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林业与贫困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2014-08-08谢琴
作者简介:谢琴(1985—),女,湖南株洲人,讲师,主要从事社区林业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5012503
1社区林业概述
1.1社区林业的概念和内涵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社区林业定义为:吸收当地人参与林业有关的任何活动,泛指在木材或其他林产品缺乏的小块土地上,通过在农场里种树提供经济作物和以家庭或小型作坊的形成对林产品进行加工以增加收入的活动[1]。
结合中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我国学者将其定义为:社区林业是指在农村社区发展中,以林业为对象,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吸引社区村民广泛参与林业生产与经营管理活动,旨在获得自身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森林产品及副产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区的综合、
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该定义包括几个要点:社区村民拥有对森林资源管理的权利;强调社区林业的主体是社区村民;在村民参与社区林业的同时,必须使其受益。
1.2社区林业的特点
1.2.1群众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这是社区林业的本质特征,强调社区村民的主体性,从社区村民的利益出发,调动社区村民参与森林资源管理和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使森林资源能够得到真正有效地保护和利用。
1.2.2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社区村民可以从当地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实际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森林资源管理与经营活动,如在林下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森林旅游等,不仅保护了森林资源,还收获了林下副产品,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
1.2.3内容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社区林业强调社区与林业的整体性,即通过社区村民参与森林资源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1.3社区林业的发展目标
(1)生存目标。主要是满足社区村民的生存需求,如建房用材、烧材、食物等,只有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才能达到其他目标。
(2)发展目标。在满足社区的生存需求的同时,从社区村民的主体地位出发,使村民主动参与到森林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来,促进社区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目标。改变社区村民对森林乱砍乱伐,不合理管理和经营的现状,因地制宜发展农林复合经营类型,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社区和林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2贫困山区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山区大国,山地占70%,有56%的人口生活在山区。因此,森林是山区村民的主要生产资料,靠山吃山,吃山养山是山区村民的发展哲理[3]。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山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山区摆脱贫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成为某些特定物种的天然的种植园。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山区农村所存在的严重的问题。
2.1基础设施落后,可进入性差
山区农村距离城市较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与外界交流不畅。同时,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山区的自然资源不能很好地“走出”山村到达城市市场,而城市的先进文化也不能顺利地“进入”山区农村,落后的交通条件成为贫困山区和城市“沟通”的一道障碍。
2.2生态环境脆弱
特有的海拔和地质条件使山区能承受的外界的干扰能力非常有限,哪怕是细微的干扰都有可能造成山区地质的变化甚至引发自然灾害。另外,因为当地村民仍然沿用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易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2.3山区村民普遍素质较低,思想落后
由于特有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使得山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教育水平落后,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接受外来先进文化,导致山区和城市的“文化鸿沟”越来越宽。同时,文化素质较低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劳动生产率和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导致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2.4山区村民生态意识薄弱
有些山区村民依然坚持依靠销售木材来增加经济收入,只砍树不植林,生态意识薄弱,没有保护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最终导致森林资源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陷入了“越砍越穷,越穷越砍”的恶性循环当中。
2.5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
山区村民由于缺乏资金,没有发展其他产业的经济基础。同时由于缺乏技术支持,使得森林资源优势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这样就使山区村民只能继续墨守成规,遵循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过于依赖森林资源,社会和经济状况停滞不前。
3社区林业与贫困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3.1社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林业
山区的经济属资源型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4]。森林可以提供建房用材,烧材,满足村民的各种需求,解决社区村民的生存问题,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森林还可以为社区提供多种林副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同时也不忽视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地区小气候的生态效益。这些都决定了山区土地资源的利用应以林为主,山区是林业发展的主战场,林业是山区经济的主体,山区脱贫致富,必须在以林为主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山区森林资源,发展社区经济。
3.2传统林业不能有效地解决山区村民的贫困问题
传统林业强调规模经营,把经济效益放在林业经营的首位;传统林业主要采用行政和法律手段推行林业发展的计划,没有从当地村民的实际情况和意愿出发,采用的是从上级到下级的管理方式,过多的追求经济利益。传统林业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视广大村民对森林的依赖和要求,是一种缺乏社会力量支持的林业活动,没有实现森林与社区的协调发展,因此不可能达到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不可能促使林业经济迅速和全面地发展,更不能解决村民的贫困问题。
3.3社区林业是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社区林业以农村社区为对象,从社区村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在社区村民的主动参与下,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下,通过包括农林复合经营和林下经济在内的一系列营林、造林手段,使村民从森林经营管理的利用中满足自身需求并获取收益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社区的生存目标、发展目标和生态目标[5]。
3.3.1调动山区村民的积极性
社区林业既要注重长远目标,即恢复已经被破坏的森林,保护好当前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力求森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也要注重眼前利益,满足山区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实现社区的生存目标。只有实现了生存目标,才能进一步实现社区的发展目标和生态目标[6]。社区林业强调群众的主体性,遵循“谁种树、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这样大大提高了村民参加林业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收入,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促进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3.3.2提高山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善生态环境
传统林业更多的是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社区林业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了重要位置。通过组织授课、培训和实践活动,改变当地村民错误和落后的生产生活观念,进一步提高了山区群众保护环境的意识,为社区林业林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为贫困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7]。因此,社区林业不仅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减少了污染,美化了环境,改善了贫困山区的生态环境。
3.3.3增加山区村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经营模式和技术创新
通过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山区村民可获得木材。同时利用森林资源发展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如在林间种植经济作物,养殖家禽、牲畜等,不仅为山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林副产品,而且销售林副产品也可为村民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并可成为农户增加经济收入的一种有效途径。另外,发展林业还可为农村牧区提供燃料和饲料等等[8]。其次,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当地群众自觉地学习各种经营模式和经营技术,促进了当地经营模式和技术的创新,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endprint
3.3.4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社区林业强调的是群众的主体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因此,社区林业的发展将会给山区的森林资源管理和经营带来一缕阳光,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营林生产,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农村单一的生产结构变得更加多样化。同时,社区林业的发展可延长产业链,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吸收山区剩余劳动力,村民不走出大山可以找到工作,山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9]。
3.3.5林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社区林业的开展形式多样,如在林下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森林旅游等,这些经营模式充分利用了林地和林下空间,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不仅提高了单位土地的生产效率,而且还可提供多种林副产品,满足社区村民的生活和经济需求,促进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10]。
3.3.6社区林业具有持续发展性
社区林业以可持续理论、生态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作为其理论基础,并且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其理论核心[11]。社区林业强调群众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而且还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区的发展,是一种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4结语
山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为山区的经济发展、摆脱贫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而在山区发展社区林业,刚好能舍短取长,充分发挥山区农村的优势,因此社区林业使贫困山区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贫困山区发展社区林业,不能盲目跟风,需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改善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对社区林业的资金及技术扶持力度,为社区林业的发展提供软硬件设施[12]。另外,也考虑山区村民对林产品的需要,并且要根据当地实际条件选择最佳经营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山区的人力、物种、土地等资源优势,从而促进贫困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只要制定出正确合理的社区林业发展战略规划并加以实施,社区林业必将给贫困山区的林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带动贫困山区经济的发展,促进贫困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5月绿色科技第5期参考文献:
[1] 张建国.现代林叶轮[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赖庆奎.社区林业[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3]裴智.发展林下经济,致富山区百姓[J].决策导刊,2010(3):7~8.
[4]刘清华.社会林业与山区扶贫[J].林业经济问题,1997(4):21~25.
[5]李维长,王登举,郭广荣.社区林业:山区脱贫致富的新途径[J].中国绿色时报,2006(11):45~49.
[6]王玉华,张军梅.大力发展社会林业是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J].内蒙古林业,2001(2):6~7.
[7]刘兴贵.浅谈社会林业与农村林业发展[J].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所,1995,11(3):4~5.
[8]苏加鹏,尚洪峰,吴宏宇.论林业建设与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J].内蒙巴盟标研所,2002,12(2):35~36.
[9]杨梅.浅谈社会林业[J].广西林业,2003(6):16~18.
[10] 李维长,王登举,郭广荣.社区林业:山区脱贫致富的新途径[J].中国绿色时报,2006(11):45~49.
[11] 刘清华.社会林业与山区扶贫[J].林业经济问题,1997(4):21~25.
[12] 唐晓琴,邹联付.社会林业与山区农村持续发展[J].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