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优质稻的品种筛选及其保优高产技术的应用

2014-08-08陈安茹

吉林农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优质稻筛选高产

摘要:由于近年来市场杂交稻出现了粮价低、米质差、黄谷积压的问题,通过对达到部颁二级及以上标准的优质稻在平坝和丘陵地区多年的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适合全省大部分地区种植的优质稻品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优、高产双重效应的高效栽培新技术。

关键词:优质稻;品种;筛选;保优;高产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科研项目“甘孜州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检测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1-23-1

水稻作为四川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面积和产量都位居全省栽培作物的第一位。2013年全省种植面积达到2850万亩,平均单产900公斤,总产2199.5万吨,杂交稻种的制种面积达到42.19万亩,产种7700万公斤,主要为岗优、Ⅱ优系列的品种。而这些品种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表现出米质较差、销售困难的问题,造成了粮食部门大量积压,部分地区都出现农民卖粮难的现象。虽然粮食连年增产,但价格却一降再降,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加之市场开始大量出现的像泰米等优良品种稻,使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而针对目前面临的这一系列问题,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平坝和丘陵地区,并对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的优质稻进行了试验示范,为求探索其适应性、丰产性,及其保优高产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 研究方法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和引进省内外达到部颁二级标准以上的优良稻品种,进行同田试验和同区域示范。

杂交稻在品种上主要选用K优047和130、乐优3号、菲优多系1号、金优10号、金优725和63、D优68、Ⅱ优7号和448、黑优1号等优良稻种。常规稻选用胜泰1号、优米7号、富清粘、高科13、涪优8号、生核3号、航天2号、凉籼3号等10个优良品种。

通过调查,分析示范区中各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及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2 研究结果

2.1品种布局研究

从丰产性和品质来看,经过多年从省内外引进的20余个品种示范中,亩产达900公斤以上且达部颁二级米标准以上的杂交稻品种分别是:金优63、金优10号、金优725、K优047、菲优多系1号、Ⅱ优7号;亩产950kg以上且达部颁一级米标准的常规稻品种分别是:优米7号、香米R045、生核3号、扬稻6号、紫宝香1号、野莉粘23号;亩产900公斤以上且达部颁特级米标准的常规稻品种只有凉籼3号。

从生育期来看,比岗优725短或相近的品种有金优63、金优10号、金优725、K优047、菲优多系1号、优米7号;比汕优63长的品种有Ⅱ优7号、D优68;参试品种的常规稻品种生育期均比岗优725短。

从适应性来看,参试的20余个品种,均能在我省正常抽穗、结实,并且能获得较高产量。

2.2保优高产技术研究

由于优质杂交稻分蘖力较弱,必须栽足基本苗,在保证优质的前提下,才能获得高产。据试验亩栽1.4~1.6万窝,亩基本苗12~13万株,有效穗达25~29万穗,才能获得高产。如:菲优多系1号要想获得高产,亩用种量必须达到1.4公斤以上。

在肥料方面,推广水稻专用配方肥。重施底肥的前提下及时追肥,尤其是返青成活后必须及时追施以氮素为主的速效性肥料。

由于优质杂交稻穗期对水分特别敏感,缺水会造成根系活力下降、叶片早衰、空壳率增加,最终导致严重减产,所以穗期一定要保持浅水层。如试用品种菲优多系1号,亩有效穗达19.4万,但由于严重缺水,亩产仅为725公斤,而相邻种植的同一品种亩有效穗为19.3万,由于穗期未缺水,亩产达到了858公斤。

在做好疫情监测的同时,进行无公害管理会加强米的品质,比如减少农药用量,科学、安全用药,尽量使用低毒、低残留和生物性农药。

3 结论与讨论

3.1品种区域布局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始终坚持“两主两辅”原则进行水稻生产,即以优质杂交稻为主、优质常规稻为辅,中档优质稻为主、高档优质稻为辅。丘陵区以种植金优725、K优047等中高档优质杂交稻为主,搭配种植优质常规稻凉籼3号;平坝区以种植金优10号、金优725、Ⅱ优7号等中档优质杂交稻为主,搭配凉籼3号、生核3号等优质常规稻;城市近郊区以种植K优047、金优725等高中档杂交稻为主,搭配优米7号等优质常规稻,来满足不同消费者及市场的需求。

3.2 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由于优质稻分蘖力较杂交稻弱,要想在优质基础上获得高产,必须亩播优质杂交稻种1.4公斤以上,确保每亩基本苗达12~13万株,有效穗达25~29万穗,才能获得最高产量。推广水稻专用配方肥,科学地使用缓释性肥料,重施底肥、早施追肥;要特别注意穗期的水分管理,做到浅水勤施,保持浅水层栽作。

4结语

通过对该试验示范区的调查分析不难得出,要栽培出优质高产、适应我省栽培的水稻,首先要从品种上着手,其次是狠抓施肥、灌排、病虫害防治等最常规的管理工作,加之通过推广栽培各市(州)选育出的新品种,几项综合起来建立适合我省的栽培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吴珍珠,朱玉树.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

[2]王荣栋.作物栽培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洪炳文.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87.

[4]洪兴业.控释肥在水稻栽培上的施用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10,10(49):2384-2385.

[5]葛桂娣,王永明.丘陵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08,(3):3-35.

[6]何会流,毛建辉.四川水稻品种对稻瘟病和稻曲病抗性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2008,7(30):104-109.

[7]袁继超,王昌全.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陈安茹,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环生系,讲师,研究方向:农学、园艺。

猜你喜欢

优质稻筛选高产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核电厂电仪设备的老化评估筛选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
漳州市早籼优质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粮农丰则品种兴:优质稻“黄华占”在湘推广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