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均衡贸易发展技术进步与工资差距

2014-08-08杨春艳

商业研究 2014年6期

摘要:理论上,技术进步可以是一个和贸易开放并行影响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计量模型探讨中国非均衡贸易发展、技术进步与地区间工资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非均衡发展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是造成地区间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而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机制并不凸显。引导技术进步偏向于高技能劳动,提高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将成为贸易结构升级以及缩小工资差距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贸易开放;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工资差距

中图分类号:F244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09-19

作者简介:杨春艳(1980-),女,黑龙江双鸭山人,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A790146;山东财经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项目编号:B13012;山东省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3RKB01274。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工资差距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均呈现出相同的扩大趋势,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从现有文献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关于贸易影响工资差距的传导机制的论述都较少。贸易如何影响工资差距以及通过那些渠道作用于工资差距是研究贸易与工资差距关系的重中之重。Jones(1965)对标准S-S定理进行的数学阐释成为贸易影响工资差距的传统商品价格机制。Meschi和Vivarelli(2009)从S-S定理下的商品价格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其他影响收入分配机制三个角度分析了贸易对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1]。

近年来,贸易引致技能型技术进步机制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Acemoglu(1998,2003)研究指出,贸易将引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相比于封闭条件,贸易开放后南方国家的工资差距也扩大了①[2]。Xu(2001)在Acemoglu(1998)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技术进步具有要素偏向性和部门偏向性,使得其国内工资差距扩大[3]。针对中国的实证研究,Li 和Xu(2003)已经注意到贸易引致有偏技术进步的间接传导机制。他发现,作为整体的外资企业对中国工资差距并没有影响,但是外资占绝对比重的企业倾向采用熟练劳动偏向型技术,而外资所占比重比较小的企业则倾向于采用非熟练劳动偏向型技术[4]。另外,潘士远(2007)和马文华(2009)等学者也开始关注贸易引致技术进步机制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分析,缺乏实证检验[5-6]。

上述研究主要集中于在理论上分析贸易影响工资差距的传导机制,并部分的以发达国家数据加以验证,针对中国的系统研究很少,并且忽略了中国贸易非均衡发展特点。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中国贸易非均衡发展现状,系统分析贸易影响中国工资差距的传导机制,并利用地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从理论角度分析贸易引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传导机制;第三部分对中国地区面板数据进行特征性分析,构建计量模型与选取变量;第四部分为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第五部分为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国际贸易、技术进步与工资差距:机制分析

在标准S-S定理下,国际贸易影响要素收入(价格)的商品价格机制可以表述为:对外贸易导致产品需求变化,产品需求变化导致出口产品的扩张,出口产品扩张导致产品价格变化,产品价格变化引致不同要素需求的变化,要素需求的变化导致要素价格的变化,于是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价格)发生变化②。但是,传统的S-S定理与H-O理论一脉相承,存在很多严格的假设条件,使其解释力减弱。于是,部分学者认为国际贸易与技能型技术进步是可以相兼容的,并且贸易方式将影响到技术进步的速度与要素偏向性(Grossman和Helpman,1991;Acemoglu,1998),进而造成工资差距扩大。我们参考Acemoglu(1998、2003)、Gancia和Zilibotti(2005)的研究,分析国际贸易引致技能型技术进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机制[7]。

总第446期杨春艳:非均衡贸易发展、技术进步与工资差距····商 业 研 究2014/06假定:(1)世界包括北方国家(N)和南方国家(S),北方国家熟练劳动(H)丰裕,南方国家非熟练劳动(L)丰富,即HNLN>HSLS。北方国家熟练劳动丰裕,新技术来自于北方国家,而南方国家引用北方研发的新技术。(2)劳动密集型产品由非熟练劳动生产,技能密集型产品由熟练劳动生产,则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相应产品的生产函数为:

Yjh=AjhHj;Yjl=AjlLj,(j=N,S)(1)

其中,Ajh和Ajl分别为北方、南方国家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的产出率。(3)生产中需要投入中间产品,则在封闭条件下,中间品生产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使得工资技能溢价必须服从

ωj=wjhwjl=1-γγ-εHjLj-11+β(ε-1)QhQlβ(ε-1)1+β(ε-1),(ε>1③,0<β≤1,j=N,S)(2)

式(2)显示,如果一国技术的偏向性QhQl既定,则增加熟练劳动供给,会促使技能溢价ωj下降。这说明,如果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的技术水平相同,则熟练劳动供给与技能溢价呈现负相关关系。

根据前面的假定,北方国家研发新技术,南方国家引进使用,但不支付知识产权费用,则在均衡增长路径(BGP)下,有:

QhQl=1-γγεHNLNβ(ε-1)④(3)

QhQl是技能偏向型技术与劳动偏向型技术之比,是衡量技术偏向性的指标。

由于存在0<β≤1,ε>1,根据式(2)和式(3)有:

ωjHjLj<0,ωjQhQl>0(4)

因此,在未考虑贸易情况下,技术为内生变量时,影响一国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工资之比(技能溢价)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命题1。

命题1:一国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工资之比(技能溢价)是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相对供给的减函数,是技能型偏向技术的增函数。

现在,我们转向贸易开放,重点分析贸易开放后对技术偏向性的影响,以及实现均衡时技能溢价的决定机制。贸易开放后,产品价格将趋于均等化,世界技能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为:

P=1-γγ-εQhQlHWLW-β1+β(ε-1)(5)

其中,HW≡HN+θHS,LW≡LN+θLS。值得注意的是,贸易开放后,世界熟练劳动供给由北方国家熟练劳动和南方国家熟练劳动供给组成,非熟练劳动供给也相应发生改变。根据前面的假定,南方国家熟练劳动稀缺、非熟练劳动丰裕,使用相对落后的技术。也就是说,QSs=θQNs,θ≤1,南方国家劳动力的产出能力相对较低。于是,HW≡HN+θHS,LW≡LN+θLS,HNLN>HSLS,HSLS

与式(3)同理,贸易开放后,实现均衡增长路径的技术的技能偏向性水平为:

QhQl=1-γγεHWLW-1HNLN1+β(ε-1)(6)

由于HWLW

QhQl>QhQl(7)

式(7)表明,贸易开放后,技术的技能偏向性水平由QhQl提高至QhQl。也就是说,贸易引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因为国际贸易使得熟练劳动(技能)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上升,进而激励产生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此时,根据式(2)、式(5)和式(6),我们可以求得贸易开放后世界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工资之比(技能溢价):

ω=1-γγεHNLN2+ηHWLW-1(8)

其中,η≡βε-1-1。

根据式(2)和式(3),我们可以分别推导出在未考虑贸易情况下 ,技能偏向型技术水平为QhQl时,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实现均衡时的技能溢价⑤:

ωN=1-γγεHNLNη(9)

ωS=1-γγεHNLN1+η22+ηHSLS-12+η(10)

比较式(8)、式(9)和式(10),在HSLSωN,ω>ωS。也就是说,对于北方国家,贸易引致北方国家技能型技术进步,使得北方国家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工资比(技能溢价)由贸易前的ωN提高至贸易开放后的ω,加剧了工资不平等程度;同时,南方国家的技能溢价也由ωS提高至ω,工资收入差距也拉大。将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结论综合起来,我们得到命题2。

命题2:技术作为内生变量引入时,贸易开放引致北方国家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之间工资比(技能溢价),加剧北方国家工资不平等程度;与此同时,贸易引致的技能型技术进步也增加南方国家对熟练劳动的需求,提高南方国家的技能溢价,拉大南方国家内部工资差距。

综上所述,从理论上讲,贸易开放使得世界整体熟练劳动更为稀缺,使得密集使用熟练劳动的产品价格上涨。而技能密集型产品价格的上涨,使得技能偏向型技术更加有利可图,激励北方国家(发达国家)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进而提高北方国家熟练劳动力的工资,拉大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的工资差距。与此同时,贸易开放在影响世界产品价格的同时,也导致南方国家对技术型工人需求的增加,提高其技能溢价。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理论模型分析也表明,技术进步可以是一个和贸易开放并行地影响工资差距的重要原因。

三、计量模型与变量选取

(一)模型选择

上述分析主要从理论角度分析贸易开放能够引致技术进步,并且导致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之间工资差距的扩大。那么,在中国,贸易开放是否会如上述分析引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否真的具有偏向性,并导致工资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目前,技术进步是否与贸易开放并行的影响中国工资差距?

技术进步可以表现为资本设备等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可以表现为与高技术相匹配的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增加,也可以表现为高技能和低技能工人工资水平及增长速度的不同变化。杨春艳(2012)利用制造业行业数据研究发现,就整体而言,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并且成为扩大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而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中,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进口贸易、资本密集度是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在制造业细分行业中,贸易影响行业间工资差距的传导机制表现为进口贸易和技术进步两种方式,而非技术进步为主导[8]。

比较而言,中国地区经济情况更为复杂,地区间对外贸易发展的非均衡性特征凸显。就地域而言⑥,1995年至2009年,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始终在90%以上(1995年除外,为898%),占有绝对优势,而中部地区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维持在5%上下,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在25%上下(近几年中西部所占比重稍有上升)。国内学者赵伟、何莉(2006)、魏浩(2008)证实,在出口贸易方面,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存在差异。鉴于此,本文在如下部分将构建模型,利用中国东、中、西各地区的数据来进行检验,探讨中国非均衡贸易发展、技术进步与中国地区间工资差距之间的关系。

在Li和Xu(2003)以及杨春艳(2012)年的研究中,他们考虑到技术密集度、出口密集度和企业所有权等因素对技术工人工资的影响,得到估计方程:

ΔsnH=βi+βc+β1ΔlnKnYn+β2ΔlnYn+β3ΔTnYn+β4ΔXnYn+β5Dsn+β6Dfn+εn(11)

在这里,我们借鉴他们的研究方法,分析对外贸易和技术进步对中国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构建模型如下:

w=β0+β1OPEN+β2lnTE+β3lnFDI+ε(12)

将贸易变量进一步区分为出口贸易变量和进口贸易变量,得到回归模型:

w=β0+β1EX+β2IM+β3lnTE+β4lnFDI+ε(13)

在式(12)与式(13)中,w为被解释变量,其余的OPEN、EX、IM、lnFDI和lnTE为解释变量。另外,考虑到在华外资企业主要从事加工贸易,成为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式12和式13中的lnFDI变量替换为外资企业进出口贸易额(lnFOPEN变量),得到两个新的估计方程,来进一步考察外资企业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地区间工资差距的影响。

(二)变量与数据说明

各变量的定义与数据来源具体如下:(1)w为工资差距,为东、中、西部平均工资分别与全国平均工资之比。为避免误差,我们对东、中、西地区所含各省的工资总额进行求和,然后再与其各省职工工人数之和相除得到平均工资。(2)贸易开放指标⑦(OPEN),为东、中、西各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各地区GDP总额之比,反映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开放的程度及各地区贸易发展的非均衡性。(3)进出口贸易依存度(IM与EX)为各地区进出口贸易与其GDP之比,反映各地区贸易对地区GDP的贡献。(4)技术指标(lnTE)为各地区科技活动人员数,并且经取自然对数处理,记为lnTE,该指标粗略反映地区间科技进步情况。(5)lnFDI为东、中、西各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单位:亿元),并且经取自然对数处理,记为lnFDI。(6)lnFOPEN为各地区外商企业进出口贸易总额(单位:万美元),并经取自然对数处理,记为lnFOPEN⑧,该指标能够反映中国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在其地区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考察外资对地区贸易非均衡发展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严格意义上,lnFDI和lnFOPEN指标都能反映外资对中国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但是,二者的侧重不同,lnFOPEN更为深入地探讨外资企业在中国地区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分别取这两个变量进行检验,考察外资企业对中国地区工资差距的作用机理。

计算上述指标的原始数据中,工资总额、职工人数、进出口贸易额、国内生产总值(GDP)、外商直接投资额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地区外商企业进出口贸易总额数据来源于中经网;各地区科技活动人员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需要指出的是,在《科技统计年鉴》中,内蒙古被归到西部地区,广西也被归到西部地区,因此我们在统计各地区科技活动人员时对此进行调整,仍按《中国统计年鉴》标准归类。与此同时,由于西藏和四川各指标数据不全,故剔除两省市。另外,1998年以后,从业人员统计口发生变化,下岗职工不在其中,因此与从业人员和职工相关的指标均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我们在实证中选择1998-2008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四、基于中国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本研究使用面板数据,包括FDI和出口等明显相关的变量,样本间可能存在同步相关性和组间异方差,因此使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将存在一定的偏差。鉴于此,本研究使用“面板校正标准差”(Panel-Corrected Standard Error,简称PCSE)方法进行估计。PCSE方法允许面板数据中不同个体的扰动项间存在“组建同期相关”,也允许不同个体的扰动项有不同方差,即“组间异方差”。我们使用Stata100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到结果如下:

表1中国地区对外贸易与地区间工资差距关系的实证结果解释变量模型I模型II模型III模型IVC4.4599***

(9.37)3.8471***

(4.53)4.4774***

(9.54)4.0792***

(4.56)OPEN0.3515***

(5.04)0.6593***

(9.36)EX-0.0628

(-0.17)-0.5212

(-0.07)IM0.8427**

(2.07)1.4627*

(1.84)lnTE-0.6646***

(-7.74)-0.6128**

(-3.27)-0.6662***

(-7.91)-0.6629**

(-3.38)LnFDI0.1773***

(6.60)0.1740***

(7.21)LnFOPEN0.0903*

(1.93)0.1020**

(2.16)AD-R20.96320.90220.96530.9104Wald chi21 393.40237.322289.32278.79观测值数33333333注:(1)使用Stata100得到该估计结果。括号中的数字为z统计量;2. ***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

观察表中的AD-R2可知,本研究各模型的R2所都在90%以上,说明各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w)具有较高的解释力。Wald统计量等同于OLS估计中检验模型自变量系数整体显著性的F统计量,结果显示在各个模型中都是显著的。

在模型I中,我们首先将贸易作为整体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各地区贸易依存度、科技活动人员和外商直接投资三个自变量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上述三个自变量都对地区工资差距具有显著影响。从各自变量的系数来看,科技进步指标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为负,贸易依存度变量和外商直接投资变量对地区工资差距具有正向影响。各地区贸易依存度提高一个单位,则地区间工资差距就提高0352元;各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加1个百分点,地区间工资差距就扩大0177元。与此相反,各地区技术进步在缩减地区间工资差距。也就是说,外商直接投资强化地区间加工贸易的非均衡发展,间接地扩大各地区对外贸易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

为进一步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各地对外贸易非均衡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我们在模型II中,将lnFDI变量变为lnFOPEN变量,实证结果见表1。在模型II中,自变量OPEN、lnTE和lnFOPEN分别在1%、5%和10%条件下显著。地区贸易依存度和外商企业进出口贸易对地区工资差距具有正向影响,而地区技术进步则在缩小工资差距。

比较模型I和模型II发现,自变量OPEN的系数由模型I中的0352提高至模型II的0659。也就是说,地区贸易依存度提高一个单位,地区间工资差距就扩大0659元。同时,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增长1个百分点,地区工资差距就扩大0090元。综合来看,各地区对外贸易的非均衡发展成为地区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

在模型III中,我们将对外贸易区分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出口贸易依存度(EX)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技术进步指标(lnTE)和外商直接投资指标(lnFDI)在1%水平上显著,进口贸易依存度(IM)在5%水平上显著。具体而言,进口贸易依存度提高一个单位,地区间工资差距就扩大0843元;技术进步提高1个百分点,地区工资差距就缩小0666元;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增加1个百分点,地区工资差距就扩大0174元。

在模型IV中,我们将lnFDI变量变为lnFOPEN变量,进一步考察外资企业进出口贸易对地区贸易以及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EX仍然不显著,而IM、lnTE和lnFOPEN分别在10%、5%和5%水平上显著。地区进口贸易和地区外资企业进出口贸易对地区工资差距具有正向影响,扩大其工资差距;而技术进步则相反,缩小地区间工资差距。

比较模型III和模型IV,进口贸易依存度(IM)的系数由模型III中的0843提高至模型IV中的1463,说明地区进口贸易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在扩大。地区进口贸易依存度提高一个单位,地区间工资差距就扩大1463元。观察模型I至模型IV,技术进步指标(lnTE)系数基本没有变化。

综上所述,相比于技术进步因素,对外贸易是造成地区工资差距的最主要因素,而且外商直接投资更进一步强化对外贸易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各地区分布的非均衡性,加之其主要从事加工贸易,使其成为地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对外贸易发展非均衡性相结合,造成地区间工资差距逐渐拉大,这与我们前面的分析结论是相吻合的。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传统SS定理框架下的商品价格机制认为,贸易开放对工资差距的作用是通过贸易品价格的变化来传输的,尤其是高技术工人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而在leamer(1998)与Krugman(2000)等学者争论贸易开放与技术进步孰是导致工资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时[9-10],Acemoglu(1998,2003)的研究更有新意。Acemoglu将贸易开放和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联系起来,形成贸易影响工资差距的重要机制——贸易引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传导机制。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阐述贸易开放与技术进步如何共同作用于中国工资差距,并结合中国贸易发展非均衡性特点,构建模型进行检验,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从理论上讲,技术进步是与贸易开放并行影响中国工资差距的重要原因。当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引入时,贸易开放将引致发达国家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之间工资比(技能溢价),加剧发达国家工资不平等程度;与此同时,也增加发展中国家对熟练劳动的需求,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技能溢价,拉大发展中国家内部工资差距。

实证方面,我们利用1998-2008年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发现,中国地区间非均衡发展的对外贸易是造成地区间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各地区也呈现非均衡性分布,并且主要从事加工贸易,更在某种程度上强化对外贸易对工资差距扩大的影响。实质上,外商直接投资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从事加工贸易。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中,外资企业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已经达到50%以上,在某些年份,该比重达到60%以上。选取外资企业进出口贸易指标进一步检验,也印证了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加工贸易对地区工资差距扩大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东部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享有较多的优惠政策,使得大量的外资集中于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没有同东部地区享有相同的国民待遇,因此政府应该予以重视,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中西部地区,以提高中西部地区工资水平,逐步缩小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需要指出的是,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显示,技术进步在缩小中国各地区的工资差距。也就是说,地区面板数据检验显示,贸易影响中国地区间工资差距的渠道主要为非均衡贸易发展下的商品价格机制,而不是贸易引致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机制。国内外学者研究显示,贸易引致技术进步机制是贸易影响工资差距的新渠道,在利润最大化原则驱使下,贸易开放后技术进步将偏向高技能劳动力,进而拉大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之间的工资差距。那么,在本研究中技术进步为什么没有与贸易开放并行作用于中国工资差距?对此,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中国的现实情况较为复杂。理论上讲,贸易开放将引致发展中国家发展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尤其是进口机械设备、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更增加对熟练劳动的需求。但是,现阶段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多表现为中、低型技术进步,而非高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进而使得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机制并不凸显。这也说明,我国应该注重引导技术进步偏向于高技能劳动力,促进对外贸易结构升级与长远发展。其二,本研究主要使用中观、宏观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实证检验受到限制。杨春艳(2012)利用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技术进步对行业工资差距扩大产生正向影响,而且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是扩大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中国地区对外贸易非均衡特征较为明显,较为宏观的数据更多地凸显了贸易开放的作用,而抑制或者掩盖了技术进步的作用。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该寻求更为微观的数据,以探讨贸易引致技术进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

endprint

目前,工资差距的实证研究受制于数据的可获性,因此我们的研究也主要适用较为宏观的地区面板数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的研究中,应该运用企业或产业数据、人口调查数据以及产品数据等进行微观层次的实证研究,以更好地识别贸易开放、技术进步对工资差距的作用机理。

注释:

①Lawrence和Slaughter(1993)、Bhagwati(1991)较早地指出技术进步而非贸易导致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之间工资差距扩大。

②Jones(1965,1971)对传统S-S定理下的商品价格机制进行详尽的数学推导;参见巴格瓦蒂. 高级国际贸易学[M].王根培,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20-121.

③Feenstra(1996)等实证研究表明,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或者技能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替代弹性均大于1,因此本研究中假定ε>1。详细分析过程参见Acemoglu, D.Patterns of Skill Premia[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3:209.

④具体证明过程见Acemoglu, D.Patterns of Skill Premia[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3:211.

⑤同④,第212页.

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我国大陆地区可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区(地带)。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自治区。

⑦进出口贸易数据为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进出口总额数据。

⑧同⑦。

参考文献:

[1]Meschi, E. and Vivarelli, M.Trade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World Development,2008,37(2):287-302.

[2]Acemoglu, D.Why Do New Technologies Complement Skill? 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 and Wage Inequalit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1998,113:1055-1090.

[3]Xu, B. Endogenous Technology Bia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Relative Wages. Mimeo, University of Florida, 2001.

[4]Li, W. and Xu, B., Trade,Foreign Investment and China′s Wage Inequality. University of Florida (working paper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 / / bear. Cab. Ulf. edu / xu /),2003.

[5]潘士远.贸易自由化、有偏的学习效应与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异[J].经济研究,2007(6):98-141.

[6]马文华.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各省内部工资不平等[J]. 中国劳动经济学,2009(1): 84-104.

[7]Gancia, G. and Zilobotti, F. “Horizontal Innovation in the Theory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 Edites by Philippe Aghion and Steven N. Durlauf, 2005:1-62.

[8]杨春艳. 贸易开放与工资差距——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7):41-45.

[9]Leamer, E.“In Search of Stoper-Sanuelson Linkages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wer Wages”. In Imports, Exports, and the American Worker, Editied by Collins, S.M.,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98:141-214.

[10]Krugman, P.Technology, Trade and Price Factor[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0,50:51-71.

Development of Imbalanced Trad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Wage Gap: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China′s Regional Panel Data YANG Chun-yan(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nan 250014, China)Abstract: Theoretically, technical progress is parallel with trade openness in affecting the wage gap.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builds econometric model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balanced trade development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regional wage ga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unbalanced trade, especiall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s the dominant factor, and skill-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not prominent. So guiding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tend to the high-skilled labor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content of trade products, will be the fundamental path for upgrading trade structure and reducing wage gap.Key words:trade openness; skill-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age gap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