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币流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4-08-08郭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分币在货币流通中的作用有所减弱,支付渠道逐渐减少,使用量也逐年下降,采取向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个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天津市各个主体分币使用状况进行调研,并对目前分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分币;流通;调查
中图分类号:F8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094-02
为了解天津市分币流通状况,我们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天津市辖内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使用分币的情况开展了调查,此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 500份,其中金融机构网点调查问卷800份,企事业单位调查问卷700份,个人调查问卷2 000份。
一、天津市分币使用现状
(一)金融机构使用分币情况
1.目前分币使用主要集中于金融机构结息、百货超市找零等方面。2013年被调查金融机构全年通过柜台支付的分币合计11.87万元,其中用于个人结息的分币额为9.33万元,占分币支付总额的78.6%,其次为百货超市找零支付,为9 325.13元,占分币支付总额的7.9%,用于支付其他业务的分币金额较少,占分币支付总额的比例均低于5%。
2.金融机构对于停止分币流通的意见较为一致。调查过程中,668家被调查金融机构对于停止分币流通持“赞同”意见,占到被调查金融机构总量的83.5%,持不同意见的仅占16.5%。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货币流通量的不断增加,分币仅在固定的某项业务中有一定量的需求,其余业务对于分币的需求量相对不大。
(二)企事业单位使用分币情况
1.分币的实际使用率较低,企事业单位对金融机构的分币供应普遍感觉充足。参与调查的企事业单位范围较广,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物流仓储业等各类型企业。被调查企事业单位中,有54家企事业单位“经常”使用分币,仅占被调查总量的7.7%。在分币使用过程中,认为金融机构分币供应“充足”的企事业单位占到58.3%,有80家企事业单位认为金融机构分币供应“严重不足”,仅占被调查总量的11.43%。
2.分币支付功能减弱,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影响甚微。据调查,对于客户不支付分币部分款项的行为,有584家企事业单位表示“同意”或“无所谓”,占被调查总量的83.4%,仅有16.6%的被调查企事业单位表示“不同意”。若分币停止流通,71.6%的被调查单位表示不会对本单位经营管理产生任何影响,有26家表示会对其产生“严重”影响,仅占被调查总量的3.7%。
3.大部分被调查企事业单位对分币停止流通的态度趋于认同,且准备有相应对策。700家被调查企事业单位中,77.7%的单位认为分币“没有”继续流通的必要,可以退出流通领域。若分币停止流通,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会选择“降价凑整”的方式对产品或服务定价,另有37.6%的单位会采取“涨价凑整”的方式对产品或服务定价。在分币停止流通的最大影响方面,40%的被调查企事业单位选择了“支付效率”,“物价”、“经济利益”和“其他”占比则较为均衡,均在20%左右。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使用分币并不频繁,一般企业客户基本对分币无需求,对于客户不支付分币的行为也会保持较为宽容的态度,同时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慢慢降低了对分币的依赖,认为分币停止流通对其经营活动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三)个人使用分币情况
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物价水平的上涨、分币实际支付能力的下降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分币越来越不被人们所重视。在收回的2 000份个人调查问卷中,77.2%的个人几乎不使用分币,19.1%的个人“偶尔”会使用分币,仅有73人选择“经常”使用分币,占被调查总量的3.7%。61.55%的问卷对象认为金融机构的分币供应“充足”,仅有88人选择“严重不足”,占比为4.4%。大部分调查对象对于他人或单位不支付分币部分款项持“同意”或“无所谓”的态度,仅有5.2%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不同意”。78.3%的个人认为分币停止流通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任何影响,仅有57人表示分币流通会对其日常生活有“严重”影响,占到被调查总量的2.8%。对于分币有无继续流通必要问题,被调查对象中1 659人认为“没有”必要,占问卷总量的83%,其余17%的个人认为分币还需继续流通,“有”流通必要。
通过对个人的调查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绝大部分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已不使用分币,在收到结息业务付予的分币或超市、批发市场消费找零的分币后,大部分人会将其放置家中,使得大部分的分币并不能进入实际的流通领域和交换过程,造成分币的制造成本和社会管理成本已经超越了分币本身的价值。对金融机构的分币供应,大多数人由于无需求而感到供应充足,分币停止流通基本不会对个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二、分币使用量逐渐减少的原因分析
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币的元、角、分等计量单位在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民币分币随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发行流通,至20世纪80年代的三十多年流通过程中,其辅助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但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得到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分币的支付功能弱化,使用空间越来越小,正逐步淡出流通领域,进入收藏市场,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从物价方面看,五十多年前与现在的物价水平不可同日而语。由于物价大幅提高,当前商品标价尾数已经很难看到“分”,绝大部分商品标价尾数均标至“角”,因此流通中辅币的应用就形成了以角币为主的格局,分币的流通价值渐渐降低了。
2.从个人收入水平看,由于个人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无论对于商品销售者还是消费者来说,对分币看得越来越淡,多几分钱或者少几分钱无所谓,在市场买菜时,菜贩也会主动把“分”抹去。社会公众意识形态的变化,使得分币使用量越来越小。
3.从货币实际购买力看,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标志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加之物价不断上涨,导致了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作为最小单位的分币购买力更是变得微乎其微,已经很难说出分币还能买点什么东西了,其支付职能正逐步弱化。
4.从单位使用分币情况看,分币作为一种货币符号和会计记账单位,只在单位账面上反映,而实际很少使用分币。如超市、药店、医院等行业,其产品或服务的定价存在分币时,一般采取降价凑整的方式进行收款,部分超市还采用用商品代替零钱的做法,一旦遇到客户必须要求找零时,收银员一般会用糖果等小商品来代替。
5.从居民使用分币比例看,很多单位在计价时均以“角”为单位,除了银行付息、超市付款找零还在使用分币外,分币使用比例微乎其微。在市场流通中5分、2分和1分的面额已很少出现,在居民的眼里分币价值几乎为零,大量分币由此逐渐沉淀散落,很少进入流通和交换领域。
三、对于分币发行工作的建议
通过对此次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在当今经济环境及货币流通市场中,未来分币的支付结算功能将逐步弱化,分币停止流通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已不构成较大影响,同时取消分币既能降低国家货币流通成本,减少分币流通对银行资源的浪费,又能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因此可以考虑逐步取消分币。
在取消分币过程中,针对分币沉淀量较大的问题,可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和货币流通实际情况,采取一方面逐渐减少分币投放、另一方面加大分币回收的方式,让市场上的分币自然减少,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停止分币流通,同时出台一些政策或措施,改革现行核算计价单位,将基本单位定位到“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支付效率。
参考文献:
[1]尹卫泽,夏云姿.关于分币流通状况的调查[J].时代金融,2012,(32).
[2]张海,李继红.我省市场分币流通情况的调查[J].青海金融,1998,(1).
[3]李树存.做好工作 疏导分币流通渠道[J].中国金融,1981,(11).
[4]黄运方,李旭芙.硬分币单一流通后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J].金融与经济,1986,(12).
[5]刘争良,何雨.浅议硬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西安金融,1995,(2).
[6]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货币金银处课题组.刍议人民币硬币流通规律及问题[J].上海金融,2005,(2).
[7]王英,谢连英.硬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河北金融,1997,(5).
[8]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硬币留存过多,面值有待提高,分币淡出使用[J].浙江金融,2002,(5).
[责任编辑 陈凤雪]
收稿日期:2014-03-19
作者简介:郭佳(1982-),女,山西运城人,中级经济师,从事经济金融研究。
endprint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分币在货币流通中的作用有所减弱,支付渠道逐渐减少,使用量也逐年下降,采取向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个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天津市各个主体分币使用状况进行调研,并对目前分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分币;流通;调查
中图分类号:F8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094-02
为了解天津市分币流通状况,我们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天津市辖内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使用分币的情况开展了调查,此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 500份,其中金融机构网点调查问卷800份,企事业单位调查问卷700份,个人调查问卷2 000份。
一、天津市分币使用现状
(一)金融机构使用分币情况
1.目前分币使用主要集中于金融机构结息、百货超市找零等方面。2013年被调查金融机构全年通过柜台支付的分币合计11.87万元,其中用于个人结息的分币额为9.33万元,占分币支付总额的78.6%,其次为百货超市找零支付,为9 325.13元,占分币支付总额的7.9%,用于支付其他业务的分币金额较少,占分币支付总额的比例均低于5%。
2.金融机构对于停止分币流通的意见较为一致。调查过程中,668家被调查金融机构对于停止分币流通持“赞同”意见,占到被调查金融机构总量的83.5%,持不同意见的仅占16.5%。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货币流通量的不断增加,分币仅在固定的某项业务中有一定量的需求,其余业务对于分币的需求量相对不大。
(二)企事业单位使用分币情况
1.分币的实际使用率较低,企事业单位对金融机构的分币供应普遍感觉充足。参与调查的企事业单位范围较广,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物流仓储业等各类型企业。被调查企事业单位中,有54家企事业单位“经常”使用分币,仅占被调查总量的7.7%。在分币使用过程中,认为金融机构分币供应“充足”的企事业单位占到58.3%,有80家企事业单位认为金融机构分币供应“严重不足”,仅占被调查总量的11.43%。
2.分币支付功能减弱,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影响甚微。据调查,对于客户不支付分币部分款项的行为,有584家企事业单位表示“同意”或“无所谓”,占被调查总量的83.4%,仅有16.6%的被调查企事业单位表示“不同意”。若分币停止流通,71.6%的被调查单位表示不会对本单位经营管理产生任何影响,有26家表示会对其产生“严重”影响,仅占被调查总量的3.7%。
3.大部分被调查企事业单位对分币停止流通的态度趋于认同,且准备有相应对策。700家被调查企事业单位中,77.7%的单位认为分币“没有”继续流通的必要,可以退出流通领域。若分币停止流通,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会选择“降价凑整”的方式对产品或服务定价,另有37.6%的单位会采取“涨价凑整”的方式对产品或服务定价。在分币停止流通的最大影响方面,40%的被调查企事业单位选择了“支付效率”,“物价”、“经济利益”和“其他”占比则较为均衡,均在20%左右。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使用分币并不频繁,一般企业客户基本对分币无需求,对于客户不支付分币的行为也会保持较为宽容的态度,同时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慢慢降低了对分币的依赖,认为分币停止流通对其经营活动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三)个人使用分币情况
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物价水平的上涨、分币实际支付能力的下降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分币越来越不被人们所重视。在收回的2 000份个人调查问卷中,77.2%的个人几乎不使用分币,19.1%的个人“偶尔”会使用分币,仅有73人选择“经常”使用分币,占被调查总量的3.7%。61.55%的问卷对象认为金融机构的分币供应“充足”,仅有88人选择“严重不足”,占比为4.4%。大部分调查对象对于他人或单位不支付分币部分款项持“同意”或“无所谓”的态度,仅有5.2%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不同意”。78.3%的个人认为分币停止流通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任何影响,仅有57人表示分币流通会对其日常生活有“严重”影响,占到被调查总量的2.8%。对于分币有无继续流通必要问题,被调查对象中1 659人认为“没有”必要,占问卷总量的83%,其余17%的个人认为分币还需继续流通,“有”流通必要。
通过对个人的调查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绝大部分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已不使用分币,在收到结息业务付予的分币或超市、批发市场消费找零的分币后,大部分人会将其放置家中,使得大部分的分币并不能进入实际的流通领域和交换过程,造成分币的制造成本和社会管理成本已经超越了分币本身的价值。对金融机构的分币供应,大多数人由于无需求而感到供应充足,分币停止流通基本不会对个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二、分币使用量逐渐减少的原因分析
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币的元、角、分等计量单位在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民币分币随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发行流通,至20世纪80年代的三十多年流通过程中,其辅助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但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得到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分币的支付功能弱化,使用空间越来越小,正逐步淡出流通领域,进入收藏市场,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从物价方面看,五十多年前与现在的物价水平不可同日而语。由于物价大幅提高,当前商品标价尾数已经很难看到“分”,绝大部分商品标价尾数均标至“角”,因此流通中辅币的应用就形成了以角币为主的格局,分币的流通价值渐渐降低了。
2.从个人收入水平看,由于个人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无论对于商品销售者还是消费者来说,对分币看得越来越淡,多几分钱或者少几分钱无所谓,在市场买菜时,菜贩也会主动把“分”抹去。社会公众意识形态的变化,使得分币使用量越来越小。
3.从货币实际购买力看,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标志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加之物价不断上涨,导致了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作为最小单位的分币购买力更是变得微乎其微,已经很难说出分币还能买点什么东西了,其支付职能正逐步弱化。
4.从单位使用分币情况看,分币作为一种货币符号和会计记账单位,只在单位账面上反映,而实际很少使用分币。如超市、药店、医院等行业,其产品或服务的定价存在分币时,一般采取降价凑整的方式进行收款,部分超市还采用用商品代替零钱的做法,一旦遇到客户必须要求找零时,收银员一般会用糖果等小商品来代替。
5.从居民使用分币比例看,很多单位在计价时均以“角”为单位,除了银行付息、超市付款找零还在使用分币外,分币使用比例微乎其微。在市场流通中5分、2分和1分的面额已很少出现,在居民的眼里分币价值几乎为零,大量分币由此逐渐沉淀散落,很少进入流通和交换领域。
三、对于分币发行工作的建议
通过对此次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在当今经济环境及货币流通市场中,未来分币的支付结算功能将逐步弱化,分币停止流通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已不构成较大影响,同时取消分币既能降低国家货币流通成本,减少分币流通对银行资源的浪费,又能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因此可以考虑逐步取消分币。
在取消分币过程中,针对分币沉淀量较大的问题,可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和货币流通实际情况,采取一方面逐渐减少分币投放、另一方面加大分币回收的方式,让市场上的分币自然减少,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停止分币流通,同时出台一些政策或措施,改革现行核算计价单位,将基本单位定位到“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支付效率。
参考文献:
[1]尹卫泽,夏云姿.关于分币流通状况的调查[J].时代金融,2012,(32).
[2]张海,李继红.我省市场分币流通情况的调查[J].青海金融,1998,(1).
[3]李树存.做好工作 疏导分币流通渠道[J].中国金融,1981,(11).
[4]黄运方,李旭芙.硬分币单一流通后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J].金融与经济,1986,(12).
[5]刘争良,何雨.浅议硬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西安金融,1995,(2).
[6]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货币金银处课题组.刍议人民币硬币流通规律及问题[J].上海金融,2005,(2).
[7]王英,谢连英.硬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河北金融,1997,(5).
[8]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硬币留存过多,面值有待提高,分币淡出使用[J].浙江金融,2002,(5).
[责任编辑 陈凤雪]
收稿日期:2014-03-19
作者简介:郭佳(1982-),女,山西运城人,中级经济师,从事经济金融研究。
endprint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分币在货币流通中的作用有所减弱,支付渠道逐渐减少,使用量也逐年下降,采取向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个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天津市各个主体分币使用状况进行调研,并对目前分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分币;流通;调查
中图分类号:F8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094-02
为了解天津市分币流通状况,我们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天津市辖内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使用分币的情况开展了调查,此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 500份,其中金融机构网点调查问卷800份,企事业单位调查问卷700份,个人调查问卷2 000份。
一、天津市分币使用现状
(一)金融机构使用分币情况
1.目前分币使用主要集中于金融机构结息、百货超市找零等方面。2013年被调查金融机构全年通过柜台支付的分币合计11.87万元,其中用于个人结息的分币额为9.33万元,占分币支付总额的78.6%,其次为百货超市找零支付,为9 325.13元,占分币支付总额的7.9%,用于支付其他业务的分币金额较少,占分币支付总额的比例均低于5%。
2.金融机构对于停止分币流通的意见较为一致。调查过程中,668家被调查金融机构对于停止分币流通持“赞同”意见,占到被调查金融机构总量的83.5%,持不同意见的仅占16.5%。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货币流通量的不断增加,分币仅在固定的某项业务中有一定量的需求,其余业务对于分币的需求量相对不大。
(二)企事业单位使用分币情况
1.分币的实际使用率较低,企事业单位对金融机构的分币供应普遍感觉充足。参与调查的企事业单位范围较广,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物流仓储业等各类型企业。被调查企事业单位中,有54家企事业单位“经常”使用分币,仅占被调查总量的7.7%。在分币使用过程中,认为金融机构分币供应“充足”的企事业单位占到58.3%,有80家企事业单位认为金融机构分币供应“严重不足”,仅占被调查总量的11.43%。
2.分币支付功能减弱,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影响甚微。据调查,对于客户不支付分币部分款项的行为,有584家企事业单位表示“同意”或“无所谓”,占被调查总量的83.4%,仅有16.6%的被调查企事业单位表示“不同意”。若分币停止流通,71.6%的被调查单位表示不会对本单位经营管理产生任何影响,有26家表示会对其产生“严重”影响,仅占被调查总量的3.7%。
3.大部分被调查企事业单位对分币停止流通的态度趋于认同,且准备有相应对策。700家被调查企事业单位中,77.7%的单位认为分币“没有”继续流通的必要,可以退出流通领域。若分币停止流通,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会选择“降价凑整”的方式对产品或服务定价,另有37.6%的单位会采取“涨价凑整”的方式对产品或服务定价。在分币停止流通的最大影响方面,40%的被调查企事业单位选择了“支付效率”,“物价”、“经济利益”和“其他”占比则较为均衡,均在20%左右。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使用分币并不频繁,一般企业客户基本对分币无需求,对于客户不支付分币的行为也会保持较为宽容的态度,同时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慢慢降低了对分币的依赖,认为分币停止流通对其经营活动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三)个人使用分币情况
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物价水平的上涨、分币实际支付能力的下降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分币越来越不被人们所重视。在收回的2 000份个人调查问卷中,77.2%的个人几乎不使用分币,19.1%的个人“偶尔”会使用分币,仅有73人选择“经常”使用分币,占被调查总量的3.7%。61.55%的问卷对象认为金融机构的分币供应“充足”,仅有88人选择“严重不足”,占比为4.4%。大部分调查对象对于他人或单位不支付分币部分款项持“同意”或“无所谓”的态度,仅有5.2%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不同意”。78.3%的个人认为分币停止流通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任何影响,仅有57人表示分币流通会对其日常生活有“严重”影响,占到被调查总量的2.8%。对于分币有无继续流通必要问题,被调查对象中1 659人认为“没有”必要,占问卷总量的83%,其余17%的个人认为分币还需继续流通,“有”流通必要。
通过对个人的调查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绝大部分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已不使用分币,在收到结息业务付予的分币或超市、批发市场消费找零的分币后,大部分人会将其放置家中,使得大部分的分币并不能进入实际的流通领域和交换过程,造成分币的制造成本和社会管理成本已经超越了分币本身的价值。对金融机构的分币供应,大多数人由于无需求而感到供应充足,分币停止流通基本不会对个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二、分币使用量逐渐减少的原因分析
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币的元、角、分等计量单位在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民币分币随第二套人民币开始发行流通,至20世纪80年代的三十多年流通过程中,其辅助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但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得到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分币的支付功能弱化,使用空间越来越小,正逐步淡出流通领域,进入收藏市场,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从物价方面看,五十多年前与现在的物价水平不可同日而语。由于物价大幅提高,当前商品标价尾数已经很难看到“分”,绝大部分商品标价尾数均标至“角”,因此流通中辅币的应用就形成了以角币为主的格局,分币的流通价值渐渐降低了。
2.从个人收入水平看,由于个人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无论对于商品销售者还是消费者来说,对分币看得越来越淡,多几分钱或者少几分钱无所谓,在市场买菜时,菜贩也会主动把“分”抹去。社会公众意识形态的变化,使得分币使用量越来越小。
3.从货币实际购买力看,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标志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加之物价不断上涨,导致了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作为最小单位的分币购买力更是变得微乎其微,已经很难说出分币还能买点什么东西了,其支付职能正逐步弱化。
4.从单位使用分币情况看,分币作为一种货币符号和会计记账单位,只在单位账面上反映,而实际很少使用分币。如超市、药店、医院等行业,其产品或服务的定价存在分币时,一般采取降价凑整的方式进行收款,部分超市还采用用商品代替零钱的做法,一旦遇到客户必须要求找零时,收银员一般会用糖果等小商品来代替。
5.从居民使用分币比例看,很多单位在计价时均以“角”为单位,除了银行付息、超市付款找零还在使用分币外,分币使用比例微乎其微。在市场流通中5分、2分和1分的面额已很少出现,在居民的眼里分币价值几乎为零,大量分币由此逐渐沉淀散落,很少进入流通和交换领域。
三、对于分币发行工作的建议
通过对此次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在当今经济环境及货币流通市场中,未来分币的支付结算功能将逐步弱化,分币停止流通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已不构成较大影响,同时取消分币既能降低国家货币流通成本,减少分币流通对银行资源的浪费,又能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因此可以考虑逐步取消分币。
在取消分币过程中,针对分币沉淀量较大的问题,可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和货币流通实际情况,采取一方面逐渐减少分币投放、另一方面加大分币回收的方式,让市场上的分币自然减少,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停止分币流通,同时出台一些政策或措施,改革现行核算计价单位,将基本单位定位到“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支付效率。
参考文献:
[1]尹卫泽,夏云姿.关于分币流通状况的调查[J].时代金融,2012,(32).
[2]张海,李继红.我省市场分币流通情况的调查[J].青海金融,1998,(1).
[3]李树存.做好工作 疏导分币流通渠道[J].中国金融,1981,(11).
[4]黄运方,李旭芙.硬分币单一流通后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J].金融与经济,1986,(12).
[5]刘争良,何雨.浅议硬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西安金融,1995,(2).
[6]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货币金银处课题组.刍议人民币硬币流通规律及问题[J].上海金融,2005,(2).
[7]王英,谢连英.硬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河北金融,1997,(5).
[8]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硬币留存过多,面值有待提高,分币淡出使用[J].浙江金融,2002,(5).
[责任编辑 陈凤雪]
收稿日期:2014-03-19
作者简介:郭佳(1982-),女,山西运城人,中级经济师,从事经济金融研究。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