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抑菌功能

2014-08-08于志会赵红艳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8期

于志会+赵红艳+

摘要: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不同配置的植物群落为样地,测定分析其抑菌功能。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夏季单一树种群落配置中以红皮云杉林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21.7%;复层群落配置中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33.2%;相同的植物群落在夏季的抑菌效果比冬季的要好。

关键词:校园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抑菌功能

中图分类号:S71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8-1832-03

Antibacterial Function about Arrangement of Plants in Campus

YU Zhi-hui1,ZHAO Hong-yan2

(1. Department of Plant Science,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Jilin 132101,Jilin,China;

2.Forestry College,Beihua University,Jilin 132013,Jilin,China)

Abstract: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antibacterial func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under different collocation patterns by using the plant communities in Jilin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material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 communities had a certain degree of antibacterial action. In summer,the community composed of single plant species of Picea koraiensis Nakai had the best antibacterial function with restraining rate of bacteria of 21.7%. For the multi-level plant community, the most obvious antibacterial functions were exhibited by Picea koraiensis Nakai,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Forsythia mandshurica Uyeki and Prunus triloba Lindl. with the restraining rate of bacteria of 33.2%. The antibacterial function of the same plant community in summer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winter.

Key words: greenland in campus; plant arrangement; restraining bacteria function

校园绿地是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的重要体现,配置有良好的植物景观、绿色洁净的校园环境已成为建设人文生态校园的主要目标[1]。关于植物尤其木本植物抑制空气中细菌作用的研究近几年屡见报道,其抑菌能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2]。但其抑菌作用的强度,不同树种差距较大,如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抑菌功能强于圆柏(Sabina chinensis(L.)Ant)、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等;不同植物群落,也因其植物组成结构、空间结构不同导致抑菌能力的强弱不一。同时,研究证明,植物抑菌作用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即某一树种或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某些树种的组合通常对部分细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其他细菌抑制强度较弱[3,4]。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研究地点,主要研究校园环境里不同植物群落的抑菌作用。在夏冬季节测定不同配置模式植物群落的环境抑菌功能,研究结果可为吉林市校园绿化树种的选择配置、布局等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植物材料

草地,供试面积为200 m2;红皮云杉林(Picea koraiensis Nakai),供试面积为200 m2,郁闭度达85%;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 Suk.),供试面积为150 m2,郁闭度达75%。

复层植物群落由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红皮云杉、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垂柳(Salix babylonica L.)、桃叶卫矛(Euonymus bungeanus Maxim.)、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榆叶梅(Prunus triloba Lindl.)、红王子锦带(Weigela florida (Bunge) A. DC.)、连翘(Forsythia mandshurica Uyeki)、火炬(Rhus typhina L.)、四季玫瑰(Rosa rugosa Lindl.)、红瑞木(Cornus calba L.)、黄刺玫(Rosa xanthina Lindl.)、山桃稠李(Padus maackii)等组成。供试面积为500 m2,郁闭度达80%。在复层植物群落处理中,各选择5个不同配置模式。处理1:油松+桃叶卫矛+紫丁香+榆叶梅;处理2:火炬+红王子锦带+木绣球;处理3: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处理4:垂柳+火炬+木绣球+红瑞木;处理5:榆叶梅+紫丁香+黄刺玫+火炬。

1.2测定方法

空气含菌量的测定:用JWL-IIB202新型撞击式多功能空气微生物监测仪进行采样;接样时间:3 min;接样高度:1.3~1.5 m(人的平均呼吸线高度范围)。选择晴朗天气,连续3 d采样测定,对照与供试植物群落为同步测定。每个处理重复3次。采样后放入恒温培养箱中经37 ℃连续培养48 h后取出,对各培养皿中细菌菌落进行计数。

培养基: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根据配方制作培养基后放入高压灭菌锅,于121 ℃高压蒸汽灭菌30 min,冷却至50 ℃左右后在无菌条件下注入培养皿,每皿4.3~4.5 mL。

抑菌季节变化的测定:选在晴天进行。夏季为2012年7月10日至12日,冬季为2012年12月8日至10日,为防止人为干扰,每次采样时间为早上6∶00~8∶00。

含菌量与抑菌效果的计算:含菌量(CFU/m3)=平皿菌落数(CFU)×1 000/流量(L);抑菌率=(对照含菌量-处理含菌量)/对照含菌量×100%。

1.3统计分析

本试验数据采用SAS 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在P<0.05水平下进行显著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夏季校园绿地不同植物配置环境的空气含菌量差异

表1为夏季7月10日至12日连续3天,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抑菌功能的测定结果。由表1可知,在天气状况不同、人流量不同的条件下,同一绿地环境中的空气含菌量有所不同。总的来看,所选择的3种植物配置模式中,空气含菌量均低于对照(无植被覆盖的水泥地),说明供试植物群落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红皮云杉林的空气含菌量最少,抑菌率为21.7%;而后依次为白桦林,抑菌率为14.6%;草地的抑菌率为9.0%。由于红皮云杉林的种植密度大,郁闭度高(85%),能有效抑制细菌;而白桦林虽种植密度与红皮云杉林相同,但郁闭度较小(75%),因此其抑菌效果不如红皮云杉林。

由表2可知,夏季植物群落的抑菌功能为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垂柳+火炬+木绣球+红瑞木>油松+桃叶卫矛+紫丁香+榆叶梅>榆叶梅+紫丁香+黄刺玫+火炬>油松+红王子锦带+木绣球。校园绿地复层结构中不同植物群落环境的空气含菌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罗英等[5]对淮安市居住区及淮安市钵池山公园植物群落的抑菌效应的研究表明,乔灌配置绿地有着明显的抑菌效应,植物群落的抑菌效果因树种及环境因子的差异而不同。植物群落结构越复杂、树种郁闭度越大,空气含菌量越低。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乔木中以垂柳和红皮云杉的冠幅和郁闭度比较大,所以抑菌效果较明显。

2.2冬季校园绿地不同植物配置环境的空气含菌量差异

由于冬季落叶树木叶片都已凋谢,各样点只有常绿树种尤其是常绿乔木树种还可较好发挥抑菌效应,如红皮云杉林;油松+桃叶卫矛+紫丁香+榆叶梅;油松+红王子锦带+木绣球;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

由表3可知,红皮云杉林的空气含菌量最少,抑菌率达18.14%;而后依次为油松+桃叶卫矛+紫丁香+榆叶梅(抑菌率为14.92%)、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抑菌率为14.86%)和油松+红王子锦带+木绣球(抑菌率为4.95%)。植物群落抑菌效果的差异主要是由常绿树种的种植密度和冠幅决定的。

2.3植物群落抑菌率的季节差异

从表1、表2及表3的数据对比得出,不同季节,植物群落中空气含菌量均低于对照;相同植物群落夏季抑菌效果强于冬季。红皮云杉林夏季、冬季的抑菌率分别为21.7%和18.14%,受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小,抑菌率较恒定。油松+桃叶卫矛+紫丁香+榆叶梅夏季、冬季的抑菌率分别为26.9%和14.92%,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夏季、冬季的抑菌率分别为33.2%和14.86%,油松+红王子锦带+木绣球夏季、冬季的抑菌率分别为10.0%和4.95%,受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冬季植物尤其是落叶树种的代谢活动能力较夏季减弱,植物的杀菌能力相应降低。罗英等[6]对江苏省淮安市3条主干道绿地植物群落的抑菌效应研究表明,冬季常绿树种能很好地发挥抑菌功能。罗英等[7]对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抑菌效应研究表明,植物冬季的代谢活动能力减弱、杀菌能力降低。与本试验结果相一致。

3结论

校园植物群落均有显著的抑菌保健功能,植物种类不同,配置结构不同,抑菌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乔灌草复层配置结构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对环境的净化作用。夏季,单一树种群落配置中以红皮云杉林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21.7%);复层群落配置乔木层中的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33.2%)。常绿树种在冬季仍能发挥较好的抑菌功能,在冬季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在校园绿化建设中,可以考虑提高常绿树种的种植比例,有效提高绿地的保健功效。于志会等[8,9]的研究也表明不同树种之间的抑菌效应差异巨大,因此在绿化设计中应多选择抑菌力强的树种及树种组合。相同的植物群落在夏季的抑菌效果比冬季的要好,这可能与园林树木自身的生理机理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海辉,王朋谨,张莉莉.寒地高校校园绿地景观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49-51.

[2] 戚继忠,由士江,王洪俊,等.园林植物消除细菌能力的研究[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4):36-38.

[3] 罗英,李晓储,何小弟,等.城市森林不同类型绿地植物配置抑菌效应初析[J].中国城市林业,2005,3(6):23-25.

[4] 李晓储,徐海兵,何开跃,等.秃杉异龄复层混交林群落抑菌功能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7,21(6):26-28.

[5] 罗英,李晓储,黄立斌,等.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抑菌功能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2):61-64.

[6] 罗英,李晓储,黄立斌,等.城市街道绿地不同配置模式植物群落的抑菌功能[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6):859-864.

[7] 罗英,何小弟,黄立斌,等.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抑菌功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3):73-75.

[8] 于志会,杨波,戚继忠,等.不同树种组合对两种致病细菌抑制作用及景观配置[J].北方园艺,2011(15):111-113.

[9] 于志会,杨波,戚继忠,等.吉林市主要绿化植物对两种致病细菌抑制作用[J].北方园艺,2012(1):108-110.

表1为夏季7月10日至12日连续3天,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抑菌功能的测定结果。由表1可知,在天气状况不同、人流量不同的条件下,同一绿地环境中的空气含菌量有所不同。总的来看,所选择的3种植物配置模式中,空气含菌量均低于对照(无植被覆盖的水泥地),说明供试植物群落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红皮云杉林的空气含菌量最少,抑菌率为21.7%;而后依次为白桦林,抑菌率为14.6%;草地的抑菌率为9.0%。由于红皮云杉林的种植密度大,郁闭度高(85%),能有效抑制细菌;而白桦林虽种植密度与红皮云杉林相同,但郁闭度较小(75%),因此其抑菌效果不如红皮云杉林。

由表2可知,夏季植物群落的抑菌功能为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垂柳+火炬+木绣球+红瑞木>油松+桃叶卫矛+紫丁香+榆叶梅>榆叶梅+紫丁香+黄刺玫+火炬>油松+红王子锦带+木绣球。校园绿地复层结构中不同植物群落环境的空气含菌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罗英等[5]对淮安市居住区及淮安市钵池山公园植物群落的抑菌效应的研究表明,乔灌配置绿地有着明显的抑菌效应,植物群落的抑菌效果因树种及环境因子的差异而不同。植物群落结构越复杂、树种郁闭度越大,空气含菌量越低。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乔木中以垂柳和红皮云杉的冠幅和郁闭度比较大,所以抑菌效果较明显。

2.2冬季校园绿地不同植物配置环境的空气含菌量差异

由于冬季落叶树木叶片都已凋谢,各样点只有常绿树种尤其是常绿乔木树种还可较好发挥抑菌效应,如红皮云杉林;油松+桃叶卫矛+紫丁香+榆叶梅;油松+红王子锦带+木绣球;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

由表3可知,红皮云杉林的空气含菌量最少,抑菌率达18.14%;而后依次为油松+桃叶卫矛+紫丁香+榆叶梅(抑菌率为14.92%)、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抑菌率为14.86%)和油松+红王子锦带+木绣球(抑菌率为4.95%)。植物群落抑菌效果的差异主要是由常绿树种的种植密度和冠幅决定的。

2.3植物群落抑菌率的季节差异

从表1、表2及表3的数据对比得出,不同季节,植物群落中空气含菌量均低于对照;相同植物群落夏季抑菌效果强于冬季。红皮云杉林夏季、冬季的抑菌率分别为21.7%和18.14%,受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小,抑菌率较恒定。油松+桃叶卫矛+紫丁香+榆叶梅夏季、冬季的抑菌率分别为26.9%和14.92%,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夏季、冬季的抑菌率分别为33.2%和14.86%,油松+红王子锦带+木绣球夏季、冬季的抑菌率分别为10.0%和4.95%,受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冬季植物尤其是落叶树种的代谢活动能力较夏季减弱,植物的杀菌能力相应降低。罗英等[6]对江苏省淮安市3条主干道绿地植物群落的抑菌效应研究表明,冬季常绿树种能很好地发挥抑菌功能。罗英等[7]对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抑菌效应研究表明,植物冬季的代谢活动能力减弱、杀菌能力降低。与本试验结果相一致。

3结论

校园植物群落均有显著的抑菌保健功能,植物种类不同,配置结构不同,抑菌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乔灌草复层配置结构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对环境的净化作用。夏季,单一树种群落配置中以红皮云杉林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21.7%);复层群落配置乔木层中的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33.2%)。常绿树种在冬季仍能发挥较好的抑菌功能,在冬季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在校园绿化建设中,可以考虑提高常绿树种的种植比例,有效提高绿地的保健功效。于志会等[8,9]的研究也表明不同树种之间的抑菌效应差异巨大,因此在绿化设计中应多选择抑菌力强的树种及树种组合。相同的植物群落在夏季的抑菌效果比冬季的要好,这可能与园林树木自身的生理机理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海辉,王朋谨,张莉莉.寒地高校校园绿地景观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49-51.

[2] 戚继忠,由士江,王洪俊,等.园林植物消除细菌能力的研究[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4):36-38.

[3] 罗英,李晓储,何小弟,等.城市森林不同类型绿地植物配置抑菌效应初析[J].中国城市林业,2005,3(6):23-25.

[4] 李晓储,徐海兵,何开跃,等.秃杉异龄复层混交林群落抑菌功能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7,21(6):26-28.

[5] 罗英,李晓储,黄立斌,等.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抑菌功能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2):61-64.

[6] 罗英,李晓储,黄立斌,等.城市街道绿地不同配置模式植物群落的抑菌功能[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6):859-864.

[7] 罗英,何小弟,黄立斌,等.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抑菌功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3):73-75.

[8] 于志会,杨波,戚继忠,等.不同树种组合对两种致病细菌抑制作用及景观配置[J].北方园艺,2011(15):111-113.

[9] 于志会,杨波,戚继忠,等.吉林市主要绿化植物对两种致病细菌抑制作用[J].北方园艺,2012(1):108-110.

表1为夏季7月10日至12日连续3天,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抑菌功能的测定结果。由表1可知,在天气状况不同、人流量不同的条件下,同一绿地环境中的空气含菌量有所不同。总的来看,所选择的3种植物配置模式中,空气含菌量均低于对照(无植被覆盖的水泥地),说明供试植物群落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红皮云杉林的空气含菌量最少,抑菌率为21.7%;而后依次为白桦林,抑菌率为14.6%;草地的抑菌率为9.0%。由于红皮云杉林的种植密度大,郁闭度高(85%),能有效抑制细菌;而白桦林虽种植密度与红皮云杉林相同,但郁闭度较小(75%),因此其抑菌效果不如红皮云杉林。

由表2可知,夏季植物群落的抑菌功能为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垂柳+火炬+木绣球+红瑞木>油松+桃叶卫矛+紫丁香+榆叶梅>榆叶梅+紫丁香+黄刺玫+火炬>油松+红王子锦带+木绣球。校园绿地复层结构中不同植物群落环境的空气含菌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罗英等[5]对淮安市居住区及淮安市钵池山公园植物群落的抑菌效应的研究表明,乔灌配置绿地有着明显的抑菌效应,植物群落的抑菌效果因树种及环境因子的差异而不同。植物群落结构越复杂、树种郁闭度越大,空气含菌量越低。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乔木中以垂柳和红皮云杉的冠幅和郁闭度比较大,所以抑菌效果较明显。

2.2冬季校园绿地不同植物配置环境的空气含菌量差异

由于冬季落叶树木叶片都已凋谢,各样点只有常绿树种尤其是常绿乔木树种还可较好发挥抑菌效应,如红皮云杉林;油松+桃叶卫矛+紫丁香+榆叶梅;油松+红王子锦带+木绣球;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

由表3可知,红皮云杉林的空气含菌量最少,抑菌率达18.14%;而后依次为油松+桃叶卫矛+紫丁香+榆叶梅(抑菌率为14.92%)、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抑菌率为14.86%)和油松+红王子锦带+木绣球(抑菌率为4.95%)。植物群落抑菌效果的差异主要是由常绿树种的种植密度和冠幅决定的。

2.3植物群落抑菌率的季节差异

从表1、表2及表3的数据对比得出,不同季节,植物群落中空气含菌量均低于对照;相同植物群落夏季抑菌效果强于冬季。红皮云杉林夏季、冬季的抑菌率分别为21.7%和18.14%,受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小,抑菌率较恒定。油松+桃叶卫矛+紫丁香+榆叶梅夏季、冬季的抑菌率分别为26.9%和14.92%,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夏季、冬季的抑菌率分别为33.2%和14.86%,油松+红王子锦带+木绣球夏季、冬季的抑菌率分别为10.0%和4.95%,受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冬季植物尤其是落叶树种的代谢活动能力较夏季减弱,植物的杀菌能力相应降低。罗英等[6]对江苏省淮安市3条主干道绿地植物群落的抑菌效应研究表明,冬季常绿树种能很好地发挥抑菌功能。罗英等[7]对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抑菌效应研究表明,植物冬季的代谢活动能力减弱、杀菌能力降低。与本试验结果相一致。

3结论

校园植物群落均有显著的抑菌保健功能,植物种类不同,配置结构不同,抑菌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乔灌草复层配置结构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对环境的净化作用。夏季,单一树种群落配置中以红皮云杉林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21.7%);复层群落配置乔木层中的红皮云杉+水曲柳+连翘+榆叶梅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33.2%)。常绿树种在冬季仍能发挥较好的抑菌功能,在冬季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在校园绿化建设中,可以考虑提高常绿树种的种植比例,有效提高绿地的保健功效。于志会等[8,9]的研究也表明不同树种之间的抑菌效应差异巨大,因此在绿化设计中应多选择抑菌力强的树种及树种组合。相同的植物群落在夏季的抑菌效果比冬季的要好,这可能与园林树木自身的生理机理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海辉,王朋谨,张莉莉.寒地高校校园绿地景观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49-51.

[2] 戚继忠,由士江,王洪俊,等.园林植物消除细菌能力的研究[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4):36-38.

[3] 罗英,李晓储,何小弟,等.城市森林不同类型绿地植物配置抑菌效应初析[J].中国城市林业,2005,3(6):23-25.

[4] 李晓储,徐海兵,何开跃,等.秃杉异龄复层混交林群落抑菌功能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7,21(6):26-28.

[5] 罗英,李晓储,黄立斌,等.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抑菌功能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2):61-64.

[6] 罗英,李晓储,黄立斌,等.城市街道绿地不同配置模式植物群落的抑菌功能[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6):859-864.

[7] 罗英,何小弟,黄立斌,等.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抑菌功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3):73-75.

[8] 于志会,杨波,戚继忠,等.不同树种组合对两种致病细菌抑制作用及景观配置[J].北方园艺,2011(15):111-113.

[9] 于志会,杨波,戚继忠,等.吉林市主要绿化植物对两种致病细菌抑制作用[J].北方园艺,2012(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