品只有被消费了,这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西红柿从采购环节的1.35元/500克到最后的零售环节的2.07元/500克,随着各个环节的投入成本和新增利润的不断积累,价格以递增的趋势向消费者传递。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处于完全的价格接受者。因为表中数据显示,在总体1.84元/500克的单价影响构成中,生产者占1.01元/500克,中间商占0.48元/500克,剩余的0.35元/500克这个单价影响构成中,虽然存在着某些不确定因素,但主体一定是消费者这个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把消费者对西红柿的单价影响比例近似估算成19.0%。这个比例虽然低于前两个影响因素,但是它对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起着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下面主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和收入两方面来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做具体解释。

1.农产品一直存在着刚性需求。

农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居于农产品市场的最后需求层次。在最后的零售市场上,广大消费者是分散的竞争性需求方,单个消费者仅仅是农产品销售价格的接受者。大部分农产品都有着需求弹性小的特点,替代性商品数量少,波动可能性大大增加。由于小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较强的传导性和放大效应,有可能造成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从而带动其他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全面上涨,对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预期不可小视,加剧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如果出现大范围价格上涨,市场会出现“哄抢”的过激行为,又会在新的水平上继续推进新一轮的农产品价格波动,破坏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另外,受市场供求机制的影响,在供不应求时,消费者之间形成激烈竞争,农产品物价上涨;当农产品丰收时,农产品供过于求,卖家之间为了出售农产品形成竞争,纷纷降低价格。所以,农产品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是合理的,而且有利于调节市场供求关系,造福于民。但是消费者对此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极易造成消费者恐慌,造成价格的不稳定。

2.消费者收入提高,可支配收入增加,需求变化。

消费者的当前收入和未来预期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发展。并且现在消费者为了身体健康提倡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需求量和需求结果矛盾升级推动蔬菜价格上涨。

综上所述,由于当前各个市场主体力量对比还存在较大差异,价格构成的诸要素之间还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应当从兼顾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将农产品价格稳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内,过度的波动,对于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是不利的。

四、相关建议

针对各个环节使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生产领域

降低生产成本。

实行农业合作化,增加农民主体的规模,增加农民的话语权,进而提高利润。

2.流通领域

(1)构建交易市场,完善信息流通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2)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督和引导。

(3)政府要增加农产品的调控力度,实行农产品的储备。

(4)减少中间环节,畅通物流环节。

3.消费领域

消费领域造成需求层次和需求量的增加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属于正常现象。但要积极引导消费者,避免造成消费者恐慌,造成价格的不稳定。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3]杨德才.新制度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周林洁、徐丽艳.农产品价格的基本构成及其控制主体[J]农村经济,2011(12).

[5]黄季、烧昆、杨军、仇焕广、徐志刚.本轮粮食价格的大起大落:主要原因及未来走势[J]《管理世界》(月刊),2009(1).

[6]张蕙杰、郭永田、周俊玲、王述民、程须珍.近年绿豆价格波动的成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12(4).

[7]王冲、陈旭.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与流通改革的思路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2(04)

[8]李广众、吕继伟、薛漫天.石油价格对初级产品价格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7).

基金项目: 中南民族大学校级创新训练项目 KYCX1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