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4-08-07张艳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美术课美术过程

摘要:初中美术教育属基础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的形成期,他们的审美范围日益扩大,审美感受日益增强。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中更应考虑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教师授课和学生自身学习两方面进行比较、阐释,以期说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欣赏;审美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290-02美术,作为一门造型的、空间的、视觉的艺术,是以视觉作为引导观赏艺术作品,以对作品的直观感受作为开端的,从人们开始感受到美的那一刹那开始,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潜移默化地开始接受熏陶。美术教学活动是中学阶段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学习部分,作为审美教育的主体,中学的美术教学不仅传授美术的基本技能给学生,还应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生的智力和道德才能培养为核心。以"美"的方式教育人,以"美"的能量感染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审美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美术课程的基本思想是:美术教育应当体现出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具备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九年义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应当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日常的美术学习中,与此同时,美术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个人发展的迫切需求,努力推动学生的全面进步。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不仅仅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推动者,同时也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当学生在学习方面遇问题时,教师应当及时的进行指导与点拨,从而让学生的对学习的课程保持良好的兴趣,从而进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1.专业过硬,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打铁还得自身硬",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把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有机融合,实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美术鉴赏力与绘画创作力的目的。教师不仅要勇于进行尝试,敢于改变自己,改变课的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争取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且还要凸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和示范作用。一堂好的美术课,无论是在造型表现还是在设计应用中,都需要教师的示范,通过教师的示范,可以使学生明确在绘画过程或制作过程中需要突出哪些方面及需要解决哪些存在的问题。美术教师光有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所学知识科学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并消化美术学科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提炼传统美术教学方法的精华,同时还要探求全新教学模式。

美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要搜集各方面有关本课的资料,还应注意到怎样从各方面去积极启发、点拨学生,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教师的意图,使学生在即将的创作中达到课堂教学中预期的效果。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不够,学生在习作中就没有统一的标准,表现在作业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创作的构图不合理、创作的主题不明确、颜色的搭配不鲜明等等。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起到积极地启发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本身的才能,充分展现出自己在艺术中的天赋。

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师要想在课堂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要在课堂内下苦功夫,同时也要课堂外多下功夫。课堂上需要善于理解和发现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基础、不同个性的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感受美的能力、独立理解和分析美术现象的能力,独自进行创作和设计作品的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课堂外则是要不断提升自己,学习各种方面的专业知识,研究美术案例以拓展思路,练习美术基本功以提高艺术修养,做一名全面的知识型的教师。

2.启发式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人们在审美实践中会对审美对象产生心理情感,同时还包括审美要求、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审美的能力,审美能力是指审美主体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与人的审美实践有关,在审美实践中不断发展。审美主体在接触审美对象后在情感上产生出反应,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是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审美能力的培养既要求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作品长期的感性与理性的接触和体验,又要求学生有相应的知识,包括对美术语言的了解和对艺术风格的认识。

众所周知,教师在课堂中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但同时不可忽视学生作为主体在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美术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教师发挥自己较高的水平,同时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如果仅仅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没有了学生主动学习(包括按时预习,按时完成作业,在课堂上欣赏作品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观摩教师的示范绘画等)的过程,美术教学课堂就变成了一场"独角戏"。只有括师生之间配合得当,增加互动,才可以完成一堂高质量的美术课。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课前应当让学生初步预习要欣赏的主题画作的内容,促进师生双方在课堂交流中的顺畅。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有些情况下,可以让他们直接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最初印象。例如当学生在看到米罗的《嘉泰隆风景》这一作品时,立刻被那种复杂的色彩,奇幻的想象所吸引。让他们描述一下感受,他们都认为这幅画神秘并且生动。在画中,浓烈的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画成几何的线条和形状,看上去自由、轻快、无拘无束,画里色块与线条就像在跳舞、在狂欢。这些感受就是学生审美活动中的最真实的表达。

学生欣赏画作的过程是通过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作为欣赏者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而更应该主动的思考。美术教学中更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审美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形成,是学生个体内部知识生成的结果,不是看图听讲解就可以达到。知识经验不是由外向内的"输入",而是学生的审美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启发欣赏者的审美意象,诱导人们在欣赏中进行各不相同的再创造,从而获得欣赏的快感。欣赏艺术品时,是要调动自己的一切生活经验、知识、记忆和感情,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给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以补充和丰富,在头脑中重新联想和想象,想象力越丰富,创造的艺术形象越完整、越生动,得到的思想教育和审美享受也就越大。

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表现在,学生欣赏某一具体作品时,除了第一印象的体会,还应当了解作者的生平、所属流派、作品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美术、历史知识等,这光凭记忆是不够的,要学习和懂得利用工具书。以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为例,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要去了解拉斐尔和他的作品,以及同时代画家的画作。如果说达•芬奇的艺术深沉、含蓄、富有理智、充满智慧,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博大、雄伟、富有激情、充满力量,那么拉斐尔的艺术则以优雅、秀逸、和谐、高度的完美为标志。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整体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画中的圣母不再是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不可亲近的模样,而被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女性形象。整体画风得明朗,人物结构与色彩轻松明亮。这些背景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了解的。

美术教学是打开美的大门的钥匙,是沟通学生与审美对象之间的桥梁。通过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引导学生的审美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其对真正美好的事物发生兴趣,能从中得到审美享受,提高他们对艺术美的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为将来具有高度发展的审美感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美术课教学必须重视在教学环节中增添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要在美术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对视觉规律的认识,并且突破学生的思维惯性,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并将其贯穿于美术教学过程。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美术课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让学生真正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参考文献:

[1]《美学基础》第159页,许自强编著 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修订2版

作者简介:

张艳(197410-),女,河南商丘人,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美术教师。

猜你喜欢

美术课美术过程
美术课
创意美术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怎样让美术课更生动有趣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