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贸易技术创新的效果

2014-08-08夏先良

商业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互联网

摘要:贸易技术创新与生产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两个组成部分;历史上贸易技术创新对推动贸易及相关领域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重大贸易技术创新成就,它显著地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加速贸易集中和就业转移,引起国际间贸易力增长的差异。我国贸易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配套措施、服务体系都存在缺陷和制约因素,需要调整政策思路,促进贸易技术创新。

关键词:贸易技术创新;互联网;电子商务;贸易力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4-04-16

作者简介:夏先良(1963-),男,安徽肥东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海外投资战略研究”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抓住和利用好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面向未来的我国大国经济发展战略”,项目编号:11&ZD002。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国内贸易占比日益下降,国际贸易日益成为主流贸易形式。而且,有别于抽象的国与国之间国际贸易概念,实际发生的具体国际贸易是从一国生产者到另一国消费者(或顾客)之间的全部贸易过程,其中或许有制造商、代理商、进出口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主体。国际间生产分工和全球生产网络日益紧密和复杂,国际间经济已经高度融合,不分彼此。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也高度融合。国际贸易活动将商品从生产商送到消费者等客户手里涉及到经营批发零售的独立商人主体构成的流通网络。虽然不排除针对单一最终客户的贸易活动,进出口商主要做批发贸易。大型生产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日益替代了批发功能和环节,缩短贸易渠道。纯批发商主要集中于农业相关领域,而纯生产商和混合企业较为普遍经营差异化商品的产业,纯批发商数量相对较多,平均规模小于纯生产商,它们占贸易额相对较小的份额,对市场规模和来自中国等低工资国家的进口比较迟钝(Bernard, et al, 2010)。国际贸易主体和贸易环节可多可少,贸易渠道和上下游价值链可长可短,贸易规模可大可小,其贸易技术含量可高可低,贸易技术创新幅度可宽可窄,但技术创新始终与贸易的发展相伴随。

贸易技术创新是贸易创新重要方式之一。过去有学者讨论过国际贸易创新问题,但很少深入研究国际贸易的技术创新问题。似乎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是两个问题。其实国际贸易技术创新自古就有,货币特别是信用货币就是重大的贸易技术发明,这是一种贸易媒介创新。这里所谓贸易技术创新是相对于生产技术创新区分而言的。我们通常容易理解生产的技术创新,如果把全部国际贸易过程看作贸易服务的生产过程,其服务生产过程的技术创新也是一种生产过程技术创新,这样可以更容易理解国际贸易技术创新。

本文运用与生产领域技术创新相比较分析法和历史文献资料实证与逻辑推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贸易技术创新的效果,研究中国贸易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和政策调整思路。

一、贸易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研究

宽泛来说,贸易创新应该包括除工业生产工艺和产品创新之外的一切企业经营管理、组织改革以及销售、贸易技巧等,它不局限于做生意的方法,而是一切能提高做生意效率与能力的技术技巧。狭义来说,撇开外贸企业微观管理创新和国家宏观政策及制度创新之外,国际贸易技术创新仅指国际贸易活动过程的技术层面创新。过去我们把国际贸易创新更多侧重于国际贸易管理、制度层面的创新,也有探索国际贸易新市场、新组织创新,这些方面创新都对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具有意义,但这里我们着力强调国际贸易技术创新对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贸易领域,特别是国际贸易领域技术创新不同于生产领域技术创新,具有某些部门特定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只研究贸易本身技术创新,不涉及贸易的管理、制度、组织、市场等方面的创新问题。仅由资金、人员要素增加而非技术创新因素引起的贸易规模扩张,不能视为贸易技术创新的表现。这些贸易规模和范围经济可能不是技术进步因素带来的。国际贸易技术创新不仅限于与贸易有关的信息技术、金融技术、物流环节中运输以及仓储、包装技术创新,核心的是贸易过程和服务本身的技术创新。这是贸易技术创新的关键和瓶颈。

总第446期夏先良:论贸易技术创新的效果····商 业 研 究2014/06零售贸易技术创新是贸易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零售技术创新和应用明显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降低价格,增加效益。一切真实的零售业劳动生产力增长是更有生产力的新进入零售技术代替更没有生产力的现有零售技术的结果(Foster; Haltiwanger,2006)。美国20世纪70年代引入条码扫描仪技术,到1984年美国10%的食品店装配这种技术设备,在其应用的头十年里大约降低食品价格的14%;超市采用条码扫描设备达到5%可使食品店价格平均下降大约06%;以2012年美元币值计,扫描设备带来的短期福利所得每年大约26亿美元(Basker,2013a,b)。拉格卡斯(2009)认为发展中国家汽车拥有率较低,零售业较少采用现代化超市,汽车在零售业技术运用构成和零售生产力差别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因特网削减了具体市场的固定贸易成本,削减固定成本可能会提高出口增长(Freund, and Weinhold, 2004)。而且,因特网促进和刺激了国际贸易发展,克服许多有关贸易障碍(Kurihara, Fukushima, 2013)。司佩尔贝(Spulber, 2002)强调先进的计算机、通讯和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的新交易技术,降低交易成本的技术变化使交易创新成为可能,开发出新型市场交易,交易创新改变的不仅是商业方法和组织设计,而且是交易内容和组织市场方式。

国际贸易技术创新和技术设备升级可以减少贸易成本和障碍、提高贸易效率、增强贸易能力,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效果具有网络经济效果,因此,各环节之间需要配套。近年来海关采用无纸办公、单一窗口、运用互联网、标准化和联网通讯等自动化和现代化技术升级。这些技术升级所带来大幅度降低贸易成本的好处需要与简化边境检查流水作业手续相配套才能取得,政府对海关现代化项目的投资资金、运营和维护成本要给予长期的资金支持(Yasui and Engman, 2009)。

二、历史上贸易技术创新推动了商业经济发展和外贸繁荣贸易技术创新和应用带来的结果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推动贸易效率提高,使贸易种类日益多样,降低贸易成本,提升贸易力,扩展贸易规模以及企业规模等。历史上贸易技术创新所取得的每一步进步都不同程度地推动着贸易力的发展。

中国古代度量衡、造纸、印刷和指南针技术发明不仅对于世界科学文化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贸易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中国黄帝时代设置了衡、量、度、亩、数五量,即权衡、斗斛、尺丈、里步、十百。春秋时期开始使用不等臂秤,战国时期楚国使用等臂秤的天平和木衡;战国时期还出现铜衡杆,后来演变成现在仍在使用的杆秤。秦在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制度,货币以秦半两钱在全国流通,秦统一的度为1引=10丈= 100尺= 1000寸= 10000分= 2310厘米,秦统一的量为1斛=10斗= 100升=20000毫升,秦统一的衡为1石=4钧= 120斤=1920两= 46080铢= 30360克。中国商殷时代或更早就发明了玺印,到周朝已经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使用,今天在人们交易活动中仍然离不开印章这种工具。中国西周时期已经懂得制墨,秦代出现石砚,汉代出现以烟煤加胶合成人造墨。秦始皇时期蒙恬发明了兔毫竹管毛笔,这种笔的发明大大超越了以前用刀在竹简上刻字的速度和便利程度,至今仍在制作和使用这种毛笔写字。中国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纸张,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很快替代了简帛的使用。中国北宋发明家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排版印刷术。中国古代指南针技术的发明不仅促进了航海业发展,同时扩大了与周边海洋邻国的贸易,并把指南针等航海技术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以及更远的欧洲国家。据传中国黄帝时代隶首发明了算盘,也有说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前中国人在算筹基础上发明了算盘这种计算工具,它由运算口诀、规则、术语等软件和算盘硬件两部分组成,不仅在数学、统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特别在商业上具有重要意义。可见,中国古代人在度量衡、货币、印章、笔墨、纸张、印刷、指南针、算盘等领域做出的杰出创新和科学贡献,极大地推动了商业发展和对外贸易繁荣。

欧美在近现代贸易技术创新上开始走在世界前列。交通运输业技术创新为贸易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发明家瓦特(JamesWatt)于1768年制成了一台单动作蒸汽机,1782年他发明了大动力的“双动作蒸汽机”并获得专利。1801年英国发明家特里维塞克(RTrevithick)首先造了在一般道路上行驶的蒸汽动力车辆,于次年申请到专利权,在此基础上他把瓦特的蒸汽机改造成高压蒸汽机。1814年英国著名发明家斯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制造并改装了一个相似的火车头,并铺设铁轨,开始在煤矿中使用。1807年美国科学家富尔顿(Robert Fulton)制成蒸汽汽船。

德国工程师本茨(Karl Benz)于1868年制成世界上第一辆三轮内燃机汽车。德国工程师奥托(Nikolaus AOtto)在1876年制成第一台四冲程循环的煤气内燃机。德国工程师戴姆勒(Gottlieb Wilhelm Daimler)1883年制成第一台汽油机,1886年又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内燃机汽车。德国工程师狄塞尔(Rudolf Diesel)1897年制造了第一台柴油机。1670年法国科学家吉尔·洛百瓦尔(Gilles Roberval)发明磅秤。

美国发明家莫尔斯(Morse, Samrel Finley, Breese)于1837年发明电报机;1858年建成第一根跨大西洋电缆。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Guglielmo M Marconi)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1899年3月28日成功实现了无线电通信。1843年美国物理学家亚历山大·贝恩(Alexander Bain)根据钟摆原理发明了传真,1850年弗·贝克韦尔(Frederick Bakewell)开始采用“滚筒和丝杆”装置代替了亚历山大·贝恩的钟摆方式,使传真技术前进了一步。1865年伊朗人阿巴卡捷里(Abcaselli)根据贝恩和贝克韦尔提出的原理,制造出实用的传真机,并在法国进行了传真通信的实验。美国发明家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于1875年发明电话,1956年建成第一根跨大西洋电话电缆。

1867年美国华尔街上建起世界上第一个股票行情表;1871年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发明了通用股票行情显示器。1963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证券自动交易系统;1971年建成包括场外交易在内的第一个完全电子版交易系统(NASDAQ);1978年美国建立跨市场交易系统,以电子链接纽约证券和美国其他证券交易所。为满足复杂的即时交易,证券交易实现技术装备电子化、信息化,代表了当时贸易技术的最高水平。

1642年帕斯卡(Blaise Pascal)发明了一个用齿轮运作的加法器,这是第一部机械加法器;1671年著名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 W Leibnitz)制成了第一台能够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机械式计算机。直到1946年美国科学家埃克特(J Presper Eckert)和莫奇莱(John Mauchly)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这是一大飞跃。1984发布域名服务器(Domain Name Server),有1 000多台主机在互联网上运行。经过数万次改进,今天的电子计算机功能已经相当强大,“云”计算和储存已经普遍应用。

20世纪上半叶美国邮寄订购零售方式最流行。汽车、蜂窝电话、冰箱等发明促进了超市发展的冲动,为各种食品、家用品提供公平定价的一站式购物条件。二战后,居民区内包含百货店、连锁店和其他小型特色专业店的大型购物中心相继建起。电视和报纸的广告推动大众市场的发展。信用卡推广应用可以让零售商配置销售系统和信用卡扫描器,刺激消费扩大,促进了备有大型停车场和提供有限服务的折扣连锁店的兴起,满足消费者对廉价品牌家用商品的需求。随着消费差异化、个性化流行,运动、服装、家电、办公、家用、书籍、食品等专业店繁荣起来,迫使折扣店专业化转型,以适应这种需求。

美国沃尔玛(Wal-Mart)是零售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典型代表,运用先进的信息等贸易技术提高商业和供应链效率,迫使许多传统的折扣店、百货店业务萎缩倒闭,成为市场领导者和无可争议的价格领袖。2013年沃尔玛全球雇佣220万员工,销售额达4 660亿美元,年人均销售额超过21万美元。20世纪沃尔玛创造了了不起的B2C模式,以大规模采购把制造业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因为大规模采购要求走标准化、流水线、低成本生产和集装箱运输的道路。

总之,近现代以来,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贸易及其相关领域技术发明创新,有力地推动世界贸易与世界经济的繁荣强盛,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从未达到的繁荣时代。

三、当代贸易技术创新速度加快,贸易力变化等技术创新效果更加明显电子商务是20年来最重大的贸易技术创新成果的代表。20世纪90年代美国零售业伴随着技术进步经历着一场广泛的重组和资源再配置过程。大型贸易公司纷纷在计算机基础上利用网络专线进行商业文件和报表的处理与传递,发展起来EDI贸易技术。但是传统EDI技术使用成本高,而且功能与覆盖面有限。基于互联网的EDI技术把商业信息交换的功能从票据、单证等扩展到全面的商业信息领域,跨入现代电子商务技术时代,不同于基于传统电话、传真、邮件的商务活动。在计算机、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广泛的技术信息化趋势推动着贸易技术创新层出不穷。1991年发布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随后大规模普及促进了电子商务或网上零售,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普及和移动互联网发展加速了贸易技术信息化成长步伐。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交易具有选择、便利、专业信息、及时产品以及定价对比等优势,把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定价、需求以及渠道等选择的信息透明了,使品牌商家的忠诚和信任的根基受到动摇,对传统的实体贸易公司具有非常严厉替代的挑战。电子商务作为贸易技术创新的代表相对于传统非电子商务具有销售力强、销售效率高、单位劳动销售力大等优势。贸易技术创新带来的贸易效率提高尤其体现技术创新效果,特别是电子商务技术创新的销售效率表现。

(一)贸易技术创新显著地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

国际电子商务就是一种依赖因特网进行跨境商品或服务交易交割的贸易形式,国际交易的手续、单证、融资和支付等交易过程都可以在网上办理,实现贸易办公无纸化。目前国际电子商务已经发展到国际移动电子商务的新形态,可以实现随处进行国际网上采购,极大地改变了国际贸易方式,迫使供应商随之改变国际营销模式。国际电子贸易必将成为重要的贸易发展方式。这将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大胆的一次贸易技术大飞跃。

信息交换是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特网在国际贸易的跨境数据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Meltzer, 2013)。互联网对推动国际贸易增长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发展与国际贸易增长之间具有较强关系(Kurihara and Fukushima, 2013)。在发达国家,互联网、移动通讯和电子商务普及率很高,很大一部分客户采购方式已经从实体转到虚拟世界上,进行供应商信息搜索、贸易机会广告、网络支付和交易等。现代通讯和互联网技术也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快速应用和推广,电子商务增长快速,这些新技术在世界范围的国际贸易和商业活动中应用将改变国际贸易传统方式。贸易技术创新不断促进贸易产业转型。特别是互联网、通讯技术正在改变客户采购方式,摧毁传统的贸易模式,过去成功的商务模式今天未必会成功,今天成功的未来未必也会成功。不仅传统实体贸易公司要适应这种信息技术变化,线上电子商务提供商也在以新方式提供价值、时尚、选择、便利等方面展开速度、弹性、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竞争。

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在贸易方式、结算方式、物流方式等方面都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技术创新,能更好满足购物偏好,提高价格比较效能,降低贸易伙伴间搜索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因特网减少贸易中花费的过多时间和地理位置距离远的不利因素,提高贸易效率。信息通讯技术使得不同国家的客户和消费者们可以更便利地、更低成本地对比不同国家间同样商品价格,发现更多差异化的同类商品,技术更新升级便利了贸易,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国际电子贸易发明的应用, 特别是搜索引擎、价格配比和支付系统发明,克服基础设施条件差、海关程序繁杂低效、市场准入难等许多国际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时空上的不利因素,减少许多因人为造成的错误和障碍,可能减少中间商环节,在许多方面提高效率,使资金结算和支付通过网络银行可以在数秒内完成,贸易文件传递和保存以及证据收集可以很快实现,减少实体仓储数量和费用。这些新技术对国际贸易活动带来企业组织文化变化、航运及交通运输物流成本变化、外汇及汇率变化、关税及相关税费变化、语言文化障碍、政府政策及服务成本等方面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采用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进行交易,实体贸易公司需要提供智能传感器、Wi-Fi满足客户在查看商品可得性、产品定位、识别替代品、互补品等方面实时就地一对一服务。由于海外开设实体贸易公司比虚拟的,不仅运营成本昂贵,而且需要大量资源和知识,电子商务平台把购销双方集中到一起进行信息数据交流和商品交换,特别从电子商务到移动商务创新,进一步减少贸易障碍,降低贸易成本,因此,让过去不可能实现国际贸易的企业、个人的产品能够通过互联网达成跨国交易实现价值,让小企业、小国家甚至个人把商品出售到国际市场,夫妻店也可以与国际商业巨头同台展开竞争,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进步。任何国际电子商务的限制和歧视都将严重伤害国际贸易发展的巨大潜力。

表12007-2013年阿里巴巴公司经营情况(金额单位:亿元;数量单位:万)项目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在线实现交易额433999.62 0004 0006 30011 00017 000营业额21.6230.0149.8585.96147.74256.64412.33国际市场的企业商铺数7097140170223280330中国市场的企业商铺数226365542685779850950集团员工数0.851.21.822.5722.4直接就业数-37.369182.3270.8467.7-间接就业数-106.3197500771.81333-数据来源:根据历年阿里巴巴年度报告、阿里巴巴社会责任报告资料整理所得。

阿里巴巴(Alibaba)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从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大领域不断开发电子商务技术和应用平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公司,体现出明显的节约贸易成本和提高贸易效率的技术优势。2003年淘宝网刚刚创立,一年只有2 000万元交易额,2004年交易额迅速攀升至10亿元,2005年交易额扩大到80亿元,2006年达到169亿元,2007年增长到433亿元,2012年达到11万亿元。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同比增长3083%,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25万亿,同比增长27%;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 205亿元,同比增长647%,其中阿里巴巴集团占网络零售市场份额的83%。2013年阿里巴巴在线交易额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达到17万亿人民币元;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公司营业收入、进入平台的国内外企业商铺数量均高速增长(见表1)。

移动电子商务和支付成为贸易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新亮点。移动电子商务和支付涵盖移动电子商务提供商、移动支付、导购及社区、条形码价格扫描等多个分支,更加便利了随时随地的交易活动。阿里巴巴领跑并且主导移动电子商务市场,截至2013年底,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应用累计下载量占到了739%的市场份额;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主导移动支付市场,市场份额高达823%。

阿里巴巴员工作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经营管理与开发人力资源,随着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快速增长体现出日益明显的成本节约和提高贸易效率的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2007年阿里巴巴人均交易额为509万元,2008年为833万元,2009年超过1 100万元,2010年达到2 000万元,2013年阿里人均交易额进一步提高到7 083万元的新高度,体现出电子商务贸易效率逐年提高的趋势。

与阿里员工共同努力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增长的还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商铺及员工。虽然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企业商铺并非都能年年盈利,但长期看进入平台的企业商铺数量大规模快速增长,在线销售额同时高速增长,表明绝大多数在线企业商铺能够实现盈利,否则不会有新商铺进入,而且平台为商铺免费提供网上店铺和推广、营销平台,节省了大量的准备成本、库存成本、营销成本、渠道成本等交易成本(Huang、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2008),电商企业能实现边际收入覆盖边际成本,在销售增长中固定成本占比快速递减,体现出在线交易显著的交易成本节约效果。

(二)贸易技术创新加速贸易集中和就业转移

由于贸易领域技术创新与应用,贸易行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出现了许多大型的国际贸易公司、大型跨国零售贸易公司。如Wal-Mart、Kmart、Target、Carrefour、Big Bazaar等,近几十年的贸易规模增长速度比其他小型贸易公司加快。

贸易技术创新促进贸易公司规模扩张和流量集中。大型贸易公司运用信息通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条形码读写扫描技术等,将生产商装配线下来的产品装船运至零售商,送到最终客户的整个价值链中,进行采购、运输、通关、分配、包装、销售活动的信息跟踪、核查、库存管理、账单管理、资金管理等活动。同时,运用先进信息系统追踪数以千万计的产品或服务的客户需求信息,以至于收集和分析从各个销售网点汇集而来的销售动态,自动反馈订单和潜在客户需求动向。大型企业更有实力和能力开发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欧盟调查发现,大公司19%的营业额来自电子商务,小公司只有4%。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不及境内电子商务发展得快。欧盟14%的企业向国内市场进行网上销售,只有6%的企业向其他欧盟市场进行网上出口。掌握贸易渠道控制权的大型跨国贸易公司常常能够经营管理大规模、数以万计品种的高速流量产品,比如消费电子、服装、食品、化妆用品以及生活用品等,拥有对制造商要求降低进货价格的谈判地位,并把部分压低采购价格的好处转给消费者,吸引消费者进入大型贸易公司的销售网点购买优质低价商品。结果导致贸易日益集中到利用技术创新的大型贸易公司手中。

贸易技术创新与应用在零售业和国际贸易业务集中中都发挥关键作用。零售业规模经济与进口过程规模经济相互作用,这些规模经济放大了技术变化和贸易自由化效果。贸易壁垒下降不仅通过削减投入成本,而且通过扩张连锁和较高技术投资增加了进口。技术创新大约占到1984-2004年间沃尔玛贸易增长的60%,由关税下降引起的投入成本削减和采购变化占到期间沃尔玛贸易增长的40%(Basker and Pham Van, 2008)。发达国家一些类如沃尔玛等大型零售连锁贸易公司不愿从进出口商、批发商那里获得货源,已经成为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平台。1997-2002年间大型连锁零售业从发展中国家进口非常规增长,估计从中国进口边际倾向大企业是小企业的33倍,这期间大型零售企业非常规增长解释了19%的来自中国消费品进口增长(Basker and Pham Van, 2010)。零售商通过直接进口采购其商品变得日益壮大、更加有利可图,而那些国内采购的状况正好相反。零售业国际贸易规模和竞争正在兴起,正在迫使没有效率的零售商退出市场。贸易规模限制等贸易自由化调节对零售业能力的限制,显著地缩小对零售竞争和通过(pass-through)程度的影响。当零售市场结构发生变化,进口价格变化可能对消费价格和进口量具有很大影响,可以通过减少进口抬高消费价格,从而显著改变这种传递机制(Raff and Schmitt, 2012)。

在西方国家市场中,控制主流贸易渠道的大型跨国贸易公司,比如沃尔玛,不仅依靠现代技术推动低端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且把发展中国家制造商创造的剩余价值以价格竞争形式转移到西方发达国家,增加发达国家国民福利。仅沃尔玛一家公司经营着每年从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15%的贸易量(Hart, 2012)。沃尔玛几乎把折扣和连锁经营的贸易方法做到了极致,在美国内外大规模扩张折扣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网络,天天以低价销售更多产品,经营数以万计的商品品种,长期大量投资技术设施改善效率,尤其是利用现代科技极大地扩展了其生产可能性边界(Brea-Solís,2012)。尤其是零售业技术进步加快,推动了高度的零售市场集中。垂直的流通连锁带来贸易效率的增进,加快了全球市场整合。零售商经营品种增多、许多零售市场兴起进场费和制造业向零售业转移就业是与产品市场全球整合相一致的(Raff and Schmitt, 2011)。这些高度一体化的大型贸易公司,特别是跨国贸易公司,利用贸易技术创新成果,提高市场价格竞争强度,迫使生产成本占比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寻求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投资,促进国际产业转移,并把在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廉价产品返销到发达国家,进一步迫使发达国家加快产业转移步伐,在这个过程中大型跨国贸易公司集中了大部分国际贸易业务,并控制着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配权。

同时,贸易技术创新还带来就业转移,甚至失业。这种国际间贸易技术创新竞争加剧,使国际贸易关系紧张起来。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进入和增长对小型零售店的就业增长具有巨大的负面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仅仅当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在紧邻地区和同一个细分产业里的活动才如此(Haltiwanger; Jarmin; Krizan, 2009)。电子商务等新贸易技术开发与应用促进了制造业就业、传统实体贸易就业人口向电子商务贸易公司及相关服务业转移就业。2010年阿里巴巴B2B公司收购深圳一达通,它是国内第一家提供进出口服务的外贸B2B平台,为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通关、运输、保险、码头、外汇、退税、融资等全面服务。小企业从事传统国际贸易要与外国伙伴进行沟通、下单、融资、物流以及通关等事宜,需要运用现代通讯、金融、物流等方面技术设备,这些技术先进与否直接影响贸易能否顺利完成。阿里巴巴的一达通电子商务技术能使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同台竞技分享市场,而且无需在海外市场上设立实体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远程会议、电子采购、电子邮件、电子金融或银行以及信用卡等技术工具实现虚拟化,成本几乎忽略不计,减少错误混乱,极大地提高贸易效率。从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而形成的失业和被电子商务技术替代下来的传统贸易就业转移到电子商务及其相关服务业上去。据估计,2008 年淘宝网创造直接就业机会达到373 万,间接就业1063万人;2012年阿里巴巴创造的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人数预计能够分别达到4677万和1 333万(见表1)。贸易技术创新与应用带来的就业转移改善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就业的质量与水平,增加了国民财富。

面对数以万计的供应商,大型贸易公司采购和销售不是增加人员手工可以应付的,不仅依靠高效的电子商务平台,而且必须研发和采用采购或销售机器人技术设备。现在我们仍然主要依靠人类自己研究和开发的技术设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未来人类可能将这些研发任务交给智能机器人。劳动确实创造和发展了人类,但劳动不是人类的目的。现在工商业以及其他高危行业里运用大量的机器人代替人类劳动。未来人类可以将更多劳动任务由机器人完成,人类会有更多休闲娱乐时间。人类完全会研发出高智能的可以代替人类从事技术研发的机器人,那时人类可以利用机器人提高贸易技术创新的效率,减轻研发的难度。

(三)贸易技术创新引起国际间贸易力增长的差异

贸易力是与生产力相对的概念,是指贸易能力,体现为贸易经营能力、贸易技术能力、贸易组织管理能力、贸易竞争力、贸易利益分配能力和贸易控制力。贸易活动中运用集装箱、条形码(bar-code)、扫描仪(解码器)、售货机器人等技术设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和贸易力;运用信息通讯技术可以促进贸易流程信息化、标准化,加快交易速度,增强交易能力。零售业技术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广泛采用已经导致仓储控制、物流和流通的技术改进(Basker, 2007)。贸易技术进步巨大地降低经营商品边际品种的成本,扩大零售贸易固定成本,提高贸易规模经济的重要性(Holmes, 2001)。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销售、营销、配送、客户服务、支付等贸易的所有方面。客户日益利用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在线了解、分析和采购商品或服务。各种中间商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供应商及客户信息管理、商品及服务结构管理以及储运、位置管理等。克拉克等人(Clarke and Wallsten, 2006)发现,因特网的使用水平与国际贸易之间具有正面显著的关系。马特斯等人(Mattes, Meinen, and Pavel, 2012)研究认为,信息通讯技术对欧盟贸易具有显著的影响,如果贸易伙伴双方显示出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禀赋,支持网络效果,将提升贸易力。1995年成立的亚马逊(Amazoncom,Inc)等贸易公司运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发展成长起来。2001-2012年间亚马逊公司净销售额从25亿美元增长到610亿美元,北美以外占到净销售额的43%。它已经迅速成为商品类别广泛的电子贸易市场,能够提供无与伦比的选择、产品定制、高度的产品可得性、低成本配送、简便的结算手续和优良的定价,迫使沃尔玛等传统零售巨头重新思考其价值定位和拥抱多种贸易渠道作为生存的唯一途径。所以,从企业角度来说,信息通讯技术不仅可以让更多企业克服有关贸易的固定成本,而且直接地、正面地影响着从事国际贸易的范围边际、贸易规模、贸易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些西方学者把贸易力与生产力混为一谈。埃斯-赛耶以及巴特尔(Es-Saghir, 2012; Butter and Es-Saghir, 2013)认为,生产力增长有产品及工艺创新和贸易创新两种来源,贸易创新确实是生产力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贸易导向国家贸易创新对生产力贡献最大。他们(Butter and Es-Saghir, 2013)以出口密度(即商品或服务出口额除以总产出表示一国的贸易水平)作为贸易创新代表,综合体现一国产品出口的比重,认为产品出口比重越高,对国际市场依赖越高,贸易创新程度就越高。西方许多学者都把信息通讯技术所带来的贸易增长效果不加区分地混为一谈,多采用重力等式模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夸大了贸易技术创新的效果。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对国际贸易的促进效果既有在工业领域运用的效果,还有在贸易领域运用的双重效果,两者应区别开来,不能把由此带来的贸易增长效果都看作它在贸易领域采用的结果。现代通讯、互联网技术在国际贸易和商业领域应用带来的创新对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于它在工业领域创新对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贡献,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由于世界各国贸易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各国无论国内电子商务还是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发展条件以及产生的贸易能力存在着相当的差异。欧美等发达国家创新和运用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所带来的贸易力显著增强。尽管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普及中提升了贸易能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由此取得的贸易力进步差距并没有缩小,体现在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更广泛,所形成贸易力更强,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能力仍较弱,改善贸易力过程缓慢。

据欧盟2009年跨境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08年欧盟27国51%的零售商都开展电子商务。2002-2007年间互联网零售是各种零售渠道中增长最快的。从2002到2003年互联网零售增长45%,其后各年以25%的速度增长。而其间其他零售渠道以低于3%的增速增长。2006年欧盟零售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1 060亿欧元,购物类别主要分布于旅行度假服务、服装运动用品、书刊学习用品、家具家用品、电影音乐举办活动票、电子设备及软件等。目前欧盟45%的人在线购物,而且11%欧盟人跨境购物。但是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零售商占比从2006年的29% 下降到2008年的21%。这个下降趋势仍在继续,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日益集中。

据估计2010年全球在线交易额达8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商对商的交易。2010年美国电子商务总交易额大约4万亿美元,主要是商对商贸易。2010年美国B2C电子商务零售额达1 690亿美元,约占美国零售总额的44%(见表2),其中主要由电子购物及邮购公司构成的无店铺零售商电子商务占全部电子商务零售额的3/4。2010年美国电子购物及邮购业务主要分布在服装及其辅料、电子电器、音乐视频、书报杂志、车票机票、旅行度假服务、家具家用品上。2002-2010年间美国零售总销售额年均增长26%,其间电子商务零售额年均增长率达18%。美国近年来传统零售贸易已经出现零增长或下降,显示出电子商务作为贸易领域突出的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竞争力和效率。

2012年全球B2C电子商务零售额估计达8 210亿美元;美国零售电子商务额达2 630亿美元,约占世界的32%,继续领跑世界。2012年美国84%的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移动设备支付的电子商务从2011年9%增加到2012年的20%。几乎1/3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线购物,美国在全球移动支付交易中占到33%①。移动电子商务对营销、购物、开支、结账、理财等都产生复杂的影响。智能手机广泛使用使顾客增加网上购物的时间,强劲推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增长。商家会继续改善客户的在线购物界面。越来越多的商家提供混合设计的线上与线下服务,比如在线交易,在实体店挑选、提货、退货,实现线上线下交易无缝转换,使全部购物体验更加便利,从而模糊了线上线下交易的区别。

表22010年美国零售贸易和电子商务销售额及

占比(单位:亿美元)类别零售额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占总

销售的比重无店铺零售商3 411.89 1 355.72 39.7 电子购物及邮购公司2 605.57 1 317.86 50.6 汽车及零部件经销商7 469.24 205.61 2.8 服装及其辅料商店2 137.35 34.69 1.6 日杂零售商1 065.14 25.04 2.4 文体音像商店 816.20 21.92 2.7 电子及家电卖场991.52 10.49 1.1 其他零售业合计22 523.96 19.27 0.1 全部零售总额38 415.30 1 689.65 4.4 数据来源: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Digital Trade in the U.S. and Global Economies, Part 1, Investigation No. 332-531, July 2013.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总额达到80163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额达2万亿元;中国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超过5千家,通过这些平台经营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超过20万家。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元,同比增长299%;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 851亿元,较2012年增长428%,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4%;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 325亿元,同比增141%;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达767亿元,较上年的483亿元涨幅为588%;国内B2C、C2C与其他电商模式企业数已达29 303家,较去年增幅达178%,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35万人。据海关总署统计,2013年中国进出口快件、邮件总量近498亿件,较上年增长427%。国内国际电子商务的增速都比传统渠道交易额增速更快,贸易效率更高,贸易成本更加节约,为顾客提供价格比较等多种有价值服务。推动网购的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电商企业在一二线城市发展稳定后,逐渐向三四线城市延伸,推动了网购市场扩大。同时,移动购物成为一股力量。国内B2C网络零售市场排名的前四名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及腾讯电商,市场结构开始集中。阿里巴巴公司只有24万名员工,但在淘宝网开店的公司数是900万家,比较活跃的有300多万家店。预计2013年全年的销售额占中国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0%,体现出极大的贸易集约效益。

国际电子商务包含国际货物电子商务与国际服务电子商务两部分。国际货物电子商务易受各国海关等机构监管,而国际服务电子商务较难监管,发展更快。这种结构性差异带来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据OECD统计显示,2002-2008年OECD成员占全球服务进出口的3/4,其中互联网实现的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从2002年出口47%、进口43%,上升到2008年的出口53%、进口47%。这个比重比美国2002-2008年间互联网实现服务贸易的出口从53%到59%和进口从43%到53%低了5-6个百分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估计,互联网实现的美国国际服务贸易(digitally enabled international US services trade)从1998年出口1 106亿美元、进口568亿美元, 增长到2010年出口3 240亿美元、进口2 076亿美元,2011年出口增长到3 561亿美元、进口增长到2 213亿美元。美国对外服务贸易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占比日益增高,实现的服务出口占比从1998年的45%增加到2011年的60%,进口占比从1998年的34%增加到2011年的56%(见表3)。美国互联网实现的服务贸易主要包含商业、专业及技术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提成及许可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其中知识产权使用、复制、许可及提成收益占到互联网实现服务出口的1/3以上,2008年提成及许可费收入达1 021亿美元,2009年降到984亿美元,2011年增长到1 208亿美元。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商品及服务生产、交易、配送中广泛使用,与顾客保持各自形式的信息沟通,极大地便利了顾客,增加消费者剩余及福祉。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特别是移动电子商务对商业、金融、国际贸易带来的巨大结构性影响将深刻地改变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版图,改变各业在经济中的结构与生存状态,改变人类生产、生活、就业、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方式。

表31998-2011年美国互联网实现的服务进出口贸易(单位:亿美元)年份美国出口美国进口私人服务总出口互联网实现的出口占比私人服务总进口互联网实现的进口占比19982 444.271 106.1445%1 656.43568.2934% 19992 629.221 262.6048%1 809.59669.1537% 20002 812.491 334.3947%2 038.80751.5937% 20012 707.511 357.5750%2 010.43804.8640% 20022 781.821 468.3753%2 064.10895.1743% 20032 872.171 580.3755%2 186.14959.1544% 20043 317.461 850.4556%2 537.251 102.5543% 20053 628.952 031.7756%2 726.271 187.2244% 20064 039.962 344.2658%3 072.711 471.9348% 20074 726.242 828.1660%3 369.081 708.7851% 20085 195.403 048.3559%3 711.961 963.1153% 20094 878.673 019.0062%3 460.201 981.1257% 20105 302.743 239.6661%3 680.362 076.1156% 20115 957.443 561.0060%3 983.782 213.0056%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http://bea.gov/international/。

四、我国增强贸易技术创新能力政策调整思路

(一)贸易技术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贸易技术创新应该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贸易技术创新丰富了技术创新的内涵,扩大了技术创新范围。随着竞争加剧和新技术涌现,国际贸易日益成为一项技术成分很高的经济活动环节。

贸易技术创新与工业技术研发创新同等重要。长期以来我国贸易技术创新没有受到重视,创新开支根本无法与工业技术创新开支规模相比,导致贸易技术创新进展非常缓慢,理论方面研究和突破也较少。创新必须体现在工业技术和贸易技术两个方面,两者都是推动生产力、财富和经济发展成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国际市场竞争力不仅来自于生产领域的各种优势和技术创新,而且来自于贸易领域里的各种优势与技术创新。贸易技术创新同样可以带来企业间市场垄断竞争结构和国际竞争优势。不可复制的贸易技术创新的商业化应用将产生领先优势,形成不利于竞争者进入市场的不相容技术障碍。

贸易技术创新促进贸易自动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体现贸易发展大方向、大趋势。当前,国际贸易技术创新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没有国际贸易技术持续深刻地创新,单靠生产技术创新,难以推动外贸发展方式持续深刻的转变。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因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日益削弱,这种成本上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企业必须转变经济及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外经贸转型升级,从生产和贸易两个环节加强技术与管理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国出口价格竞争力不仅来自劳动力与原材料低成本,而且来自生产规模经济、大市场和优质交通及出口设施条件,并非其他国家短期内能够替代的。更重要的是我国外贸发展方式不能再走过去大规模低价竞争的老路,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提高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如果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手段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管理水平,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那么作为经济发展一个重要方面的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仍是外贸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单位贸易量、单位贸易成本和单位贸易投资额的收益,创造更高的外贸价值和外贸效益。因此,加强贸易技术创新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贸易技术创新的滞后与制约因素

没有树立贸易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我国国家创新体系虽然没有明确仅为生产服务,实际上主要为了解决生产问题。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完全没有涉及贸易技术创新,从来没有为研究贸易技术设立实验室,不仅关于贸易技术创新的基础性研究非常稀缺,而且贸易技术的应用性研发与创新也不够重视。实践中总是把技术创新看作生产企业的任务和专利,与贸易企业没有关系,因此,贸易企业在意识上不重视技术创新,实际经济活动中更加不愿为技术创新投入。我国研究机构和财经类大学几乎没有把贸易及商业技术研发与创新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无论专业的贸易公司,还是非专业贸易的公司,几乎没有设立从事贸易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部门,专门从事贸易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业务活动。即使有少数涉及贸易技术创新的项目,投入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少得可怜。

技术创新成果产权保护困难,相关激励政策少。我国近年来新的《专利法》才给予商业方法等贸易技术的专利权不久。贸易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是独占创新成果产权或专利权的概率低,难以保护产权和阻止模仿,而且贸易技术抄袭与同质化十分严重。我国迄今没有为贸易技术创新成果设立奖项。

贸易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不健全。由于贸易技术创新受到创新人才及其技能、合作与网络、教育培训、政府采购等政策支持、企业组织变化、竞争和全球化、消费者健康安全规范、劳动力规范、条码标准、供应链标准等因素的广泛影响,贸易技术创新的系统性特征明显。贸易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及其应用不仅受多种因素和配套性影响,而且受与创新相关的服务体系影响。商业及贸易公司的劳动力缺乏技能、缺乏创新文化和资金、现行财税制度、司法规章制度以及其他政策规范对创新起负面的阻碍作用。贸易领域创新合作和创新网络非常薄弱。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融资、风险回避、人才以及技术咨询等服务体系不健全,会对创新与应用产生不利影响。

(三)政策调整思路

1.构建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制定对贸易技术创新的特殊支持政策

由于正规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基础对技术创新起关键作用,因此必须把贸易技术创新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内,在国家设立的研究院内设立贸易技术研究所,在学术型财经大学建立贸易技术创新实验室,增加贸易技术项目的国家立项数量和资助力度。

由于科技扶持政策、竞争政策、公司结构和治理、知识产权制度等都是影响贸易技术创新与应用的主要因素,而且创新和实施外贸技术创新成果可能遇到很多政策障碍,非常必要调整科技政策,强调对贸易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和政策配套。科技兴贸政策虽然主要指生产领域科技促进贸易发展,也可以延伸至贸易领域推动科技进步促进贸易发展,全面地推动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国际技术贸易和国内技术市场交易发展,减少政府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贸易技术创新与应用的不必要干预和限制。

提高科学家、工程师的收入待遇以及社会尊崇,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追求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的环境。改变目前科学家收入、待遇及受社会尊崇程度不及公务员,特别是与资历相仿的官员相比存在较大落差的现状,以及人人都热衷做官员不愿意做科学家的社会一般选择倾向。现在许多在科学研究上做出一定成就而且成名的科学家转行改做官员,却鲜见政府官员转做科学研究工作。尊崇科学知识,降低做官热度,是我国提高包括贸易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社会环境。

2.提高政府科技宏观管理水平

国家科研机构、大学要按照类似现代企业运营模式加以改革,及早去行政化,建立符合现代科研、教学规律的治理体制机制。政府及有关机构要给学术更多自由空间,给科学家研究自主权,少干预或不干预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不要用领导意志决定科学家的产出;不能把科学研究搞成运动、搞成竞赛,也不可能大干快上,而要把科学研究看作人类自觉认识自然、社会规律的一项正常“生产”活动。把贸易技术创新自主权、决策权、受益权交给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市场主体,依靠这些市场主体的智慧和努力,在政府科学引导和扶持下取得可持续的技术进步。国家应给予商业创新更大自由空间、自主权,允许一切有益的探索,不设禁区,也允许创新失败。政府可以适当地为贸易技术创新提供失败的商业保险,减轻技术创新失败风险和损失,当然政府只承担保费。

3.完善贸易技术创新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中国是一个互联网用户大国,但不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强国,因此开放互联网贸易市场和管理政策都需要清晰地分析利弊,做好决策支撑。我国外贸发展要适应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做出正确的外贸政策调整,为国际电子商务技术研发与平台创新应用扫除障碍,引导国际贸易企业做好电子商务等贸易新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战略调整,在国际贸易上用好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引领国际贸易技术创新与应用,显著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国际电子商务发展。政府有关部门或非盈利中介机构要搭建起为各种贸易技术创新与应用需要的投资、融资、咨询、法律服务平台。此外,政府要做好国际电子商务的外交、规范协议谈判、标准制定、国际互联网安全审查与监管等,也需要加强前期研究。

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手段鼓励一定规模以上的贸易企业如同生产企业设立技术研发机构一样,设立贸易技术创新机构,比如成立贸易技术实验室,走技术化贸易创新道路,促进贸易企业在技术装备、组织和治理结构上形成差异化优势。我国企业不仅要时刻学习同行商业经营管理技术,而且要结合自身特殊条件和情况创造性地研究适合自己的特定商业技术资产,保持鲜明的不可复制的异质特性。成功的贸易技术创新成果必须是特殊的、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并且不被盗版和模仿,才能保持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政府做好贸易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技术创新培训、引导,搭建贸易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联盟、合作和标准平台等服务工作都十分重要。

注释:

①http://www.payvision.com/infographic-online-shopping-cross-border-ecommerce-usa.

参考文献:

[1]Basker, Emek.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Wal-Marts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7,21(3):98-177.

[2]Basker, Emek. Change at the Checkout: Tracing the Impact of a Process Innovation.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Missouri, June 2013a;February 2013b.

[3]Basker, Emek,Pham Hoang Van. “Wal-Mart as Catalyst to U.S.-China Trade”, DEPOCEN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2011/01, April 2008.

[4]Basker, Emek and Pham Hoang Van. Imports“Я” Us: Retail Chains as Platforms for Developing-Country Impor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0,100(2):414-418.

[5]Bernard, Andrew B., J. Bradford Jensen, Stephen J. Redding, and Peter K. Schott. Intermedi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Wholesalers and Retailers in US Trad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 Proceedings, 2010,100(2):408-413.

[6]Brea-Solís, Humberto,Ramon Casadesus-Masanell,Emili Grifell-Tatjé. Business Model Evaluation: Quantifying Walmarts Sources of Advantag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13-039, November 6, 2012.

[7]Butter, Frank A.G. den and Abdessalam Es-Saghir. Productivity Effects of Trade and Product innovations: 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13 OECD Countries[J].Applied Economics,2013,45(31):4412-4418.

[8]Clarke, G. R. G. and Wallsten, S. J. Has the Internet Increased Trad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y Evidence[J].Economic Inquiry, 2006,44(3):465-484.

[9]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Report on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he EU. 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ment, Brussels, 2009.

[10]Es-Saghir, A. Innovative on Trad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Thesis MSc. Economics, VU University Amsterdam, 2012.

[11]Foster, Lucia,John Haltiwanger,C. J. Krizan. Market Selection, Reallocation, and Restructuring in the U.S. Retail Trade Sector in the 1990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6,88(4):748-758.

[12]Freund, Caroline L. and Weinhold, Diana. The Effect of the Internet on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62(1):171-189.

[13]Haltiwanger, John, Ron Jarmin, C.J. Krizan. “Mom-and-Pop Meet Big-box: Complements or Substitutes?”, Working paper, CES 09-34, September, 2009.

[14]Hart, Jeffrey, A.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published in Sean Costigan and Jake Perry, eds., Cyberspace and Global Affairs (Surrey, U.K.: Ashgate, 2012), pp.3674-3687.

[15]Holmes, Thomas. Bar Codes Lead to Frequent Deliveries and Superstore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1,32(4):708-725.

[16]Huang, Jacky,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电子商务服务业及阿里巴巴商业生态的社会经济影响[Z]. IDC 白皮书,2008.

[17]Lagakos, David. Superstores or Mom and Pops?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in Retail Trad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Research Department Staff Report 428, 2009.

[18]Mattes, Anselm,Philipp Meinen,Ferdinand Pavel. Goods Follow Bytes: The Impact of ICT on EU Trade.Discussion Papers, Ger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 DIW Berlin, No. 1182, 2012.

[19]Meltzer, Joshua. The Internet, Cross-Border Data Flow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Issues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2013,22:1-20.

[20]Raff, Horst, Nicolas Schmitt. Imports and the Structure of Retail Markets[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2,45(4):1431-1455.

[21]Raff, Horst, and Nicolas Schmitt. Manufacturers and Retailers in the Global Economy.CESifo Working Paper Series,No.3508, Kiel Working Papers1711, 2011.

[22]Spulber, Daniel F. Transaction Innova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Firm[J].The Economics of the Internet and E-Commerce, 2002,11:159-189.

[23]Yutaka Kurihara, Akio Fukushima. Impact of the Prevailing Interne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sia[J].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udies, 2013,3(1):1-13.

[24]Yasui, Tadashi and Michael Engman. Chapter 5 The Role of Automation in Trade Facilitation,edited by OECD. Overcoming Border Bottlenecks: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rade Facilitation, OECD, 2009.

On the Effects of 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XIA Xian- liang

(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ic Strate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836,China)

Abstract: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 technical innovation are two parts of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historically, 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s of trade and relevant fields, electronic commerce based on Interne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 in human history, which has significantly lowered trade cost as well as increased trade efficiency, accelerated trade concentration and employment transfer, and led to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trade capacity growth. Our 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ystems, supporting measures and service system of 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have shortcomings and constraints, so we need to adjust policy ideas to promote 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Internet; E-commerce; trade capacity

[19]Meltzer, Joshua. The Internet, Cross-Border Data Flow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Issues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2013,22:1-20.

[20]Raff, Horst, Nicolas Schmitt. Imports and the Structure of Retail Markets[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2,45(4):1431-1455.

[21]Raff, Horst, and Nicolas Schmitt. Manufacturers and Retailers in the Global Economy.CESifo Working Paper Series,No.3508, Kiel Working Papers1711, 2011.

[22]Spulber, Daniel F. Transaction Innova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Firm[J].The Economics of the Internet and E-Commerce, 2002,11:159-189.

[23]Yutaka Kurihara, Akio Fukushima. Impact of the Prevailing Interne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sia[J].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udies, 2013,3(1):1-13.

[24]Yasui, Tadashi and Michael Engman. Chapter 5 The Role of Automation in Trade Facilitation,edited by OECD. Overcoming Border Bottlenecks: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rade Facilitation, OECD, 2009.

On the Effects of 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XIA Xian- liang

(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ic Strate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836,China)

Abstract: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 technical innovation are two parts of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historically, 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s of trade and relevant fields, electronic commerce based on Interne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 in human history, which has significantly lowered trade cost as well as increased trade efficiency, accelerated trade concentration and employment transfer, and led to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trade capacity growth. Our 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ystems, supporting measures and service system of 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have shortcomings and constraints, so we need to adjust policy ideas to promote 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Internet; E-commerce; trade capacity

[19]Meltzer, Joshua. The Internet, Cross-Border Data Flow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Issues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2013,22:1-20.

[20]Raff, Horst, Nicolas Schmitt. Imports and the Structure of Retail Markets[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2,45(4):1431-1455.

[21]Raff, Horst, and Nicolas Schmitt. Manufacturers and Retailers in the Global Economy.CESifo Working Paper Series,No.3508, Kiel Working Papers1711, 2011.

[22]Spulber, Daniel F. Transaction Innova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Firm[J].The Economics of the Internet and E-Commerce, 2002,11:159-189.

[23]Yutaka Kurihara, Akio Fukushima. Impact of the Prevailing Interne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sia[J].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udies, 2013,3(1):1-13.

[24]Yasui, Tadashi and Michael Engman. Chapter 5 The Role of Automation in Trade Facilitation,edited by OECD. Overcoming Border Bottlenecks: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rade Facilitation, OECD, 2009.

On the Effects of 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XIA Xian- liang

(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ic Strate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836,China)

Abstract: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 technical innovation are two parts of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historically, 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s of trade and relevant fields, electronic commerce based on Interne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 in human history, which has significantly lowered trade cost as well as increased trade efficiency, accelerated trade concentration and employment transfer, and led to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trade capacity growth. Our 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ystems, supporting measures and service system of 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have shortcomings and constraints, so we need to adjust policy ideas to promote 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trade technical innovation; Internet; E-commerce; trade capacity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互联网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O2O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分析
O2O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分析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