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2014-08-08刘永生司红十王乃河

学理论·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

刘永生 司红十 王乃河

摘 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我国思政教育的方针。大学生是中国青年群体中的精英,也是中国未来社会建设的支柱。对于大学生群体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重要意义。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不良思想倾向不断侵袭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势在必行,探讨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强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8-0279-02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涵盖了爱国、敬业、守法、诚信、明礼等传统美德,也体现了在21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对于公民素质的要求,也是我党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概括和总结。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看,荣辱观一直被看成中国社会的“德之大端”,它也是形成社会道德的基础。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受到高等教育的群体,应该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成为时代先锋。

大学是培养高级人才、进行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机构。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具有创新能力和传承民族文化,为国家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力量。这一群体他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政治态度等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和程度都有重要的影响。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90后的大学生他们求新求变的自主意识强烈,注重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与他人、团体的协作,缺乏团队精神。一些学生片面强调权利忽视自己应该为此而履行的义务。他们中的一些人生理想目标是“成为富翁”、“升官”,在实现目标的路径上表现的是急功近利。学习上,并不认同刻苦努力才能成功,并用尽各种办法走捷径,例如考试时候通过作弊手段拿到理想的成绩。在生活中,并不秉承艰苦朴素的观念,而是同学间进行攀比、爱慕虚荣。为了获得国家助学金弄虚作假等。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出现不得不让人担忧中国社会未来发展。

现实已经要求我们采取对策解决大学生思想中出现的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大学生知荣辱,而后才能践行,最终保证他们的价值观念,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才能在21世纪的今天迎接来自国际国内的一切挑战,在交流、竞争中发展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发展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为中国大学解决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高校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解决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为落脚点,以不断为学生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为着眼点。在解决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中,尤其是在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作为高校的教师在教学的长期实践中,对于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探索出以下几个路径:

第一,以课堂为阵地,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

课堂教育是大学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它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保障。要发挥课堂这一阵地的作用就要从课程、教学安排等角度入手,通过“三贴近”达到教育的效果。作为教师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入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大学中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路径。要使荣辱观教育有实效,就要通过大学的“两课”教育加强对学生相关理论的灌输以及在实践中的指导。同时结合其他相关课程比如,语文、历史、音乐、体育等课程通过创新、互动形成大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教学、讨论教学、案例教学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效果。就启发式教学而言,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教师要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和个人素质全面发展同步。当然在教学中也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案例,例如典型模范人物案例及反面典型对比,通过这一方式,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启发学生通过案例材料分析,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找到问题解决路径。最后教师要对案例分析进行点评,并且讲明案例中的关键问题所在,这样在提高学生面临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荣辱观教育。

第二,提高教师个人的师德建设,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高校教师在大学思政教育和践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拥有良好师德和作风的教师可以作为榜样激励学生。因此,高校两课教师要自觉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并规范言行举止,成为学生知荣辱的引导者。

在具体的行为上,高校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从爱岗敬业的角度来讲,是否有一颗对教育的热爱之心是衡量教师品行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只有真正将教育当作人生事业来做的教师,才可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中。只有教师把教育当作为国、为社会、为家庭培养未来、培养希望的事业,教师才可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中国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对于教师的定义。教师要通过教育为学生传授知识,通过传授知识使得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高校教师要让大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教师要爱岗敬业也要教师育人,更重要的是做到为人师表。大学最宝贵的是大楼、大师、大爱。大楼容易,大师难,而大爱最难。为人师表,教师要以自己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举止得体,遵守社会公德和職业道德。同时要善于自我反思即“吾日三省吾身”,进而不断进步。

第三,以社会实践为桥梁,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是有过程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本质上要求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外在的荣辱观教育内化为大学生的品质。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践行荣辱观是根本的途径。

在大学中,对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养,最重要的是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将学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于当前中国社会荣辱观践行中各种矛盾和问题认识的深化。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社会正处在矛盾多发期,这必然会影响到我们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出现一些问题,对待这些问题,光靠传统式的说教,很难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是相对较好的教育方式。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荣辱观的认识,在实践中,将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理性上升到实践,循环往复,在不同层面加强社会荣辱观认知。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实践活动的多样化,例如,倡导大学生勤工助学,高校开设大学生勤工助学窗口,使学生在课外的生活实践中锻炼自身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而增长才能。除了勤工俭学,高校中的社会实践方式还可以包括参加志愿者服务、“三下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等。让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农村贫困地区或福利院,照顾孤寡老人、为留守儿童义务做家教、开展保护环境等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领悟“荣辱观”,净化心灵,锻炼意志。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践行荣辱观的最重要形式,要做到持之以恒。也就是说社会实践应该是长期性的活动,对学生荣辱观教育的社会实践不应该是蜻蜓点水式,而应深入实际,让学生从入学开始每学期、每一阶段都要有社会实践的安排,一直到学生毕业。通过长期性实践才可以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才会有效果。

总之,当今中国处于思想观念错综复杂的变革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阐述了科学正确的三观,清晰界定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标准,为大学思政教育提供了具体价值准绳,这就为在大学中建构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条件。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系统工程,要依靠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共同努力,共同进行荣辱观教育,才会有更好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罗仲尤,李莉.荣辱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04-14.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