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意义与深刻内涵
2014-08-08尹全胜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4)02—109—04
[内容提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由“基础性”到“决定性”作用的变化,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深刻内涵,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范围、层次、方式等问题。
[关键词]市场;决定性作用;重大意义;深刻内涵
一、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意义
(一)由“基础性”到“决定性”作用的论断,是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重大创新与突破。从党的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以来,在20多年时间里,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不断成熟。由“基础性”到“决定性”作用的论断,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最大亮点之一,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是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这将成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与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也将发挥同样的巨大作用。十四大的重大理论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同样会极大地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给我国再争取一个更好的改革红利期,助推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
(二)由“基础性”到“决定性”作用的论断,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遵循这一基本规律。过去“基础性”作用给人的感觉是,在市场之上还有一种力量在配置资源,那种力量就只能是政府。同时,过去我们对宏观调控也有扩大化的理解,仿佛宏观调控就是政府配置资源,干预经济活动。党的十四大以来,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在表述上虽然有所调整,但主要是对市场作用在范围和程度上的加强,只是在“量”上的调整,没有质的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抓住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深层次、最本质的问题。“决定性”作用的意思是,其他力量只能是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不是别的,只有市场。
(三)由“基础性”到“决定性”作用的论断,抓住了我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根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但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其中核心的问题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的干预太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通过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实现的。目前我国市场体制中最主要的缺陷,集中表现在政府为主导来配置资源,政府过多而广泛的行政干预、深度介入微观经济活动压制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中出现的产能过剩、城市病、耕地占用过多、地方债风险、生态环境破坏等,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过多干预有关。一些产能过剩严重的产业,如钢铁、水泥、玻璃、造船以及风电、太阳能等,都是政府过多“关照”的结果。要建设竞争性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我们已经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又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般规律,就要解放思想,破除理论障碍,在理论上承认这一规律,在实践上遵循这一规律。
(四)由“基础性”到“决定性”作用的论断,明确了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经济体制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选择改革的突破口、重点。人们对此曾有过很多讨论,有人认为是财税体制,有人认为是金融体制,有人认为是土地制度等等。这些改革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并据此设计各领域的经济体制,那不可能有质的变化和飞跃。把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和路线图,使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市场体系的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宏观调控、财税、金融、土地制度、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都以此为标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经济体制的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并以此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改革的原则和检验尺度。
二、如何认识和把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深刻内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重点包括以下内涵:一是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和活动的决定性调节者。即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和活动是通过以价值规律为核心的市场规律体系和市场机制系统来实现和完成的,而不是通过政府管理、政府干预,更不是所谓的计划规律和计划机制来实现的。二是市场是市场经济要素流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依据。整个市场主体行为的选择、调整,市场要素流动、资源配置等,是市场内生的以市场价格为核心的市场机制、市场信号直接决定的,而不是政府的行政指令,更不是所谓政府的计划管理决定的。三是市场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的决定性内容。整个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是以市场交换关系和竞争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市场关系体系。它不是一种纵向的、以隶属关系或非经济依附关系为基本内容的行政关系。市场是市场经济中政府管理与宏观调控的决定性基础和依据。整个市场经济运行和经济活动的承载者是市场,国家的宏观管理与调控、计划导向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市场为基础,受市场的决定和制约,政府管理只能依据市场而对市场运行进行导向和影响。
(二)正确认识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范围、层次、方式与时序。首先,正确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范围。不能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范围仅局限于交换过程和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对经济运行和活动全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都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和调节着(实物和服务)产品的生产、收入的分配、交换的比例、消费的状况,并调节着各环节之间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分配和交换、消费之间,交换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调节着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内部的比例关系,如生产领域中三次产业之间及各自内部的比例关系。分配领域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等。交换领域中不同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一定市场上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平衡关系等。消费领域中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之间的比例及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
其次,正确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层次。不能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仅局限于微观经济领域。在微观经济领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表现为对企业的市场活动和个人经济行为进行调节,使微观经济能够灵活运转,具有效率,充满活力,这是显而易见的;在宏观经济领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同样起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调节资源的存量调整、增量流向及结构优化,进而调节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关系。二是市场作为宏观调控的实现机制,对于社会总供求的结构平衡与总量平衡也发挥调节作用,这也是毋容置疑的。
再次,正确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方式。不能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简单地、不加分析地统统视为自发的、盲目的作用。市场对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一种自动调节功能,即只要市场经济系统的某一构成部分或要素发生变化,就必然引起相关的构成部分或要素以至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按一定方向发生连动反应。比如,在所需要的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市场价格的变动,必然引起市场供求的变动,价格上涨导致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导致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这种自动调节功能在发挥作用时则以自发的或自觉的两种方式表现出来。所谓自发作用方式,是指市场主体对市场机制的作用机理没有正确认识与把握,市场主体的行为和活动所导致的一定市场要素的变化及其相关要素的反应,不一定符合市场主体进行市场活动的预期目的和均衡、有效配置资源的要求,这时市场对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是盲目的。所谓自觉作用方式,是指市场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市场作用的机理,主动地调整市场行为和展开市场活动,以使市场作用尽可能符合市场主体的预期目的和均衡、有效配置资源的要求,这时市场对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自觉的。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自觉作用程度不断提高。
最后,正确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时序。不能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简单地、不加分析地视为事后调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对一定的市场运行过程的调节,体现着一定市场运行过程发展的客观趋势,既表现为相互联系着的无数市场主体行为的有机集合,也表现为市场主体具有因果联系的一系列行为的有序变换,不能孤立地割断市场主体行为的空间联系和时序链条来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事后”或“事前”。就一定市场运行过程中一定时点的某一市场行为调整来看,或许可以说是市场作用的“事后”调节;但是从整个过程来看,就此一行为调整所引起的其他市场的要素的变化,所必然顺序产生的后一行为调整来看,就很难说市场机制的调节是“事后”的。
责任编辑/陈洪超
收稿日期: 2013-11-20
作者简介:尹全胜,男,中共抚顺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经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领域:经济理论、政策与实践的相关问题。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基层统战工作理论本溪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