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的经济价值

2014-08-08李翠云

金融经济 2014年4期
关键词:价值语言信息

李翠云

摘要:语言的经济价值可以从两个层次来认识,语言本身的经济价值和使用语言获得的经济价值。语言作为一种资源,它本身具有经济价值。语言的经济价值是发展的概念,是在跨语言的商品交换的条件下出现的。语言的经济价值大小由该语言承载的经济信息的数量和价值决定。语言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同质的,是对市场份额的竞争,竞争的主体是语言集团。

关键词:语言;交际工具;信息;价值

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展开,使得人们对语言的经济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但目前学术界对语言的经济价值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语言本身是否具有经济价值,什么是语言的经济价值等理论问题还没有得到深入的讨论。理论上认识的不足,势必影响正确语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本文从语言的经济价值入手,对语言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思考。

一、语言本身是否有经济价值

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Marschak(1965)揭示了语言具有的经济学本质的东西,此后,多数研究语言经济学的学者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认识语言的经济价值,如认为语言技能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本,学习外语就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语言经济价值就表现为使用一种语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例如,词典、语料库、翻译、语言信息处理、相声表演等等。Vaillancourt对语言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归纳,他认为“语言具有经济价值,具体表现在:语言克服跨文化经济交际障碍,从而取得经济效益;语言引流知识经济交际,从而取得经济效益;人们在语言的帮助下完成某项工作,从而取得经济效益;人们依靠语言从事某项职业或参与某种活动,从而取得经济效益;语言在劳务市场中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受雇者的外语熟练程度越高,其身价就越高,其待遇也就越好)”。(转引徐启龙2007)

语言学区分了语言和言语,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要说的和已经说出来的话,言语就是说话这种行为,言语是对语言的使用(索绪尔,1980)。同样,语言的经济价值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语言本身的经济价值和使用语言所获得的经济价值。以上所说的经济价值,有的是语言本身的经济价值,有的不是语言本身的经济价值,而是使用语言所获得的经济价值。语言和语言的使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使用语言产生的经济价值是显然的。使用语言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语言的经济价值,是从绝对收益的角度来认识语言的经济价值,价值的大小由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决定的,与语言本身无关。相声演员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给人们带来愉悦,从而获得经济收益,但他使用的语言和听众没有什么区别,是同一种语言。不是这种语言给他带来了经济利益,给他带来经济利益是他高超的语言能力。所以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认识语言的价值,实际上只是语言价值在个体运用中的表现,而不是语言价值的本身。

语言使用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是语言经济价值的一个方面,但并不是语言经济价值的全部内容,语言经济价值的最重要的方面应该是语言本身的经济价值。目前对语言本身是否具有经济价值认识还不统一。Marschak虽然提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认为语言有价值,“语言的经济价值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够有效地表达和能被理解的互换性特征。”(Marschak,转引赫志欣,2009)从这个定义和国内学者对此文的引用来看,Marschak所谓语言的价值是指语言使用的价值。这个价值虽然与语言能力的经济价值有所区别,但在具体讨论时容易(事实上的确)偏离了语言的经济价值,走向语言能力的价值。更多的学者在讨论语言经济价值时不区分语言本身的经济价值和语言使用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已有文献多数认为不同语言“经济价值有大小之分”,这其实已经是从语言本身来理解它的经济价值了。但多数学者对语言本身是否具有经济价值,还很慎重,有的学者则直接说“语言本身无所谓价值的。”(袁俏玲,2006)不承认语言本身的经济价值,或者把语言本身的经济价值和语言能力的经济价值相混同,既不利于理论上语言经济学的进一步展开,也不利于实践中对语言政策的分析。

我们认为语言本身具有价值,这是因为:

一是语言是人类劳动的成果,凝聚了无数人类劳动。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在人类劳动中逐渐形成,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凝聚。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在共同劳动中,“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于是产生了语言。语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形成过程。语言形成后,在人类的使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当今世界语言都积累了人类长期的智力投入,已经转化为一种无形资产。

二是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在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是一种生产要素,直接作用于商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过程,发挥着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语言是信息的承载者,是人们传递、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信息时代,语言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是语言具有稀缺性。不少研究语言经济学的文献都指出了语言具有稀缺性(如舒尔茨,vaillancourt,Marschak,唐庆华,等等),但是没有对语言的稀缺性进行界定。我们认为,语言的稀缺性,源于人的能力的有限性和语言使用权的稀缺性。人的能力的有限性限制了人对所有语言的掌握,而在经济活动中,交流的时候一般只能使用一种语言。语言的稀缺性就是由于人们掌握的语言能力的有限性和在一次交流中人们只能从数量众多的语言中选择其一使用的矛盾,是使用权的稀缺性。

二、“语言的经济价值”是个发展的概念

对语言本身经济价值认识的分歧,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价值的历史观的缺失。这也与较少经济学者参与这种研究有关。价值是与商品联系在一起的概念。正如商品和商品价值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一样,语言经济价值也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语言在劳动中产生,凝聚了人类无数的劳动。语言在人类社会形成之时就已经产生,但人类社会诞生之初,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只在集团内部使用,虽然使用语言能给集团带来方便,语言的作用十分明显,但这时没有商品生产,没有商品的交换,没有商品价值,也就没有语言的经济价值的概念。

商品产生后,如果商品交换的范围很窄,交换商品的人们之间没有语言障碍,或者说商品交换没有扩大到不同语言间,语言的经济价值也没法体现。

不同语言间的经济交往,需要语言间的沟通。经济交流对双方有利,如果一方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交流即告失败。交流失败对双方都是一种损失,所以,使用不同的语言的主体,在经济交流中会尽量照顾对方的语言(如使用洋泾浜)。这时,哪种语言会给其使用者带来更多的好处,并没有明确的区别,语言经济价值得不到完全的体现。

商品交换的扩大,商品走出单个语言圈,在不同语言间进行交换。经济上处于弱势的人(或群体),为了获得与经济较强的人(或群体)的经济交换,必须学习经济强势的语言,这就使持弱势语言的人(或群体)增加了交易成本,强势经济的语言则获得相对的经济收益。如果一个国家存在几种语言,在某些场合必须使用某种语言,这就给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带来方便,这种语言的较大的经济价值得以体现。如果一种语言有几种方言,而且方言分歧较大,形成交流障碍,民族统一语就获得较大的经济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的交往更加广泛而深刻,多种语言的沟通成为必要。多种语言交流,人们还可能选择一种语言作为中介语言,持中介语言进行交流。母语是中介语言的人,节省了学习别的语言的成本,中介语得到了相对经济收益。成为中介语言就能给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带来便利,这种语言的经济价值得以最大的实现。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世界多种语言的存在,商品经济的存在,是语言经济价值存在的客观条件,只要存在多种语言间的经济交流,为了降低交际成本,降低获取经济信息的成本,就必然存在语言的经济价值。如果世界语言的统一,语言的经济价值的概念也就消失。同样,随着社会的演进,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商品作为一个历史形态消失,语言的经济价值也就随之消失。

三、语言的经济价值的实现

本文所说的语言的经济价值是指语言在经济活动中实现了的价值。同商品的价值一样,通过交换,使得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收益,语言的经济价值才得以实现。语言经济价值也可以转化为价格,由于语言使用事实上的不平等,语言的价格还不能完全按照一般商品的条件来实现,语言的经济价值的实现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点。

一是语言经济价值在跨语言的商品交换活动中实现。语言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是在交换活动中实现的。语言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通过商品的跨语言交换而实现。其价值的转移在理论上来看应该是每一次对语言的使用。由于语言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使用中,所以,价值的转移不容易被发现。特别是在统一语言的市场上,语言的价值被淹没。但是在跨语言的经济活动中,语言本身价值的转移就显现化。举例来说,相声演员通过相声表演在本国的收益是他的劳动创造的价值,不完全是语言本身带给他经济收益。但如果由于这种语言的推广,他的相声走出原有的母语范围,能为其他语言的人所欣赏,其收益就增多。这个收益不同于语言使用者凭借其卓越的语言能力所获得的收益,而是语言给以该语言为母语的人所带来的潜在的收益。增多部分显然就是语言本身经济价值的实现。

语言无形资产的价值转移,与一般资产的价值转移不同。一般价值的转移,是在生产商品中完成,价值转移和价值实现相分离,价值转移容易为人们觉察,而语言资产的价值转移是在语言使用中完成,价值的实现是在跨语言的交换中实现,语言价值的转移和实现在同一时间进行,这就容易造成一个错觉,商品价值不包含语言价值的内容。

二是语言价值在实现过程中不但不折旧,反而不断增值。德·斯旺认为语言是一种集体商品,使用者越多,交换价值就越大,与别的商品不同,广泛的使用反而会增加语言的稀缺性。(参见唐庆华,2009)几乎所有研究语言经济学或者相关研究的学者也都认为语言的使用者越多,语言的经济价值就越大(如舒尔茨,vaillancourt,Marschak,等等)。不仅仅是语言的价值受使用者多寡的影响,也有其他商品会随着使用者的增多而增值。如卡茨和夏皮罗(1985)在研究市场时曾指出,消费网络现有的用户基数的扩大,增加了网络对新老客用户的价值。目前还没有见到对语言的价值随着使用者的增多而增加的内部原因进行理论分析的文献。语言的价值决定于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语言在使用中增值,是因为语言在使用中发展,语言的发展是人类使用的结果。人类使用语言,既是对语言的消费,同时也是对语言的维护和更新。新事物的命名、新语法规则的产生、语言音韵结构的改变,都是语言使用的结果,是人类劳动的结果。语言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使用。使用越广泛,使用越多,语言中凝聚的人力劳动就越多,语言的价值就越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语言在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传递经济信息,所以特定的语言的经济价值也通过该语言所承载的经济信息的收益得以实现。信息化时代,信息成为创造经济收益的直接因素。而语言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

世界上有6000多种语言,并不是每种语言都承载了相同的数量和价值的经济信息。承载经济信息数量和价值比较大的语言对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就大,给该语言的母语人带来的收益就大。而不懂这种语言的人要获取这种信息就必须付出成本。同时,由于人类语言数量多达6000种,任何一个人要掌握这么多种的语言都不可能,所以中介语言就产生了。持不同语言的人通过中介语言进行交流,相同条件下,懂得中介语言会获得更多的经济信息。某种语言能成为中介语言,以其为母语的人就可以更便捷的获得较多的经济信息。所以6000多种语言中,世界中介语言的经济价值是最大的。

同样是词典,汉语词典和英语词典的经济价值不同,同样是双语词典,汉英词典和瑶英词典的经济价值就不一样。同样是翻译,一种语言的经济价值大,表现为持这种语言的人可以获得利润较大。

三是语言价值属于语言集团。前文提到语言是一种集体商品,语言属于民族的,语言的价值是由民族成员的共同劳动创造的,语言的价值归整个民族所有。由于语言有时候已经跨越了民族的界限,所以,语言的价值属于语言集团。

从资源的角度来说,语言的收益应该由拥有这种语言资源的人来享受,即由使用这种语言的人获得这种语言的经济收益。由于习得母语和学习第二语言的成本大小不同,母语的习得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语言的经济价值,尤其是以该语言为母语的人拥有。例如英语的经济价值体现在:第一,英语国家的人不用投资学习其他语言;第二,说英语的人可以利用学外语上节省资金投资其他方面,以获得更多的利润;第三,英语国家半垄断了英语产品的生产、销售、交易活动,如英语翻译、教材、培训等市场;第四,在国际事务中,来自英语国家的人不需要翻译成本。(张忻,2007)这里,英语国家是英语资源的收益者。语言的收益微观上表现为个体从语言价值转化中获得收益,但这种收益相对于整个语言集团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获得语言的价值收益主要是一个语言集团。

四、语言的市场竞争

价值转变为价格离不开市场,语言价值的转化与语言市场相联系,与语言的竞争相联系。语言的竞争与一般商品竞争不同,语言的竞争是一种同质的竞争。任何一种人类的语言都是自足的系统,都能够独立完成起交际工具的任务,满足交际的需要。世界语言没有优劣的分别。语言间的竞争不适用于差异化的竞争理论。语言的竞争制约着语言价值的转化。

语言竞争不是价格,而是市场份额的占有。语言的市场份额越大,语言的价值就能更加多的得到实现。语言的市场份额,主要是指在跨语言的经济活动中,该种语言被使用的量。据统计,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85%是用英语传播的,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使用的语言95%是英语,而国际经贸活动中几乎100%使用英语。(章新胜,2005)所以,语言的竞争十分激烈,语言的垄断也十分明显。世界上96%的语言,其使用者仅占世界人口的4%,“这96%的语言专家估计在本世纪都有消亡的可能性。”(李宇明,2008)

语言对市场份额的竞争,有经济政治等多种手段。一般认为,语言的市场份额的占有由语言的经济地位决定(参见索绪尔,1980,)。如汉语汉字文化圈在东南亚的形成时期,正是唐代中原经济极度发达的时期。母语人口的多少也是语言市场份额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经济和人口并不一定是语言市场份额的决定因素。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经济实力相持,但俄语占有的份额不及英语。华人在世界广泛分布,但汉语份额还没有到达相应的程度。这些说明语言占有的份额,不完全是由语言的经济地位,语言的绝对人口所决定的。英语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的形成,得益于英美国家对语言推广的巨大投入。所以,语言的主体积极参与竞争,通过向世界推广本民族语言,是语言获得更高地位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语言在国际间流行,并不是由语言本身决定的,而是由该种语言使用人数的多寡,所代表的文化的吸引力和生产力的先进性,以及在世界的影响力来决定的,当然也与该民族、国家对推广本民族语言的意志、战略及举措密不可分。”(章新胜,2005)当今,一些发达国家为推广语言,每年投入十几亿、几十亿美元。如法国在世界上138个国家设立了1000多个法语联盟分部,德国的歌德学院也在70多个国家设立 了分部。英美国家更是投入巨额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推动英语在世界的普及。(高增霞,2007)英语的事实上世界中介语的地位的形成,部分得益于英语国家的大量投入。改革开发后,中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强大,汉语在世界上地位日益上升,需求日益旺盛。什么程度的市场占有才与中国的经济文化影响相适应,中国多大的投入才合适,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

当然,按照产业组织理论,以及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市场竞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福利的改善。由于语言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特别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巨大成本,为使得世界福利最大化,使得跨语言交际成本的最小,跨语言交际就应该选择一种语言作为世界中介语言,中介语应该是母语人口最多的语言。

语言的竞争主体是语言集团。语言的价值收益主要是语言集团。语言的竞争的主体不是单个的企业,而是语言集团,其代表是国家。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对语言问题进行讨论,由于讨论的切入点不同,我们撇开了语言的文化价值、政治价值,学术价值等等。从我们的讨论中可以逻辑地得出以下结论:加大汉语推广力度,建立汉语国际中介语言的地位,减少英语教学时间。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对语言问题进行思考,应该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有所启发,但是,我们无意倡导汉语语言霸权的建立。我们认为,汉语的推广并不是要消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建立汉语中介语地位有利于世界经济交易成本的降低并不排斥对濒危语言和方言的抢救。语言政策的制定,既有经济的考虑,也应该有政治文化的考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世界母语日”,充分肯定了母语权利,也表明了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态度。许多由于语言问题造成的政治冲突,告诫我们要慎重对待语言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章太.论语言资源[J].语言文字应用,2008(1).

[2]高增霞.简论汉语国际化 [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6).

[3]赫志欣,周锰珍.从语言的经济价值角度看译者主体性发挥[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5).

[4]李宇明.信息时代的中国语言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3(1).

[5]李宇明.当今人类三大语言话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4).

[6]唐庆华.试论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趋势[J].学术论坛,2009(7).

[7]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1980.

[8]恩格斯.劳动在从猿人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1页.

[9]徐大明.语言资源管理规划及语言资源议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10]徐启龙.语言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7(10).

[11]袁俏玲.再议语言经济学[J].外语教学,2006(5).

[12]张忻.语言经济学与语言政策评估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4).

[13]章新胜.加强汉语的国际传播促进多样文化的共同发展[J].求是杂志,2005(16).

[14]M.L.Katz and Carl shapiro,Network Externalities,Competition and Compatibility,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75(3).

猜你喜欢

价值语言信息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一粒米的价值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