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果红山茶果实发育过程中油脂的积累

2014-08-08甘凤琼蒲琦黄荣韶李良波李超新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积累油脂发育

甘凤琼+蒲琦+黄荣韶+李良波+李超新+

摘要:研究了大果红山茶(Cammellia magnocarpa)果实发育过程中的油脂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大果红山茶果实鲜重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前期,而油脂的积累主要发生在后期,在7月下旬至10月下旬间大果红山茶的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单果油脂含量均快速增长,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大果红山茶果实油脂积累的关键时期,其间油脂的积累量占了全部油脂的80%左右。

关键词:大果红山茶(Cammellia magnocarpa);发育;油脂;积累

中图分类号:P64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8-1839-03

Oil Accumulation in the Developing Fruits of Cammellia magnocarpa

GAN Feng-qiong1,PU Qi1,HUANG Rong-shao1,LI Liang-bo1,LI Chao-xin2

(1 Agricultural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5, China;

2 Tengxian Lǜyuan Camelli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engxian, Guangxi 543300, China)

Abstract: The rule of oil accumulation in the developing fruits of Cammellia magnocarpa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ture fruit of C. magnocarpa occurred in the early period of fruit development while the fruit oil accumulated in the late period of fruit development. The fruit oil of C. magnocarpa accumulated from late July to late October. And its kernel ratio, kernel oil ratio, fresh fruit oil ratio and oil content in per fruit all increased rapidly during this period. It accounted for 80% of the total oil accumulation amount from late August to late October.

Key words: Cammellia magnocarpa;oil;development;accumulation

油茶是世界以及我国四大木本食用油料之一。在我国,油茶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栽培面积大、分布区域广。茶油具有药用功能,有研究表明茶油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抑菌等作用[1-3],茶油对梗阻性黄疸也具有一定疗效[4,5]。茶油中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6,7],而且含有角鳖烯等生理活性成分,其品质基本可与橄榄油相媲美[8],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目前的油茶栽培种果实产量及产油量较低,普通油茶每公顷产油量仅约300 kg,严重制约油茶产业的发展[9]。大果红山茶(Cammellia magnocarpa)是在近年得到重视的一种可榨取茶油的山茶科植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天平镇有成片的原始茶林分布。大果红山茶花红似火,果实硕大,具有十分优良的高产特性[10,11],值得推广。但目前有关大果红山茶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对大果红山茶果实发育过程中油脂的积累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大果红山茶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天平镇罗漫山的大果红山茶林,从中选择树龄约60年、树体特征和生长条件较一致的大果红山茶4株进行研究。

1.2采样及测定方法

自4月起至10月,每月的21~23日取样1次,每次4个植株,于各个植株上随机采果6个,将共24个果实带回实验室,称鲜重后取出茶子,烘干称重并计算出子率[出子率=(干子质量/鲜果质量)×100%],再去壳取出茶子仁称重并计算出仁率[出仁率=(茶子仁干重/干子质量)×100%],参照GB 14488.1—1993中的石油醚索氏抽提法对大果红山茶子仁的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单果油脂含量(单果油脂含量=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

1.3数据处理与绘图

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绘图。

2结果与分析

大果红山茶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开花,3月花谢后果实开始发育,从4月下旬开始采样研究,其单果鲜重的变化趋势见图1A,单果鲜重增长呈前期快速后期缓慢的趋势。从花期结束到5月下旬,持续约80 d,此期果实迅速膨大,单果平均日增量约为2.5 g,净增量占成熟时单果重的40%。5月下旬到6月下旬,单果平均日增量为5.5 g,净增量占成熟时单果重的32.4%。6月下旬到7月下旬,单果平均日增量为3.2 g,净增量占成熟时单果重的18.6%。从5月下旬到7月下旬,单果净增量占成熟时单果重的51.1%。7月下旬到10月下旬,单果鲜重净增量仅占成熟时单果重的8.9%。可见,前期果实快速增长阶段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7月下旬后茶果鲜重虽然增长不多,却是物质转化的重要时期。

大果红山茶出子率的变化趋势见图1B,5月下旬的种子内无固形物、含水量高,烘干后种子内仅有一点薄片状的物质,出子率十分低,仅为0.27%。从6月下旬开始,种子内容物不断得到填充,从出现种仁到形成疏松的固状内容物,该固状内容物又逐渐变得紧密,这一过程伴随着种子水分含量不断下降,所以果实的出子率几乎是呈直线上升,其中6~7月增长最快,由1.26%增至4.07%。5月下旬出子率是0.27%,10月下旬为9.11%。

大果红山茶出仁率的变化趋势见图2A,5月下旬至6月下旬,种子内种仁未形成,内含物为黏稠状,含水量高,烘干后种子内只有少许干物质,出仁率几乎为零。从7月下旬起,随着种子内容物的填充,含水量的下降,出仁率几乎是呈直线上升(■=13.37x-84.22,r=0.997 7),从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出仁率日均增长0.45个百分点,成熟时出仁率为49.28%,饱满度中等。

大果红山茶种仁含油率的变化趋势见图2B,茶果中油脂主要存在于种仁中,随着种仁的发育,其含油率也在逐步增长。7月下旬种仁形成后,其含油率的趋势有前期增速快而后期增速减慢的特性,呈抛物线式增长(■=-5.295x2+106.67x-477.3,R=0.997 4)。在7月下旬种仁含油率是9.47%,收获时达60.31%±2.24%。由此可知,7月至10月是种仁油脂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果红山茶单果油脂含量的变化趋势见图3,单果油脂的积累在7月下旬还几乎没有(含量仅为0.22 g),至8月下旬,单果油脂含量达到2.72 g,净增量占成熟时单果重的18.4%,平均日增量约为0.08 g。8月下旬至9月下旬间,单果油脂含量增长了4.27 g,占总油脂含量的31.44%,平均日增量约为0.14 g;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间单果油脂含量增长了6.59 g,占总油脂含量的48.53%,平均日增量约为0.22 g。单果油脂的积累主要发生在7月下旬至10月下旬,而且前期增速稍慢而后期快。收获时单果油脂含量为(13.58±3.36) g,其中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积累的油脂约占总油脂含量的80%,可见此期间是大果红山茶果实油脂积累的关键时期。

3结论与讨论

大果红山茶在7月下旬以前为果实膨大期,主要表现为整个单果鲜重的迅速增长。其出子率在6月下旬至10月下旬间迅速增长;7月下旬至茶果收获时为果实油脂积累期,在此期间大果红山茶的出子率、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单果油脂含量均快速增长,其中8月下旬至10月下旬间其油脂的积累量占了全部油脂的80%左右,是其油脂积累的极关键时期。

大果红山茶油脂的积累主要发生在果实发育后期,与普通油茶油脂的形成和积累时期相一致[12]。在生产中,加强此时期的栽培管理是很必要的。此外,果实成熟后很容易开裂,提前采收会造成油脂产量的减少,所以,临近收获时密切观察茶果情况以确定采收时期是很重要的。

在广西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对大果红山茶开展了相关研究,发现与现有的广西主栽油茶品种相比,大果红山茶在果实产量、产油量等方面有十分突出的表现。在藤县老茶林里有许多具有高产特性的优良单株,其单株鲜果产量可达140 kg以上(也有达175 kg的),按鲜果含油率3%计算,单株产油量可达4.2 kg以上。若按每公顷茶林种植1 110株高产的大果红山茶,折算可得每公顷产4 662 kg茶油。由此可见,大果红山茶是一种极具高产潜力的茶油用树。此外,大果红山茶春节期间开花,花开繁盛,花红似火,十分美丽,对该茶林进行旅游开发也是很有可能的。因此对大果红山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对其开花特性、座果特性、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落果特性以及修剪、施肥等管理措施对其高产性、稳产性的影响等开展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林朝悦,程波. 茶油及茶多酚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皮肤病与性病,2011,33(4):190-193.

[2] 尹彩娜,施用晖,王艳艳,等. 猪油、茶油及氧化茶油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和血脂代谢的影响[J]. 营养学报,2008,30(6):624-626.

[3] 王林果,蒋玲艳,钟佳鸿,等. 两种茶油的抑菌性能研究[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51-53.

[4] 周斌,彭淑牖,牟一平. 茶油对梗阻性黄疸肝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0,30(3):193-195.

[5] 周斌,彭淑牖,牟一平. 茶油对梗阻性黄疸心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肝胆外科杂志,2000,8(4):308-310.

[6] 王园园,宋晓虹,李成仁,等. 八种山茶属植物种子油脂的脂肪酸分析[J]. 中国油脂,2007,32(9):78-79.

[7] 陈毓静,王琳琳,陈小鹏,等. 广西河池、百色和梧州油茶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测定[J]. 食品科学,2011,32(8):172-176.

[8] 柏云爱,宋大海,张富强,等. 油茶籽油与橄榄油营养价值的比较[J]. 中国油脂,2008,33(3):39-41.

[9] 杨利. 浅析发展大果红山茶种植的经济前景[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5):61-62.

[10] 黄荣韶,唐津平. 特高产油茶——大果红山茶[J]. 大众科技,2008(3):102.

[11] 蒲琦,黄荣韶,张平刚,等. 藤县大果红山茶形态特征与经济性状调查分析[J].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5):467-470.

[12] 杨伟波,陈良秋,王兴胜,等. 海南省中部地区发展油茶的生态适应性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5):93-95.

3结论与讨论

大果红山茶在7月下旬以前为果实膨大期,主要表现为整个单果鲜重的迅速增长。其出子率在6月下旬至10月下旬间迅速增长;7月下旬至茶果收获时为果实油脂积累期,在此期间大果红山茶的出子率、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单果油脂含量均快速增长,其中8月下旬至10月下旬间其油脂的积累量占了全部油脂的80%左右,是其油脂积累的极关键时期。

大果红山茶油脂的积累主要发生在果实发育后期,与普通油茶油脂的形成和积累时期相一致[12]。在生产中,加强此时期的栽培管理是很必要的。此外,果实成熟后很容易开裂,提前采收会造成油脂产量的减少,所以,临近收获时密切观察茶果情况以确定采收时期是很重要的。

在广西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对大果红山茶开展了相关研究,发现与现有的广西主栽油茶品种相比,大果红山茶在果实产量、产油量等方面有十分突出的表现。在藤县老茶林里有许多具有高产特性的优良单株,其单株鲜果产量可达140 kg以上(也有达175 kg的),按鲜果含油率3%计算,单株产油量可达4.2 kg以上。若按每公顷茶林种植1 110株高产的大果红山茶,折算可得每公顷产4 662 kg茶油。由此可见,大果红山茶是一种极具高产潜力的茶油用树。此外,大果红山茶春节期间开花,花开繁盛,花红似火,十分美丽,对该茶林进行旅游开发也是很有可能的。因此对大果红山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对其开花特性、座果特性、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落果特性以及修剪、施肥等管理措施对其高产性、稳产性的影响等开展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林朝悦,程波. 茶油及茶多酚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皮肤病与性病,2011,33(4):190-193.

[2] 尹彩娜,施用晖,王艳艳,等. 猪油、茶油及氧化茶油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和血脂代谢的影响[J]. 营养学报,2008,30(6):624-626.

[3] 王林果,蒋玲艳,钟佳鸿,等. 两种茶油的抑菌性能研究[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51-53.

[4] 周斌,彭淑牖,牟一平. 茶油对梗阻性黄疸肝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0,30(3):193-195.

[5] 周斌,彭淑牖,牟一平. 茶油对梗阻性黄疸心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肝胆外科杂志,2000,8(4):308-310.

[6] 王园园,宋晓虹,李成仁,等. 八种山茶属植物种子油脂的脂肪酸分析[J]. 中国油脂,2007,32(9):78-79.

[7] 陈毓静,王琳琳,陈小鹏,等. 广西河池、百色和梧州油茶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测定[J]. 食品科学,2011,32(8):172-176.

[8] 柏云爱,宋大海,张富强,等. 油茶籽油与橄榄油营养价值的比较[J]. 中国油脂,2008,33(3):39-41.

[9] 杨利. 浅析发展大果红山茶种植的经济前景[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5):61-62.

[10] 黄荣韶,唐津平. 特高产油茶——大果红山茶[J]. 大众科技,2008(3):102.

[11] 蒲琦,黄荣韶,张平刚,等. 藤县大果红山茶形态特征与经济性状调查分析[J].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5):467-470.

[12] 杨伟波,陈良秋,王兴胜,等. 海南省中部地区发展油茶的生态适应性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5):93-95.

3结论与讨论

大果红山茶在7月下旬以前为果实膨大期,主要表现为整个单果鲜重的迅速增长。其出子率在6月下旬至10月下旬间迅速增长;7月下旬至茶果收获时为果实油脂积累期,在此期间大果红山茶的出子率、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单果油脂含量均快速增长,其中8月下旬至10月下旬间其油脂的积累量占了全部油脂的80%左右,是其油脂积累的极关键时期。

大果红山茶油脂的积累主要发生在果实发育后期,与普通油茶油脂的形成和积累时期相一致[12]。在生产中,加强此时期的栽培管理是很必要的。此外,果实成熟后很容易开裂,提前采收会造成油脂产量的减少,所以,临近收获时密切观察茶果情况以确定采收时期是很重要的。

在广西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对大果红山茶开展了相关研究,发现与现有的广西主栽油茶品种相比,大果红山茶在果实产量、产油量等方面有十分突出的表现。在藤县老茶林里有许多具有高产特性的优良单株,其单株鲜果产量可达140 kg以上(也有达175 kg的),按鲜果含油率3%计算,单株产油量可达4.2 kg以上。若按每公顷茶林种植1 110株高产的大果红山茶,折算可得每公顷产4 662 kg茶油。由此可见,大果红山茶是一种极具高产潜力的茶油用树。此外,大果红山茶春节期间开花,花开繁盛,花红似火,十分美丽,对该茶林进行旅游开发也是很有可能的。因此对大果红山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对其开花特性、座果特性、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落果特性以及修剪、施肥等管理措施对其高产性、稳产性的影响等开展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林朝悦,程波. 茶油及茶多酚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皮肤病与性病,2011,33(4):190-193.

[2] 尹彩娜,施用晖,王艳艳,等. 猪油、茶油及氧化茶油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和血脂代谢的影响[J]. 营养学报,2008,30(6):624-626.

[3] 王林果,蒋玲艳,钟佳鸿,等. 两种茶油的抑菌性能研究[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51-53.

[4] 周斌,彭淑牖,牟一平. 茶油对梗阻性黄疸肝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0,30(3):193-195.

[5] 周斌,彭淑牖,牟一平. 茶油对梗阻性黄疸心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肝胆外科杂志,2000,8(4):308-310.

[6] 王园园,宋晓虹,李成仁,等. 八种山茶属植物种子油脂的脂肪酸分析[J]. 中国油脂,2007,32(9):78-79.

[7] 陈毓静,王琳琳,陈小鹏,等. 广西河池、百色和梧州油茶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测定[J]. 食品科学,2011,32(8):172-176.

[8] 柏云爱,宋大海,张富强,等. 油茶籽油与橄榄油营养价值的比较[J]. 中国油脂,2008,33(3):39-41.

[9] 杨利. 浅析发展大果红山茶种植的经济前景[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5):61-62.

[10] 黄荣韶,唐津平. 特高产油茶——大果红山茶[J]. 大众科技,2008(3):102.

[11] 蒲琦,黄荣韶,张平刚,等. 藤县大果红山茶形态特征与经济性状调查分析[J].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5):467-470.

[12] 杨伟波,陈良秋,王兴胜,等. 海南省中部地区发展油茶的生态适应性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5):93-95.

猜你喜欢

积累油脂发育
A taste of Peking duck
Al-Zr-CeO2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油脂环氧化性能
中国油脂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油脂》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刺是植物发育不完全的芽
中医对青春发育异常的认识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