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连锁性献血反应5例分析

2014-08-07李彩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

李彩莲

[摘要]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5名高校学生连锁性献血反应发生的情况与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精神因素是高校连锁性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献血活动前或者平时对学生广泛宣传血液生理、献血常识及献血过程等献血相关知识;努力营造整洁舒适、轻松愉快的献血环境;献血过程中医护人员保持亲切和蔼的工作态度;采集前的解释和问询工作做到位;提高采血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等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高校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高校学生;连锁性献血反应;献血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19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9-167-03

An analysis of chain reactions to blood donation for five university students

LI Caili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Blood Collection, Zhaoqing Central Blood Station, Zhaoqing 526040, China

[Abstract]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s and measures of chain reactions to blood donation for five university students. Mental factors were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causing the chain reactions to blood don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Following measures could be applied to avoid or lower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blood don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related knowledge on blood donation including blood physiology, general knowledge of blood donation and its procedure can be widely spread to students before a blood donation or at usual times; a tidy, comfortable and relaxing environment of blood donation should be built for students; medical staff responsible for blood donation need to keep cordial and amiable at all times; explanation and inquiry before blood collec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thoroughly; intravenous puncture by the nurses in charge of blood collection need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Chain reaction to blood donation; Adverse reactions to blood donation

在校大、中专学生是我国无偿献血的主力军之一[1-4],但该年龄段的献血者情绪多不稳定,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且多数献血学生为首次献血者,不仅没有接受过血液生理、献血常识及献血过程的培训,对献血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且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好,很少打针甚至从来没有打过针,对扎针采血很敏感,所以很容易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甚至是连锁性献血反应。连锁性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者看到他人献血发生不良反应而十分紧张,尚未采血或刚刚采血即发生反应[5],笔者在高校采血时碰到5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

2013年3月13日,本中心血站派两台献血车到本地某高校常规采血,从下午3:00一直持续到晚上7:00,期间一台献血车上一名稍胖的女生献血到80mL时突感心慌、头晕、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继而抽搐,随即车上另外4名学生相继出现头晕、面色改变等连锁性献血反应,由采血护士记录5名学生相关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处理措施。

2 结果

2.1 5名献血不良反应学生献血量与身体状况

5名献血不良反应学生的年龄均在21~22岁,献血量200~400mL。序号1:女生,身高163cm,体重70kg,拟献血量300mL;序号2:男生,身高176cm,体重58kg,拟献血量200mL;序号3:男生,身高173cm,体重68kg,拟献血量400mL;序号4:女生,身高158cm,体重50kg,拟献血量200mL;序号5:男生,身高168cm,体重64kg,拟献血量300mL,见表1。

2.2 献血时或献血后连锁反应情况

5名学生均有头晕、面色改变等不良献血反应症状,反应轻微者,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反应较重者,血压、心率降低较明显,见表1。

表1  5名高校学生连锁性献血反应的情况及处理措施

序号 性别 身高

(cm) 体重

(kg) 拟献血量

(mL) 献血前血压、心率 反应症状 处理措施

1 女 163 70 300 血压123/82mm Hg,心率86次/min 献血至80mL时突感心慌、头晕、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抽搐、

血压90/60mm Hg、心率60次/min 终止采血、口服葡萄糖水、太阳穴、人中穴擦保心安油、讲解血液生理、献血有关知识及心理支持

2 男 176 58 200 血压118/84mm Hg,心率82次/min 刚进完针,面色苍白、血流缓慢、头晕、血压96/64mm Hg、

心率60次/min 终止采血、口服葡萄糖水、

太阳穴、人中穴擦保心安油、讲解血液生理、献血有关知识及心理支持

3 男 173 68 400 血压119/80mm Hg,心率80次/min 献血完毕拔针后,头晕、面色稍差、血压118/80mm Hg、心率78次/min 口服温开水、嘱深呼吸、心理支持、讲解血液生理

4 女 158 50 200 血压110/78mm Hg,心率78次/min 献血至160mL时诉心慌、头晕、面色稍差、血压106/70mm Hg、

心率72次/min 口服温开水、心理支持、太阳穴、人中穴擦保心安油等处理后好转,足量献血

5 男 168 64 300 血压116/80mm Hg,心率80次/min 献血至270mL时诉心慌、头晕、面色稍差、微汗、血压112/76mm Hg、心率80次/min 口服温开水、心理支持、太阳穴、人中穴擦保心安油等处理后好转,足量献血

2.3 处理措施

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的要立刻终止采血;献血不良反应轻微且将近献完的,通过心理支持、分散注意力等措施明显好转的可以足量献血,见表1。

2.4 随访情况

第2天通过电话回访,5名学生均无不适,通过本次献血活动了解到更多献血相关知识,表示以后愿意继续献血。

3 讨论

笔者通过询问、交谈了解到:(1) 5名学生均为首次献血者,对血液生理、献血常识等缺乏了解,在目睹同学发生抽搐等献血不良反应后心理负担较重,引起了相关献血不良反应。(2)微胖女生那段时间正在减肥,献血当天中午没有吃饭,仅吃过水果,采血时已是晚饭时间;消瘦男生经常上网到深夜,献血前1天晚上上网到凌晨2点,仅睡5h。

在校大、中专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之一,但他们的社会阅历少,心理承受能力差,所以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普通人群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6-8]。为了避免或减少高校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特别是连锁性献血反应的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在献血活动前或者平时通过校园网络、宣传画报及宣传小册等对学生广泛宣传血液生理、献血常识、献血过程等献血相关知识,消除他们对献血的不正确认识,使他们懂得适量献血无损自身健康且可以挽救他人生命,自己是在做好事,无尚光荣[9]。(2)努力营造整洁舒适、轻松愉快的献血环境,有条件的可以播放轻松的音乐或者广播电台,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工作人员仪表应端庄、态度应亲切和蔼,对献血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要认真解答,从而使之对工作人员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10],减少献血者的焦虑,拉近献血者和工作人员的关系,使献血者产生良好的献血心态[11]。(3)对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好很少打针甚至从来没有打过针,对扎针采血比较敏感的献血者,采血护士在采血过程中适当讲一些轻松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而不要老是告诫其不要紧张,那样实际上是提醒了他,使其更加紧张。(4)献血车空间较为拥挤,车上空气不流通,一旦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很容易引发后续献血学生继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从而导致连锁性献血反应的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献血学生比较多时可暂时让他们在车下排队等候并做好解释工作。(5)高校学生以学习为主,所以献血活动一般安排在下午放学时间,而且学生献血热情比较高,献血人数比较多,等候献血的时间比较长,有的甚至长达几个小时,很容易导致他们空腹献血,所以采集前的解释和问询工作要做到位,医生体检关和采血护士进针采血前都要仔细询问献血者是否空腹,并告知空腹献血极易引发不良反应[12-13],让其先到饭堂吃饭或者买些面包等充饥。对于节食减肥、熬夜上网、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不足等状态不佳者可以建议延迟献血。(6)采血不顺利也比较容易导致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此要提高采血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减少采血中的不顺利现象。一旦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就会给献血者留下不愉快的献血经历,影响他们再次献血的热情,从而影响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我们要避免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避免或减少连锁性献血反应的发生。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参考文献]

[1] 宋毅,张进,丁喜成.建立长效机制发展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队伍初探[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7):562-563.

[2] 李咏梅.长沙市无偿献血者的调查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9(1):15-17.

[3] 王淑荣,闫皓,程彦,等.无偿献血者基本情况调查[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2):138-139.

[4] 李永福.韶关市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检验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7,23(18):1636-1637.

[5] 王培华.血液采集[A].见王培华主编.输血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18.

[6] 范小红.1884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0):68-70.

[7] 张爱钦,林燕,陈建彬.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5):398-399.

[8] 涂可平.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4):2044-2045.

[9] 耿敬磊,陈莉.心理护理在街头无偿献血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2):143.

[10] 刘晓江,郝晶茹.心理护理在连锁性献血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2):98.

[11] 柏则蓉.流动献血车献血者人性化服务及护理体会[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2):131-132.

[12] 孙姝丽,王春梅,李颖.迟发性献血反应4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4):278.

[13] 邸春艳.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4):325

(收稿日期:2014-03-11)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
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原则初探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策略
“运动世界校园”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调查研究
高校学生参与第三方评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绩效考核制度在高校学生组织的作用研究
解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