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乙烯引起的健康危害及防护效果评估

2014-08-08王之春杨雪莹

天津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氯乙烯氨基生化

王之春,杨雪莹

(1.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300134;2.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天津300011)

科学观察

氯乙烯引起的健康危害及防护效果评估

王之春1,杨雪莹2

(1.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300134;2.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天津300011)

评估氯乙烯(Vinylehlorid,VC)接触职工的健康情况。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对VC接触人群健康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暴露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比,暴露组的症状与体征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头晕、手足麻木、皮肤干燥、四肢乏力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的检出率分别为 6.4%、11.0%,明显高于对照组。VC暴露组人群血清的 AH、HP、MG、CG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组人群血清中CAT、MDA、SOD、GSH、AST、ALT、AT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氯乙烯 健康危害 防护效果

氯乙烯(Vinylehlorid,VC)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乙醚香味的气体,加压或在 12~14,℃时易液化或冷凝为液体。近 20年来,先后发现长期接触本品后可引起神经衰弱、肝脾肿大、雷诺氏症、肢端溶骨症及硬皮样改变等,被命名为 VC病或 VC综合征。1987年国际肿瘤研究机构已将VC确定为人类致癌物。[1]

本研究收集 20世纪 70年代以来氯乙烯有关资料,对氯乙烯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职工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为更好地开展职业病危害控制、危害干预提供重要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某VC生产企业接触VC的生产工人为队列,包括在197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调离、退休、死亡和在职的资料完整的职工。调查对象中生产过程接触VC的1,234名(女428人,男806人)作业人员作为暴露组。

暴露组作业工人 1,234名,其中岗位工种为:合成控制、压缩、转化、聚合控制、清釜、看釜、离心、干燥、乙炔、维修等。

选择该厂办公室、后勤等不直接接触 VC的,且年龄、性别、工龄等方面与暴露组相接近的职工为对照组,对照组调查 532名工人,其中男性 347名,女性185名。

1.2 流行病学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VC职业接触人群健康状况调查表》,对研究对象的劳动卫生基本情况及健康状况进行收集。

利用体检表,详细收集受检者病史、职业史、生活史、既往史。对于一般查体的资料,如进行 B超、血常规和肝脏生化检查,也进行收集。另外还收集其他症状如神经症状、肝部症状等。其中神衰表现有头痛、头晕、头昏、眩晕、失眠、嗜睡、多梦、记忆力减退、易激动、乏力等;肝区不适表现有腹痛、腹胀、肝区痛、食欲减退等。

对两组人群的肝功能进行检查,采用 ALT、AST、ALP指标作为肝功能评价指标,只要其中有一项指标异常即归为肝功能异常。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中出现升高或降低超过标准值的均归为异常。

1.3 生化指标的测定

2000年以后 VC接触者过氧化指标的检测,采用试剂盒进行并收集。其中包括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测定。

血清中 SOD活力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血清中 GSH-PX活力测定采用酶促反应比色法;过氧化氢酶(CAT)采用比色法;血清中 MDA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SOD、GSH-PX、MDA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气相色谱仪 GC-16A(日本岛津);756,MC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上海)。分别按试剂盒说明书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测定。

调查对象血液中其他生化指标,如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E)、总胆红素(TBI)、碱性磷酸酶(ALP)、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的测定通过临床全自动生化检测而得。

2000年以后VC接触者进行了其他指标的检测,采用试剂盒进行并收集。其中包括氨基己糖(AH,分光光度法)、甘氨胆酸(CG,放射免疫法)、羟脯氨酸(HP,分光光度法)、总巯基(MG,分光光度法)。

1.4 统计方法

调查表数据录入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3,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使用 SPSS13.0,使用的统计学指标包括计算均数、频数、率。

两个独立样本均数的检验采用 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个样本两两均数比较采用 SNK 法。样本发病率的检验采用卡方(χ2)检验。显著性水准P<0.05。

2 结果

2.1 健康状况分析

暴露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比,暴露组表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头晕、手足麻木、皮肤干燥、四肢乏力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暴露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检出率比较(%)Tab.1 Contrast of relevance ratio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between the expos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表2 不同工龄的健康体检者中异常发生情况Tab.2 Abnormity among healthy subjects at different length of service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对于暴露组中不同工龄的人员健康体检异常人数见表2。

由表2可见,对于VC接触者出现体检异常率随着工龄而逐渐增加,尤其工龄在20年以上的工人。

2.2 血液情况分析

对于暴露对象和对照组中血液情况的检查统计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暴露组实验室检查异常率情况Tab.3 Contrast of abnormity ratio of laboratory inspection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exposed group

检查结果表明,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的检出率分别为 6.4%、11.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2.3 人群血清中氨基己糖、巯基、甘氨胆酸的测定结果

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血清中 AH、HP、MG、CG的测定结果见表 4,t-检验分析显示 VC暴露组人群血清的 AH、HP、MG、CG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人群血清中的氨基己糖、巯基、羟脯氨酸、甘氨胆酸测定结果(±s)Tab.4 Blood test results of hexosamine, sulfydryl, hydroxyproline and glycocholic acid(±s)

表4 人群血清中的氨基己糖、巯基、羟脯氨酸、甘氨胆酸测定结果(±s)Tab.4 Blood test results of hexosamine, sulfydryl, hydroxyproline and glycocholic acid(±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n) AH(mg/L) HP(mg/L) MG(mg/L) CG(mg/L)暴露组 242 1,173±743* 3.9±0.8* 3.83±1.0* 169.14±95.60*对照组 89 783±477 3.2±031 3.4±0.5 116.53±70.60

2.4 人群血清中MDA、GSH、SOD水平测定结果

表 5所示人群暴露组和对照组血清中氧化损伤和抗氧化水平,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人群血清中CAT、MDA、SOD、GSH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人群血清中氧化应激及抗氧化水平(±s)Tab.5 Blood test results of oxidative stress level and antioxidant level(±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n) CAT(U/g) MDA(nmol/ml) GSH(mg/L) SOD(U/L)暴露组 242 1.9±1.7* 5.3±1.7* 36.0±6.2* 2.10±2.12*对照组 89 1.8±1.6 4.2±1.6 33.6±5.2 1.89±1.33

2.5 人群血液中其他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由表 6、表 7可知,对照组和暴露组血液中各生化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E)、总胆红素(TBI)在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ALP)、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暴露组和对照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人群血液中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s)Tab.6 Blood test results of biochemical indexes(±s)

表6 人群血液中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s)Tab.6 Blood test results of biochemical indexes(±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n) AST(U/l) ALT(U/l) TP(g/L) ALB(g/l)暴露组 1,028 31.26±76.93* 16.58±4.93* 67.48±12.29 40.72±8.14对照组 436 27.79±7.96 14.34±3.86 68.03±917.24 41.38±10.31

表7 人群血液中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s)Tab.7 Blood test results of biochemical indexes(±s)

表7 人群血液中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s)Tab.7 Blood test results of biochemical indexes(±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n)BUN/(mmol/l)CRE/(mmol/l)ALP/(U/l)TBI/(µmol/L)暴露组 1,028 5.68±1.26 104.76±22.45 76.52±10.64* 10.39±5.64对照组 436 5.84±2.74 108.25±34.81 74.80±18.92 11.76±7.51

3 讨 论

VC生产企业投产初期因对 VC的危害认识不足,劳动防护设施不完善,跑、冒、滴、漏对车间环境污染严重。通过资料分析,VC基本浓度随着职业卫生措施的加强,而逐步降低。各作业条件场所的平均浓度从 20世纪 70年代的 70,mg/m3以上,降低至2000年以后 40,mg/m3左右。虽然有很大的改善,但最高工作场所的VC浓度仍然超标。这说明VC生产过程中工人接触到VC的岗位多、浓度高。

VC作业场所毒物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是持续的,通过对 VC暴露对象历年来体检情况进行分析,在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类似损害的情况下,接触 VC作业人员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昏、失眠、食欲减退、肢体酸痛、手足麻木、皮肤干燥、肝大、脾大、转氨酶升高、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下降等。其中头晕、手足麻木、皮肤干燥、四肢乏力、白细胞降低、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暴露对象健康异常率的增加能初步反映长期接触 VC对肝、脾及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神经系统有一定损害。[2,3]

VC对细胞色素 50酶系统中的某些基因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从而导致相对应酶活性的增加,使 VC的某些代谢产物增加。本调查分析得到暴露组的血液样本中 AST、ALT、ALP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证实VC对暴露对象肝脏的损伤作用。

VC具有多器官损害效应,其效应标志物较多。通过生化指标检测提示除了 AST、ALT、ALP酶活性的变化,其他指标血清中 AH、HP、CG、MG 也会相应变化。[4-9]本调查分析显示,工人血清中 AH、HP、CG、MG等生化指标的改变暴露组高于对照组,也可作为接触 VC工人健康监护中较敏感的早期肝损害指标。[10]

为探讨 VC对机体脂质过氧化而致自由基的代谢障碍,对暴露组和对照组的脂质过氧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触组外周血 CAT,总 SOD、GSH-PX的活性和MDA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提示,脂质过氧化是 VC在体内代谢后引发毒作用的起点之一,通过对外周血脂质过氧化水平的检测能早期发现VC对接触人群的毒作用。综合分析这些体检结果说明,随着接触到的VC浓度的降低,暴露对象血生化指标中转氨酶逐渐降低,健康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1] 黄美媛. 氧乙烯作业人员恶性肿瘤调查报告[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86,l4(4):219.

[2] 金玉珂,张玉兰,张福生,等. 氯乙烯作业工人神经系统变化的探讨[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4,7(5):272-273.

[3] 王春华,曹树义,张园,等. 职业接触氯乙烯对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2,8(4):526-527.

[4] 刘玉华. 氯乙烯所致肢端溶骨症 8例报告[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6,2(2):106-107.

[5] 宋琳娜,谷虹. 171例氯乙烯接触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4,7(2):89.

[6] Kuchenmeister F.,Wang M.,Klein TG Schmezer P.Transport of reactiver metabolites of procarcinogens between different liver cell types,as demonstrated by the cell microgel electrophoresis assay[J]. ToxicolLett.1996,88(1-3):29-34.

[7] 王爱红. 氯乙烯染毒大鼠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和肝损伤[J]. 卫生研究,2004,33(3):258-260. .

[8] Lee Smith. Occupationally related argiossarcoma of the liver in the United Kingdom 1972-1994[J]. Gut.1996(39):312-318.

[9] 朱守民,王爱红. 氯乙烯染毒大鼠 DNA 损伤与肝脏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J]. 卫生研究,2004,33(3):273-275.

[10] 李玉芳,邵涛,任雪芬,等. 氯乙烯作业工人职业接触评定与健康危害调查[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2,20(2):69-71.

Appraisal on Vocational Health Hazards Caused by Vinylehlorid 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

WANG Zhichun1,YANG Xueying2
(1.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 300134,China;2. Tianjin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Tianjin 300011,China)

Vocational health hazards of Vinylehlorid (VC) were evaluated. An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via epidemiologic methods. Through comparison of both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and symptoms of the expos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t was shown that both symptoms and relevance ratio of signs of the exposed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featuring evident relevance ratios of dizziness, numbness of the extremities, dry skin and limb weakness. Besides, the relevance ratio of white blood cell decreasing and hemoglobin decreasing was 6.4%and 11.0%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Serum examin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H, HP, MG and CG of the exposed group were promine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has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lso, CAT, MDA, SOD, GSH, AST, ALT and ATP of the exposed group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Vinylehlorid(VC);health hazard;protection effect

R135.1+4

A

1006-8945(2014)07-0026-04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l0069024)。

2014-06-06

猜你喜欢

氯乙烯氨基生化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氯乙烯生产中变温吸附脱水工艺的使用及改进
谁是半生化人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干洗衣物晾晒后再穿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1,1′-二羟基-5,5′-联四唑-5-氨基四唑盐的合成及性能预估
两种含1,3,4-噻二唑α-氨基膦酸酯与蛋白质弱相互作用的ESI-MS研究
2-(4-氯苯氨基)甲基苯酚降解的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