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2014-08-08柳絮
摘要:为了了解转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文化程度、职务、家庭类型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转型高校大学生524人进行调查。转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性别、文化程度、职务、家庭类型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转型高校;SCL-90;随机抽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275-02
转型高校是指从传统学术型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变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既要达到本科层次的学业标准,又要符合地方应用型教育的特殊要求。如新乡学院、黄淮学院等。与普通高校相比,师资力量、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发展都在转变,故又称转型高校。转型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那么转型高校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大学生的性别、文化程度、职务、家庭类型是什么关系,带着这个问题,开始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从转型高校随机抽取5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得有效样本524份,有效回收率98.87%。其中年龄范围17~24岁,平均年龄20.33±1.29岁;其中,男性168人,女性356人;专科116人,本科408人;干部115,非干部409人;城市有100人,乡村有424人;文科186人,理科338人;属于独生子女家庭的有80人,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有444人。调查时间为2014年3月。
(二)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转型高校大学生一般情况,包括性别、文化、职务、城乡、专业与家庭类型等。采用国际上比较权威和常用的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调查,量表包括10个因子和90个项目,内容涉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情绪状态、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方面。每个项目均采用5级计分方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得分越低,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量表各因子效度系数在0.77~0.99之间,评定结果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1]。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t检验。
二、结果
(一)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转型高校大学生SCL-90各因子比较(见下页表1)
下页表1所示,转型高校男大学生在躯体化、敌对和其他3因子及总均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p<0.05,p<0.01)。女大学生在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1)。本科生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均分显著高于专科生(p<0.05,p<0.01)。
(二)不同职务、家庭类型转型高校大学生SCL-90各因子比较(见下页表2)
下页表2所示,转型高校没担任干部的大学生在强迫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和其他6因子及总均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担任干部职务的大学生(p<0.01)。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强迫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其他6因子及总均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p<0.05,p<0.01)。
三、讨论
调查研究所得结果与前人研究有一定差异。杨红梅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分在性别、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曾菁等人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非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男生[3]。这一结果说明转型高校大学生与其他本科高校大学生相比有自身的特性。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转型高校大学生的来源与其他本科高校不同,如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多,来自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比独生子女多。
在性别上,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大学生,其原因可能是男生感受到较大压力,中国传统观念中对男性的期望较大,竞争意识强,这会影响躯体和饮食睡眠,敌对情绪较重;从文化程度看,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专科生,其原因可能是本科生自身的期望水平过高,与现实有一定差距,没有及时疏导,这会导致他们的健康水平差;从职务上看,没担任干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担任干部的大学生,原因可能是干部学生实践机会较多,接触到的人更多,更了解现实社会;从家庭类型上看,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可能原因是,独生子女个性较强,人际关系紧张,父母的过分溺爱和保护,会导致他们的情绪水平较差。
参考文献:
[1]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53-156.
[2]杨红梅.滇西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8):223-226.
[3]曾菁,沈针,李佳孝.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7):39-43.
[责任编辑 魏杰]
收稿日期:2014-03-28
基金项目:新乡学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2SC10);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教社科[2013]445号)
作者简介:柳絮(1982-),女,河南驻马店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心理学教育教学工作研究。
endprint
摘要:为了了解转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文化程度、职务、家庭类型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转型高校大学生524人进行调查。转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性别、文化程度、职务、家庭类型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转型高校;SCL-90;随机抽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275-02
转型高校是指从传统学术型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变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既要达到本科层次的学业标准,又要符合地方应用型教育的特殊要求。如新乡学院、黄淮学院等。与普通高校相比,师资力量、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发展都在转变,故又称转型高校。转型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那么转型高校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大学生的性别、文化程度、职务、家庭类型是什么关系,带着这个问题,开始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从转型高校随机抽取5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得有效样本524份,有效回收率98.87%。其中年龄范围17~24岁,平均年龄20.33±1.29岁;其中,男性168人,女性356人;专科116人,本科408人;干部115,非干部409人;城市有100人,乡村有424人;文科186人,理科338人;属于独生子女家庭的有80人,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有444人。调查时间为2014年3月。
(二)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转型高校大学生一般情况,包括性别、文化、职务、城乡、专业与家庭类型等。采用国际上比较权威和常用的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调查,量表包括10个因子和90个项目,内容涉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情绪状态、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方面。每个项目均采用5级计分方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得分越低,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量表各因子效度系数在0.77~0.99之间,评定结果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1]。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t检验。
二、结果
(一)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转型高校大学生SCL-90各因子比较(见下页表1)
下页表1所示,转型高校男大学生在躯体化、敌对和其他3因子及总均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p<0.05,p<0.01)。女大学生在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1)。本科生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均分显著高于专科生(p<0.05,p<0.01)。
(二)不同职务、家庭类型转型高校大学生SCL-90各因子比较(见下页表2)
下页表2所示,转型高校没担任干部的大学生在强迫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和其他6因子及总均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担任干部职务的大学生(p<0.01)。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强迫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其他6因子及总均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p<0.05,p<0.01)。
三、讨论
调查研究所得结果与前人研究有一定差异。杨红梅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分在性别、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曾菁等人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非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男生[3]。这一结果说明转型高校大学生与其他本科高校大学生相比有自身的特性。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转型高校大学生的来源与其他本科高校不同,如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多,来自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比独生子女多。
在性别上,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大学生,其原因可能是男生感受到较大压力,中国传统观念中对男性的期望较大,竞争意识强,这会影响躯体和饮食睡眠,敌对情绪较重;从文化程度看,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专科生,其原因可能是本科生自身的期望水平过高,与现实有一定差距,没有及时疏导,这会导致他们的健康水平差;从职务上看,没担任干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担任干部的大学生,原因可能是干部学生实践机会较多,接触到的人更多,更了解现实社会;从家庭类型上看,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可能原因是,独生子女个性较强,人际关系紧张,父母的过分溺爱和保护,会导致他们的情绪水平较差。
参考文献:
[1]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53-156.
[2]杨红梅.滇西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8):223-226.
[3]曾菁,沈针,李佳孝.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7):39-43.
[责任编辑 魏杰]
收稿日期:2014-03-28
基金项目:新乡学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2SC10);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教社科[2013]445号)
作者简介:柳絮(1982-),女,河南驻马店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心理学教育教学工作研究。
endprint
摘要:为了了解转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文化程度、职务、家庭类型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转型高校大学生524人进行调查。转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性别、文化程度、职务、家庭类型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转型高校;SCL-90;随机抽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275-02
转型高校是指从传统学术型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变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既要达到本科层次的学业标准,又要符合地方应用型教育的特殊要求。如新乡学院、黄淮学院等。与普通高校相比,师资力量、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发展都在转变,故又称转型高校。转型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那么转型高校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大学生的性别、文化程度、职务、家庭类型是什么关系,带着这个问题,开始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从转型高校随机抽取5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得有效样本524份,有效回收率98.87%。其中年龄范围17~24岁,平均年龄20.33±1.29岁;其中,男性168人,女性356人;专科116人,本科408人;干部115,非干部409人;城市有100人,乡村有424人;文科186人,理科338人;属于独生子女家庭的有80人,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有444人。调查时间为2014年3月。
(二)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转型高校大学生一般情况,包括性别、文化、职务、城乡、专业与家庭类型等。采用国际上比较权威和常用的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调查,量表包括10个因子和90个项目,内容涉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情绪状态、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方面。每个项目均采用5级计分方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得分越低,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量表各因子效度系数在0.77~0.99之间,评定结果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1]。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t检验。
二、结果
(一)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转型高校大学生SCL-90各因子比较(见下页表1)
下页表1所示,转型高校男大学生在躯体化、敌对和其他3因子及总均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p<0.05,p<0.01)。女大学生在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1)。本科生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均分显著高于专科生(p<0.05,p<0.01)。
(二)不同职务、家庭类型转型高校大学生SCL-90各因子比较(见下页表2)
下页表2所示,转型高校没担任干部的大学生在强迫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和其他6因子及总均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担任干部职务的大学生(p<0.01)。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强迫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其他6因子及总均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p<0.05,p<0.01)。
三、讨论
调查研究所得结果与前人研究有一定差异。杨红梅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分在性别、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曾菁等人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非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男生[3]。这一结果说明转型高校大学生与其他本科高校大学生相比有自身的特性。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转型高校大学生的来源与其他本科高校不同,如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多,来自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比独生子女多。
在性别上,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大学生,其原因可能是男生感受到较大压力,中国传统观念中对男性的期望较大,竞争意识强,这会影响躯体和饮食睡眠,敌对情绪较重;从文化程度看,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专科生,其原因可能是本科生自身的期望水平过高,与现实有一定差距,没有及时疏导,这会导致他们的健康水平差;从职务上看,没担任干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担任干部的大学生,原因可能是干部学生实践机会较多,接触到的人更多,更了解现实社会;从家庭类型上看,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可能原因是,独生子女个性较强,人际关系紧张,父母的过分溺爱和保护,会导致他们的情绪水平较差。
参考文献:
[1]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53-156.
[2]杨红梅.滇西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8):223-226.
[3]曾菁,沈针,李佳孝.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7):39-43.
[责任编辑 魏杰]
收稿日期:2014-03-28
基金项目:新乡学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2SC10);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教社科[2013]445号)
作者简介:柳絮(1982-),女,河南驻马店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心理学教育教学工作研究。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