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开设旅游文化学公选课的实践与建设思路

2014-08-08陈国生袁鹏唐婧陈晓亮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旅游课程文化

陈国生+袁鹏+唐婧+陈晓亮

摘要:旅游是一种对于文化的体验与认知的过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活动吸引游人的魅力所在。地方高校开设“旅游文化学”公选课是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湖南工学院通过精心设计专题讲课内容,严格管理教学过程,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地方高校;旅游文化学;素质教育;公选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291-03

一、地方高校公选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2013年12月份我们对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会计学和市场营销三个专业的2 225名本专生进行了一次针对学院公选课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公选课的选择目的、选择因素、选课方式、课程体系、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及公共课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等方面。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 058份。调查报告显示,96%的人认为公选课需要改革,39%的在校生对所开设的公选课总体评价不满意。一方面,对公选课不感兴趣的人占了学生总人数的一大半;另一方面,100%的被调查者希望增加实践性课程。其中的原因,一是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二是课程设置文理分割。三是教学方法落后。四是教材跟不上时代。五是选修课的比例偏低[1]。2009年湖南工学院就已开始尝试在非旅游专业开设“旅游文化学”的课程,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效果、教学特色上,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1.旅游文化学拓展了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2],主要以公选课的形式开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人才越来越受重视,使得许多高校只重视专业教育,课程完全是围绕专业设计的。

2.旅游文化学弥补了理科类院校内文科课程的缺乏。中国的素质教育已建立的公选课程体系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外语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及科学文化通识教育[3],但文科与理科始终存在着鸿沟,彼此缺少联系。各大院校文理渗透课程少,因而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怀特海说过:“没有人文教育的技术教育是不完备的,而没有技术教育就没有人文教育……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成为博学多才和术精艺巧的人。”[4]旅游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它有着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涉及文化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资源学、建筑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各类文理课程。

3.旅游文化学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目前,国内仍存在一种教育方式“填鸭式”,即教师习惯性地将学生视为教学的灌输对象,而我们广大的学生也毫不置疑地接受知识。相当多的大学公共外语教师还在使用录音机进行教学,导致“哑巴外语”成为普遍现象[5]。听录音、重复录音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交流。另外,大学里,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等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往往采取单纯的理论与知识灌输,而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关注的问题缺乏应有的回应和深入的理论分析[6]。旅游文化学课的教学可通过案例分析式、讨论式、活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对旅游文化的某些问题以研究的角度讨论,引导学生以积极思维代替被动接受,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实际应用能力。

4.旅游文化学为国内教材注入了新鲜血液。与国外旅游文化学教材相比,国内教材的质量不管在内容还是出版印刷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国内旅游文化学教材,从内容来看,形象的图表资料明显较少,特别是彩色版教材凤毛麟角,印刷与纸张质量也相对较差。而国外旅游文化学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印刷和纸张质量好,内容图文并茂,特别是配有大量的彩色图表,教学素材丰富,非常形象生动。湖南工学院在教学中,引入了国外旅游文化相关教材,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们普遍觉得,这一系列的文化教材不仅立体感强,而且为他们带来了旅游文化学科领域研究最前沿的观点。

5.旅游文化学提升了公共课的选修率。1779年,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就提出过大学要实行选课制的观点,1825年,弗吉尼亚大学开始试行选课制,1869年,查尔斯·艾略特当选哈佛校长后,为打破古典课程在各大学中牢不可破的统治地位,引进实用学科,大胆推出了选修课制度[7]。

二、开设旅游文化学为公共选修课的必然性

1.大学生旅游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旅游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长知识。中国古代旅游多属少数人的消遣活动,游者范围主要有帝王、贵族、官僚、地主等人及其附庸士大夫阶层。平民百姓仅在佳庆节日到近地出游,如踏青、赶庙会等。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成为当代中国的旅游群体中特别活跃的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

2.大学生文化的需求。文化的基本功能就是培育人。从起源说,文化是“人化”,人的主体性的对象化;从功能上说,文化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8]。高层次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主要依靠文化积淀。文化,文化,根本在化。这个化就是内化、融合、升华、超越,把正确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灵魂里。现在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校园和社会能为他们提供展示各种才能的舞台。一旦遇到挫折,他们也时常会困扰为什么而活,怎样活着。没有坚实的文化积累、开阔的文化视野、丰厚的文化素养,即便有足够的聪明,也不是大聪明,也不是大智慧。只有高技能,没有文化底蕴,充其量是人手,不是人才,生存尚可,发展乏力。他们活着需要支撑生命的东西,他们发展需要鼓励依据的东西,归根到底,需要寻找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现在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有三:第一是优秀文化,第二是经典哲学,第三是人类的基本价值理念。

3.大学生与旅游文化。众所周知,文化与历史不可分割,优秀历史文化对大学生有着莫名的吸引力。但纯粹的历史文化课的开设过于单调,仅靠教师对文化的理解和对经典哲学的诠释,立体感不强。而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文化亦可以促进旅游。旅游是什么?是生活;文化是什么?也是生活。生活,就是旅游文化的核心生命力。脱离了生活,旅游产品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9]。旅游文化只有与大学生活息息相通,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才是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旅游文化学主要研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文化在旅游中的具体表现与运用、以及旅游文化的相关理论、文化在旅游中运用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对旅游文化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大学生在以后的人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地方高校开设旅游文化学公选课的思考

1.旅游文化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国旅游文化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极强的、边缘交叉的人文学科。它是以研究旅游客体为中心的旅游文化诸事象及其本质联系的学科。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业离不开文化。学好《中国旅游文化学》课程,深刻领会和挖掘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是促进旅游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作为湖南工学院非旅游类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我们遵循旅游文化课的科学性、趣味性与知识性开设旅游文化专题。主要内容有:(1)绪论:旅游与旅游文化;(2)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类型及其特征;(3)中国古代山水旅游文学;(4)当代散文的旅游文化价值;(5)园林文化;(6)建筑文化;(7)宗教文化;(8)民俗文化;(9)饮食文化(包括酒文化、茶文化);(10)花木文化;(11)旅游文化产业化[10]。中国旅游文化是中国文化最形象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它深刻而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本课程以中国旅游文学为主,以专题的形式,主要讲述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园林、中国宗教旅游资源、民情风俗与民族旅游资源、中国的风物特产等,使学生了解中国旅游历史文化的基本情况,了解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旅游层次,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了解中国旅游文化中特别鲜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关注现实社会的精神、使学生在接受旅游文化熏陶的同时,将中国旅游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优秀传统在现实社会中得以承继和发扬。

endprint

2.学生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虽然是为非旅游类大学生开设这门公选课,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近年来我们在学生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上主要注意三个结合和一个互换。(1)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在讲授酒文化的欣赏,对一些重要的知识、概念做出阐述之后,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把各类酒文化及相关的知识通过电子媒介演示,让学生置身于该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亦可帮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里,对酒文化有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和立体的感受,这能增加学生对酒文化的兴趣,并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11]。(2)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在讲授完中国饮食文化、园林文化和旅游纪念品审美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一份菜单、设计一个主题园林或者为自己的家乡设计一个特色型旅游纪念品,这主要是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方法,在每次的作业中,都可以发现让人惊喜的作品。在讲授旅游企业文化后,为学生树立企业大学的观念,利用课余时间去走访衡阳的各大饭店,一方面是去看饭店的布置、风格、服务,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去了解衡阳各大饭店的个性化服务、市场营销等情况,并且通过调查做一份包含现状和提高措施的报告。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系统化与层次化的结合。由于非旅游学生对于旅游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相对较慢,所以在系统学习旅游文化课程的同时,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要遵循一定的层次递进。第一层基本技能培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技能。如旅游企业里的铺台布、餐巾折花、托盘、斟酒、中餐摆台、前厅预订、前厅接待、前厅投诉等等。第二层管理能力培训,主要培养学生对涉及旅游企业管理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处理。如菜单的设计、旅游市场问卷调查的设计、分析,餐厅布局的设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数据分析与决策。第三层创新决策能力的培训,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后,从旅游文化的角度,进行独立的创新与决策。如微型项目的设计,旅游企业或旅游景区营销策划、旅游创业设计等[11]。(4)老师与学生角色互换。与学生互换角色,让他们做一次小老师,上讲台讲课。采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好授课内容,要选择学生有兴趣和比较熟悉的部分,比如旅游活动对本土文化的影响,或者当地的民俗文化等。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充当老师这一角色进行授课,不单是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等,也是他们对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的一次检验。我们也可以通过摄像机把学生的讲解过程摄下来并播放出来,让学生自己可以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也可以进行个性化地教学[12]。

3.旅游文化学公共课的考核方式。大学里课程的考核多以考试为主,虽然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选修公共课的学生普遍存在“上课随便听听,考前拼命背背”的思想,因此必须变单一的考试模式为灵活多变的多元考试模式[13]。为此,针对公选课学生专业、自然班级呈现分散性的特点,公选课考核方式主要采取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课程成绩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75%,考试成绩占25%。这种考核方式突出了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对平时成绩的评定,加强对学生的严格考勤、严格考核,强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的第一责任人意识。

4.教学效果的评估。湖南工学院开设旅游文化学公选课,主要目的并不是培养学生精深的专业技能、把学生培养成旅游学家,而是通过科学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培养学生的旅游科学素质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科学素质教育课。特别是通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野外教学实践,理工科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以及获取、运用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增强,他们中有不少人在大学阶段就发表了论文。据统计,从2009年“旅游文化学”野外教学开展以来,选修旅游文化学公选课学生已在正式刊物发表论文17篇,16人参与5个课题的调研。在近三年学生评教中,旅游文化学根据湖南工学院“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在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专业水平、教学效果、教学特色方面综合得分均超过90分,平均分为94.8分,受到学生一致好评。几年来一直排列在湖南工学院本专科教学前列。

学生在课后问卷中写道:这是一门精品课程,是上大学以来听得最明白的一门课程,学生没有一次因为无故缺席过。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许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技术方法和路线,特别是教师在布置的相关景区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工程设计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因此,学生认为这门没有让学生自己失望。学生认为教师素质高,思路清晰,授课方法得当,系统性强且注意细节,真正地学到了旅游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赵卫平.新建本科高校发展战略探析:存在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7,(7):3-4.

[2]孔钢城,雷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问题浅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8):107-113.

[3]杨岚.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促进文化素质教育[EB/OL].中国教育报网络版第六版,http://www.jyb.com.cn/cm/jycm/beijing/zgjyb/

6b/t20071119_126302.htm,2007-11-19.

[4]欧内斯特·博耶.美国大学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129.

[5]潘光.职校生为何不爱学基础文化课[J].西北职校,2008,(2):35-36.

[6]倪丽娟,陈辉.制约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教育,2007,(9):40-41.

[7]王欢.学分制如何走出困境[N].光明日报,2005-12-28.

[8]李魏.旅游与文化互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6):116-118.

[9]王大悟.旅游文化之当代解读[J].旅游科学,2007,(8):19-23.

[10]唐婧,陈国生.旅游文化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J].理论新探索,2008,(5):23-27.

[11]卢海霞,谢世川.对设计性与综合性的旅游实验项目的开发探讨[J].经济师,2007,(3):87-88.

[12]罗文,陈国生.《旅游文化学》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问题[J].职业时空,2008,(5):30-32.

[13]倪丽娟,陈辉.制约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教育,2007,(9):40-41.

[责任编辑 魏杰]

收稿日期:2014-04-09

基金项目:陈国生主持的2013年度湖南工学院探究式教学示范课程《旅游文化学》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国生(1965-),男,湖南常宁人,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从事区域经济与旅游管理研究;袁鹏(1977-),男,湖南长沙人,副所长,副教授,硕士,从事区域经济与旅游管理研究;唐婧(1981-),女,湖南永州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区域经济与旅游管理研究;陈晓亮(1983-),男,湖南常宁人,讲师,硕士,从事区域经济与旅游管理研究。

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课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谁远谁近?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