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紫气东来公园生态设计研究
2014-08-08庞婧
作者简介:庞婧(1984—),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5004703
1引言
环境污染、能源匮乏、城市急速膨胀等因素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城市公园的设计不再只是为满足部分人精神愉悦的需要,而是作为联系自然与人类的纽带,使得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发挥生态效益。
生态设计就是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减到最小的设计形式。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掠夺,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上海嘉定新城紫气东来公园的景观设计考虑到了传统文化在设计的作用,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对于资源的利用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乡土植物、乡土构筑材料运用设计当中,从而管理和维护成本,节约资源且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公园项目概况
位于嘉定新城的紫气东来公园,由嘉定新城开发有限公司主持建设完成,是嘉定新城的中央景观轴线,毗邻地铁11号线。项目总面积70hm2,东起阿克苏路,西至温泉路,南靠天柱路,北至塔秀路,公园分为三期建设完成。
基地的现状是:河流水质差,遭受污染严重,湿地大面积被破坏。场地内大面积的农田及荒地杂草丛生。天祝路现存部分林荫道。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给公园内部交通带来不便及视线阻碍等。穿越性交通对公园造成了影响,基地被南北向过境道路和运河分割得支离破碎,场地东西两端缺乏与远香湖和结构绿地之间的有效联系,给游人和野生动物在公园内的穿行带来不便。
建设后的公园周边被多种用地围绕,包括市政、办公、住宅、商业零售等。紫气东来这个开放的线性公共空间分为社区活动区、健身区、政府和科教中心区、交口茶座区和湖区等5个区。每个区域都为相邻的地块服务,从而公园内的5个区域形成了形式各异不同的空间体验。
3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
3.1尊重传统文化,突出主题
公园是丰富多样的空间体验,基地的自然环境和嘉定丰富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受陆俨少绘画、中国书法和舞蹈的启发,提出了“林中的舞蹈”这个设计概念。林,代表担负着恢复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重构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重任。舞,代表着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将传统艺术中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艺术手法提炼成简洁的景观设计语言,从而形成了公园内的4条生态走廊,将公园内所有的空间由蜿蜒曲折的走廊联系起来。全园分为动感走廊、静谧走廊、滨水走廊、林荫走廊。
动感走廊是具有现代感的活跃空间,连接了公园周边的主要开发地块。铺地的色彩倾向于“紫气东来”,紫色寓意祥瑞。静谧走廊是欣赏自然景观的廊道,串接公园中部的空间并联系公园外的主要景观节点。滨水走廊是水边的散步道。林荫走廊是利用天祝路及其行道树造就的线性走廊,它给游人提供了一条从平面穿越公园的便捷通道。
公园的设计受到现代农业的影响,场地西面的布局体现了农业种植模式的印迹。东面结合城市的功能,布局精致以活动为主体,是人造自然景观与农业印迹相结合的多样化的地区。公园的空间涵盖了开敞与封闭、城市与田园、曲与直、动与静、高与低等多种的空间形式。所有的空间由蜿蜒的走廊联系起来,通向周边的开发地块和公园之外的景观节点。“林中的舞蹈”整合了公众、社交、商业、文化、休闲和生态恢复功能,塑造城市中心公园(图1)。
3.2尊重现状资源,合理保护与利用
设计师针对场地的实际问题,对交通流线进行了重新的梳理。由于整个公园被南北向的市政道路分隔成了很多块,为了保证空间的连续性,设计的时候保留了车行桥,和公园的园路下穿于市政道路,给游人和野生动物提供一个完整的穿行空间。
图1紫气东来景观平面总图
公园用地内有一定的绿色环境基础,如天柱路的林荫树。场地内的大乔木,在公园设计规划时都进行了保留。现存树种几乎都是当地常见的乡土树种,在规划设计现场调研阶段确认保留这些植物,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据统计,全园保留现状树3885株。
园区内保留了部分工厂建筑,把日乃本工厂的建筑作为嘉定科教中心,向游人展示了生态设计的前沿理念,同时也提供了社区的活动场所和室内的活动休闲设施。设计中选择拆除其中污染较重的电镀车间并去除土壤污染。建筑的庭院空间可以用作小型的表演场地,建筑的屋顶上的雨水被收集、净化并释放到建筑南面的社区中心水花园。
公园的设计为了减少地表径流,还增加了透水铺装材料的运用。交口茶座区的树阵下采用大量的豆石铺装。它既能满足人群对户外空间的使用需求,又解决了硬质铺装的透水问题,减少了地表径流。全园的湿地面积44660m2,通过沿河的植物过滤带,物理过滤区达到净化地表径流和运河水质的问题,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3.3尊重场地的记忆,运用大量的乡土元素
场所精神是区域地方的地貌、气候、风土等自然精神和工农业文明及它们所孕育的人文精神,是区域文脉的传承和体现。通过乡土植物、乡土构筑物材料的运用,使公园具有相应文化环境氛围的场所精神,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
3.3.1乡土植物的运用
(1)选用乡土植物的目的。公园内的植物品种基本都是选用的乡土植物。这类植物在当地经过长期的生长演化,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立地条件,其群落结构相当稳定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同时让人们感受到,利用乡土植物也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并且无需过多的人工干预和维护即能保证生态效益。乡土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强,生态上安全可靠,有些仅靠雨水就能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从而节省施肥、灌溉等养护步骤,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公园里除了足球场和政府中心草坪外,没有设其他的永久灌溉区。永久灌溉区域将利用天祝路上回收的雨水进行灌溉,每年将节约用水12490t。科教中心的屋顶雨水和中水也将被收集处理后用于其周边的景观灌溉和厕所冲洗。当天气特别干旱时,将用水泵抽取运河和荷花池中的水,使用高效滴灌补充行道树蒸发掉的水分。固碳释氧是园林植物的一种重要的生态功能,对减轻城市环境的压力、消弱“热岛效应”和实现城市的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起重要的作用。
(2)选用乡土植物的类型。所有乔木全都是土生土长、没有修剪过的,体现了自然之美,也与全世界千篇一律的钢铁、玻璃、混凝土建造的高档写字楼形成对比。运用上海地区的乡土树种体现了地域特色。在乡土植物的选择上,选用养护粗放型的植物。粗养护型植物是指那些很少需要整形修剪,对生态环境要求较低的植物,以低矮型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公园内没有种植一株球形植物,种植的灌木都是自然生长的形态,从而减少了整形修剪所带来的人工养护成本的开支,节约了资源。运用的乡土植物有香樟、重阳木、苦楝、枫杨、榉树、黄连木、马褂木、紫花泡桐、臭椿、紫荆、紫薇、石楠、杨梅、竹子等。植物的选择为了呼应公园名字“紫气东来”的概念,选用了开紫花的苦楝作为动感走廊的行道树,中层植物选用了紫薇、紫荆等为特色植物。马褂木为静谧走廊的行道树,点缀在道路两旁。滨水走廊主要以垂柳、枫杨为主,来展现水边风光。林荫走廊两侧主要是保留了天柱路两侧的乔木。四条走廊贯穿全园,植物配置也各具特色。
(3)建立复合式生态植物群落。在紫气东来公园里,运用了乔灌草相搭配的复合式生态植物群落。构建复合式的生态植物群落,可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同时选用的多数乔木的胸径都在15cm以内,在苗圃里找到人工培育的姿态优美的苗木,容易保证成活率,降低了造价,也避免了对其他地区植物群落的破坏。运河两侧也大面积的使用了水生植物,起到美化环境净化水体的效果。
全园分为5个区域。社区活动区,将生产景观重新引导这个区域,来表现基地的农业历史,种植的植物既有经济价值又有景观价值,既能观赏,又有收获。种植的植物有杨梅、枇杷、柿树、麻栎、枸杞、麦冬等。健身区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了运动和健身场所,空间以开敞式为主,种植的植物有无患子、香樟、黄山栾树、绣线菊等。政府和科教中心区位于政府中心与传媒中心之间,是整个公园的心脏地带,该区域有保留的现状建筑,种植的植物有乌桕、枫杨、杜英、垂丝海棠、玉簪等。交口茶座区位于商业区旁,是整个场地的狭长区域,以林下树阵空间为主体,种植的植物有榉树、毛鹃、雀舌黄杨等。湖区以艺术和文化为主导,是整个公园内的艺术中心。空间布局上变化多端,与远香湖区域建立了联系,种植的植物有乌哺鸡竹、重阳木、鸡爪槭、紫花醉鱼草、鸢尾、芦苇、千屈菜等(图2)。
图2建成后一期的植物景观效果
3.3.2乡土构筑材料的运用
公园中还大量地重新利用了现有材料:使用天祝路两侧打碎的沥青块作为公园小路的铺装材料;使用拆迁房屋的黑色陶瓦作为地面铺装材料;在动感走廊材料中采用回收的浅蓝色玻璃;重新利用原有毛石驳岸的石料砌筑新的沿河石挡墙等。保留城市湿地公园现状用地乡土构筑材料造景,形成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的实内具有典型地方特征的构筑物,通过运用传统工体性景观小品,容易获得强烈的认同感(图3)。
图3使用的回收可利用的材料作为铺装
2014年5月绿色科技第5期4结语
现代城市景观建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以生态设计为手段,重建因经济发展而受到破坏的地域生态环境。
一些城市公园注重“造景”,设计师没有认真体会设计区域的文化内涵,没有对区域文化进行吸收和继承,而是大规模的“生搬硬套”,我国东部地区借鉴西方经验,而西部向东看齐,导致城市公园日趋相似。很多城市公园的建设,为了片面追求视觉上的刺激,追求震撼的效果,往往违背了城市公园建设的初衷。比如,没有缘由的大面积的广场的建设,建成后的广场空空无一人来使用;大树进城屡禁不止,很多地方为了保证园林绿化立竿见影的效果,大量购买大树或者古树,大乔木的成活率又很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能因为建设一个公园而毁坏了一片山林。同时也有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生物的多样性,在建设中陷入误区,过度运用外来品种,新型观赏植物的价格、建设和养护成本比较高,且植物的养护管理缺乏有效的参考经验,很容易造成生态入侵,生长效果欠佳。大量的实践证明,以上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
只有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出发,运用科学的设计原理,经过设计师的努力,施工现场的把控,创造出生态环境和谐的场所,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又创造出让人们流连忘返,富有趣味的景观空间。该项目是与Sasaki景观事务所合作,在项目的推进和实施过程中,为Sasaki设计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突破了诸多限制才创造出一个真正的生态环保的项目。
参考文献:
[1] 佚名.林中的舞蹈 上海嘉定新城紫气东来公园设计回顾[J].时代建筑,2012(1):52~57.
[2] 俞孔坚.可持续环境与发展规划的途径及其有效性[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