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鲁西南筝乐与山东琴书的关系

2014-08-08肖宁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关系

肖宁

摘要:

通过研究北派山东流派中的鲁西南筝与山东琴书的关系,简单论述了鲁西南筝艺术与山东琴书的起源和发展,继而分析了两者在长期融合渗透中的互相影响。

关键词:鲁西南筝乐;山东琴书;关系

筝是我国出现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在不断发展中产生了众多流派。其中,山东筝派是中国八大筝派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西南筝乐又是山东筝派的重要分支。山东琴书是山东的地方曲艺品种,从早期的文人自娱、民间的业余玩局,逐渐发展为职业演唱—撂地说书。

本文从鲁西南筝乐与山东琴书的发展、筝为山东琴书的相互影响方面,分析了鲁西南筝乐与山东琴书的关系。

一、鲁西南筝乐概述

(一)鲁西南筝乐的来源与发展

山东筝主要流传在鲁西南菏泽地区和鲁西聊城地区,尤其是被人们称为“筝琴之乡”的菏泽地区。古代鲁西南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但民间音乐形式多样,山东琴书尤为活跃,鲁西南筝的部分筝曲就由此发展而来[1]。

春秋战国之际,琴瑟在齐国民间广为流传。两千多年来,山东筝乐与众多音乐相融合,不断演进和丰富。以张为昭为代表的乐师重视传统,艺术风格含蓄而刚劲有力。赵玉斋等人在古筝技巧方面进行革新,将左手解放到琴码右边演奏,大大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 [2]。

(二)鲁西南筝乐的艺术表现

1.鲁西南筝的演奏技法

鲁西南筝的快板曲注重右手勾、托、抹、花、撮等技法运用,慢板曲注重左手的按、滑、揉、吟、颤、点等技法。右手弹弦时主要运用的是大指、食指和中指,运用勾、托、 抹、撮等演奏技法。左手揉弦、滑音和按音运用较多。这些技法极具地方特点,听起来犹如当地方言。

2.鲁西南筝曲的音乐风格

鲁西南筝乐源远流长,经过一代代筝曲艺人传承,其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郁,既有高亢豪放的阳刚之气,又有含蓄细腻的韵味。代表作品有:《汉宫秋月》、《降香牌》、《高山流水》、《凤翔歌变奏曲》、《包楞调》、《丰收锣鼓》等。

二、山东琴书的概述

(一)山东琴书的历史渊源

山东琴书是山东重要的地方曲艺品种, 又称“小曲子”、“唱扬琴”、“山东扬琴”等,发源于清代乾隆初年鲁西南的菏泽(古曹州)地区。新修《曹县方志》有“曹县为山东琴书主要发源地,相传已有200年历史”的记载。清朝乾隆年间(1780年),曹县出现了唱小曲子的名家梁启祥,其后的名家袁绰然、苗金福等曾赴开封、济宁等地献艺,使其逐渐流布全省。

(二)山东琴书的分类

1962年10月的 “山东琴书流派座谈会”将山东琴书流派正式确定为“南、北、东”三路。南路琴书产生最早,在此基础上先后形成了东路和北路琴书。

1.南路琴书

南路琴书以曲牌联结演唱数目,撂地说书,逐渐形成以《凤阳歌》和《垛子板》为主、牌子曲为辅的较固定的唱腔结构形式。代表人物是“茹派”茹兴礼和“李派”李凤兴。

2.东路琴书

东路琴书源于南路琴书,流传于济南以东,至胶东半岛各县市。由光绪年间唱四平调的艺人商秀玲学习南路琴书后,结合《四平调》改用当地方言发展而成。

3.北路琴书

北路琴书以济南为中心,流传于鲁西北一带。创始人邓九如借鉴京戏、京韵大鼓等唱腔之长,将老凤阳歌大顶板的唱法,进行突破和革新[3]。

(三)山东琴书的特点

山东琴书的演出形式一般为二至五人,演唱者分赶角色兼乐器伴奏。分赶角色者一般二至三人,余者为伴奏兼伴唱。传统的演唱讲究稳重大方,演唱者正襟危坐,仪态端庄,靠富于变化的唱腔和伴奏配合完成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表达。

三、筝与山东琴书的关系

(一)筝为山东琴书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古筝对于山东琴书的伴奏以随腔伴奏为主,并以加花及对比的方法突出唱腔。旋律上以唱腔为主,筝乐伴奏紧密随行;演奏上,古筝以细密的音符对旋律加花,丰富原有唱腔的表现。

随腔伴奏一般是重复唱腔的主旋律,与唱腔的音高、时值及力度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加花伴奏跟随曲调、脱陈唱腔,同时装饰点缀、增加曲韵,达到“拖腔送韵”的效果。

(二)琴书唱腔对鲁西南筝乐风格的影响

筝艺人在长期琴书伴奏的过程中,吸收和借鉴琴书唱腔曲牌特点,把曲牌唱腔独立演奏,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小板筝曲[4],如《降香牌》、《上河调》等。加工改编原有小曲也产生了一些独立演奏的中型乐曲,如高自成的《天下同变奏》、《琴书曲牌联奏》等。筝艺人把唱牌筝乐化的同时,继续保留了琴书本身的风格,音色刚劲有力、古朴自然,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三)琴书曲牌音乐对筝曲演奏技法的影响

1.技法“密摇”的产生

老一辈筝艺术家们将山东琴书曲牌移植在古筝上演奏时加入了新的技巧,其中具有特点的是密摇[5]。根据琴书曲牌《天下同》改编的《天下同变奏》运用“密摇”,将四分音符变为四个十六分音符或前八后十六的形式,对原唱腔进行不同节奏与时值的变幻组合,形成了疏密有致的效果。

2.技法“花指”的产生

花指即在一定的时值内连续拨数弦,提高曲韵,达到“托腔送韵”的效果。乐曲《高山流水》中频繁使用了花指,如乐曲第一小节,在半拍时值内滑到了低音6(la)弦。

3.“二变之音”

演奏者左手按压左侧弦,使音升高产生“二变之音”4与7,丰富、装饰了旋律,也成为了山东筝乐的地方特色[6]。

四、结语

鲁西南筝乐与山东琴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鲁西南筝乐对琴书唱腔、曲牌的吸收和借鉴,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演奏技巧、音乐风格和具有器乐化手法的独奏曲目。而古筝作为山东琴书的伴奏乐器之一,也丰富了山东琴书的表现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鲁西南筝将会在民族乐器中更加璀璨夺目,本篇论文的撰写希望更多人能了解鲁西南筝中蕴含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关注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佚名.郓城古筝发新枝 鲁西南大地传妙曲——山东筝派及对鲁西南乐曲的影响[N].菏泽日报,20120108(B3)

[2]闫永丽.山东筝派与筝曲的发展和艺术风格[N].菏泽学院报,2007(01)-113

[3]张军.山东琴书研究[M].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4

[4]王虹. 论山东琴书对山东筝乐的影响[A].2010年,山东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5]王笑天.山东筝派艺术与名曲[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8

[6]魏永杰.浅析山东筝与山东琴书的关系[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03)-114

猜你喜欢

关系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与整合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关系的分析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